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讀後感

讀後感2.87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讀後感

瑪利亞·蒙臺梭利說過:“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應爲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東西,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走進一所幼兒園,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環境,尤其是戶外環境。戶外環境不僅是課程生髮與實施的載體,而且是幼兒園的形象和品質的展示。暑假我認真閱了董旭花等專家撰寫的《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一書,下面結合我園環境創設淺談一下感想。

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幼兒愛跑愛跳、動作發展不完善、危險意識薄弱、自控能力較差,很多幼兒園爲保護幼兒不被堅硬的地面弄傷,都鋪設了塑膠場地、人造草坪、橡膠地墊等材料,我園也不例外。戶外場地大多以塑膠場地爲主。但隨着以自然爲導向的幼兒遊戲環境興起之後,很多幼兒園開始進行改造,增加了泥土、草地、沙碩等。我園上學期對沙池、水池、種植地、等都進行了有效利用。同時,合理添加適當的遊戲材料如輪胎、地墊等爲孩子們打造出歡樂的遊戲環境。戶外大型玩具如滑滑梯,攀爬架等都會定期維護,發現有破損或危險的地方,及時更換。

書中提到開放性。除了安全性,開放的戶外空間和開放的玩具材料是保障幼兒戶外活動自由、自主的前提之一。我們在投放材料的時候應考慮幼兒自由選擇的自主遊戲的可能性。連續性、流通性,有助於幼兒從一個空間轉換到另一個空間。我園創設了戶外混齡遊戲活動,早操後孩子們根據提供的遊戲材料,自由自主選擇遊戲。我們每一個負責的老師都在積極開動腦筋,合理利用資源,爲孩子們創設遊戲環境。課程遊戲化的精神是: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幼兒的身心健康都會獲得更高更好的發展。

教育性,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老師儘可能創設多元化的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的需要。

經濟性,我們在戶外環境創設上應力行簡約,不浪費空間,不浪費財務,做到一物多用。戶外環境不僅僅是看起來如何,更重要的是它支援了幼兒哪些類型的活動,從哪些方面推動了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經濟的環境不等於撿漏的環境,質樸的,自然的環境同樣充滿美感。

藝術性,幼兒園的戶外環境設計要具有園藝的成分,但是不應該僅僅關注園藝,而應關注藝術美和童趣美。當然,有童趣的環境不等於卡通化,審美的教育滲透在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環境是美育的重要途徑。

讀完這本書,我收穫頗多。以後要多讀書,不斷更新觀念,充分了解孩子,爲他們創設一個安全、溫馨、美好的學習環境,使孩子的天性、好奇、真誠、淳樸得到充分的展現和表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享受童年的幸福!

拓展:

讀後感作文怎樣寫

知識要點:

1、讀後感是讀了別人的文章或着作之後,把自己的感想、體會寫出來的一種文章形式。

2、讀後感通常包括兩個部分:讀和感。"讀"是基礎,"感"是由"讀"引發的,只有讀懂原文,纔能有"感"可言。

3、讀後感有敘有議,以議爲主,屬議論文範疇。

考試說明:我們平時讀書,讀文章,思想上有時會受到啓迪,懂得了某個道理;感情上有時會受到觸動,產生某種聯想……懂得的道理,產生的想法,統稱爲讀後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並加以闡述,便是讀後感。

1、如何寫好讀後感

寫讀後感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吃透原文有感而發

要寫好一篇讀後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對原文的基本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另一個是有一定的文字表達的能力。而就這兩個條件的關係來說,前者是基礎,是前提。因爲讀後感的寫作,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實際,發表感想。如果對原文的內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夠準確,那就無感可寫或者感而不當了。

要想準確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內容,就必須在動筆之前,沉下心來,從頭至尾、一字一句地閱讀原文,對原文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並搞清層次和層次、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看一看這些層次和段落是怎樣圍繞着中心論點展開的。

當然,考生臨場作文,時間緊迫,是很難對原文進行過細地分析的。不過,作爲讀後感寫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點是必須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誤砍柴功",吃透了原文,纔能有感而發,也才能寫得比較順手。有的考生寫作水平本來不差,但不去仔細地閱讀原文,還沒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內容,就匆匆忙忙動筆寫作,結果成績很不理想。

(2)抓注重點精心立意

近幾年中考作文平分標準都提出了"立意新穎"的要求。就一篇議論文來說,"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論點的確立。而"新穎"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有新鮮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內容要深刻,有獨到之處,不能淺嘗輒止。要達到這些要求,應該特別注意的是要抓注重點,生髮開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謀篇,固然算緊扣了原文;而從原文的內容出發,抓住某一個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未嘗不算緊扣了原文。事實上,我們常見的許多寫得好的讀後感,並不是篇篇都緊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必須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寫好。如果對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無知,那麼,對文章的各個側面的理解也就不會深刻,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動人心絃的讀後感來。

(3)聯繫實際議而不空

凡是寫過一些讀後感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讀了一篇文章,在某一點上有深刻的感觸,便很自然地聯想到與之有關的許多事情,許多問題。這種聯想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聯繫實際的過程。

從近幾年來的中考作文來看,許多考生在聯繫實際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一些具體事例,來談自己的感想,讀來親切生動。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寫的'讀後感盡是一些空洞的說教、政治口號、誓言之類,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於聯繫哪些實際,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範圍。大體說來,無非是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聯繫主觀的實際,即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二是聯繫客觀的實際,即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種種實際情況。只要是從內容的需要出發,聯想哪方面的實際都是可以的。

(4)夾敘夾議以議爲主

讀後感既然屬於議論文的範疇,那麼它的主要表達方式當然是議論和說明。不過,它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一些具體事例,所以又常常用敘述這一表達方式。一般來說,讀後感的寫法是這樣的:從讀了某一篇文章談起,擺出中心論點。然後再舉出一些具體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內容),進而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這是就文章的整體來說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來說,也往往是敘議相間,兩相結合。這樣就構成了一種夾敘夾議的形式。在這裏,議是敘的綱領和統帥,而敘是議的根據和佐證。前者是論點,後者是論據,二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這裏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堅持以議爲主的原則。我們在聯繫實際、引用事實的時候,要始終不忘其目的是爲了說明和論證中心論點。這就需要對事實進行歸納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說來,引述不宜過多過細,能說明問題就可以了。還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訣"

讀後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考試時,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2)議--分析材料,提煉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3)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4)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取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說,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麼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個感點,聯繫實際,談深談透。

以上說的是讀後感,如果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思想上受到觸動,也要寫篇感想,那就是觀後感了。觀後感的寫法和讀後感一樣,這裏就不再重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