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學校的挑戰》的讀後感

讀後感2.17W

現代社會以強調經濟爲核心要務的一系列發展風起雲涌,作爲社會基礎重要組成要素的教育自然也面臨着更深刻的變革,給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學校的挑戰》讀後感。而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課堂也在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葉瀾教授就曾經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校的挑戰》的讀後感

培訓期間有幸拜讀了佐藤學先生的《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本書展示了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在現代教學改革中的變化和發展。我們習以爲常的課堂形式似乎漸漸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而作爲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自己,更爲關注和有感於"創建學習共同體實現挑戰性學習"的意義,決心努力增強自身素養,透過實踐反思迅速跟上課改步伐。在此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和感受。

一、基於"合作學習"所引發的啓示

"合作學習"這個詞,可以說大家耳熟能詳,平時使用頻率很高。可是當我閱讀《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一書後,佐藤學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則小故事,讓我既感動又欽佩,才發現這裏的"合作學習"與自己過去的認識有很大不同。"課堂裏沉默寡言的高志與英語學力極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夠以自己的力量來支撐有着沉默寡言弱點的高志,而沉迷於英語的學習,短短的幾十分鐘裏一舉改變學力落後的現實;高志爲了回報幸子對自己的一番好意,輕聲細語地迴應幸子的問話;再加上同組的另兩位女生若無其事的支援,構成課堂內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

感動於課堂上孩子們之間悄悄發生地巨大變化,感動於佐藤學先生細緻入微的觀察;更欽佩這位老師能夠如此機智地爲孩子們創設這樣一個結成"若無其事的優勢",互幫互助、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樣的課堂風景不正是這段話最好的註解嗎?

學習是基於合作的"衝刺與挑戰",而這種合作是藉助"若無其事的優勢"關係而形成的互學關係。所謂學生間"若無其事的關係",不是我們傳統觀念中老師安排好生輔導差生"一幫一,一對紅"活動,而是教師必須對差生作出如何向同學請教的引導,由差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自然而然地解答,再提問、再解答,甚至問題相互交叉的"交響樂式"的關係,讀後感《《學校的挑戰》讀後感》。

合作學習的意義不僅限於課堂、學校,限於教育本身,更有這樣一層意義:不同的人們彼此信賴與合作,構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圍。

二、立足尊重,實現真正的精彩

什麼樣的課堂能夠稱爲"精彩的課堂"。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給予我很大的啓示:"精彩"並不是指教師"上課"的優劣,而是指每一個兒童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形成了以"傾聽關係"爲基礎的管絃樂般地交響,尤其是每一個教師都能真誠地面對教材與兒童。這是多麼令人嚮往、令人着迷的課堂啊!

每一位學生都具有生命的獨特色彩,學力上必然存在差異。教師應立足於將服務意識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把全體學生作爲服務對象,把在情感上使學生熱愛學習、在素質上使學生全面提高作爲服務內容。

1。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對他們傾注了更多的愛。在這樣的思維方式引導下,就會對學生少一分冷漠多一分關愛,少一分指責多一分讚美,少一點苛求多一些寬容,師生關係更爲和諧,教育教學效果自然更加理想。

2。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地勢有巍峨,也有低窪;樹木有參天,也有灌木;水流有大江,也有小溪。做不了月亮,星星同樣能以一點熒光爲夜空帶來一份詩意。人與人存在着現實差異,要客觀評價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業質量的差異,學習成績的差異,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3。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個性的人。俗話說百人百性,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不僅要認識到學生是有差異的人,也要認識到學生是有個性的人。每個學生都會憑藉自己特有的感覺吸收精神營養,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感知與思考。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就不會對敢說"不"的學生做另類處理,就不會對不合要求的作業大動肝火,就不會對所謂看不慣的學生嗤之以鼻,就會賦予他們更多空間去各抒己見,各顯其能。

4。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能力的人。學生有自己的是非善惡觀,雖然不一定正確;學生有自己的處事方法,雖然還有些幼稚;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雖然還不夠完善。時刻以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的思想作爲座右銘,以充分的信任取代事無鉅細的包辦代替,努力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促使其創造力的蓬勃生長。

因此如果將學生劃分爲"上中下"三層的話,那麼教學組織要針對下層,而教學內容應比上層高,也就是要"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即使是暫時處於低學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確保他有挑戰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這也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這樣精彩的課堂,它的核心詞不就是"尊重"二字嗎?在構建尊重文化的古美校園裏,在倡導尊重理念的古美課堂裏,實踐"尊重",創造"精彩"應當成爲每一個古美教師的追求。這不僅是實現教師個人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實實在在地履行作爲"教師"的職責。

三、教師責任的實現,挑戰精神是重要基礎

教師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明確自己的真正責任。教師的責任不在於"上好課",而是"實現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要承擔起這份責任,必須有課前充分的教學研究、教學設計;必須有課中的不斷積累;必須有課後的充分反思。這不僅要依靠老師自己的主動發展,當然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援。其次,教師要尊重教材,鑽研教材,不僅要弄清楚教材裏講什麼,也就是"知其然";更要弄清楚爲什麼這樣講,也就是"知其所以然"。最後,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除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外,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知道哪些是他們已有的知識,哪些是他們想了解的,哪些是他們"跳一跳"就可以夠到的等等。換句話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保障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我想學校提出"以學生的活動爲基點"所指的也就是這個吧。

得益於本書的啓示,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教師責任的實現要求圍繞教師自身的挑戰精神形成一個專業成長的"同心圓":內層爲個體教師的課堂研究,中層爲同事間的課例研究,外層是學校中以及學校間的校本教研製度。

十幾年來,佐藤學教授投身於課堂改革之中,使他的教育哲學在實踐的沃土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學習的挑戰》記載了一個個奇蹟的發生。在佐藤學先生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是那樣精彩的課堂、如畫的風景,激勵自己實踐奮進、追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