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

讀後感1.02W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的挑戰》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

篇一:讀《教師的挑戰》有感

一、讓我震撼的教育名言

佐藤學教授旗幟鮮明地提出的具有顛覆性的教育信條:“學校教師的責任並不在於“上好課”。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乃在於:時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提供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

“教學的創造能否成功取決於教師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教材,尊重每一個兒童,以及教師對於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學校改革的目的是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每一個教師作爲教育家的成長……唯有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尊嚴與學習權利,尊重每一個教師的多樣性並保障其個性化的成長,才能使得學校的改革腳踏實地地向前推進。”所有這些觀點都讓我受到震撼。

二、幫我解惑的教學諫言

“在小組的‘合作學習’指導中,決不追求小組內的思考與見解的一致與統一。不應當像‘班組學習’那樣代表小組發言。即便在合作學習’中只有同樣思考和意見的場合,也應當作爲個人的`意見來發言。應到尊重小組中思考和見解的多樣性。”

“‘合作學習’中是無需領導者的。‘合作學習’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多樣學習的相互碰撞,是每一個學生的平等參與。‘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宜採用男女生混合的私人小組形式,也可以從三人小組開始。習慣了‘合作學習’之後可以變更爲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最好是隨意編組。小組的‘合作學習’,無論小學、初中、高中的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當可以實施的。”看到這,我充滿希望,因爲在今年我所任教的啓智二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嘗試過分3人小組透過分小棒探索10以內數的分成的教學,但碰到了不少困難,迫不及待能找到指路的“明燈”。但接下來的“不過,在小學低年級卻不宜實施。”理由是:“小學低年紀教師同每一個學生的密切聯繫,互幫互學的經驗是重要的。其實,小學低年級兒童唯有在同教師產生一對一的親密關係之後,才能建立同學之間的關係。小學低年級的‘合作學習’首當其衝的是,要充分體驗教師和課堂共同體的親密關係。”怪不得,在這個班當時還是一年級時我嘗試一次分組探索學習幾乎收效甚微,還讓學生的學習受到很大挫折,而我自己的課堂教學探索熱情也受到不少打擊。

佐藤學教授還對小組學習得以成功的要決進行了細緻的闡述。還特別用《小學低年級的“合作學習”》專門獨立一個章節對“低年級兒童的困惑”、“低年級的合作”、教師對低年級課堂裏的學生“無微不至的關照”等作出了細緻具體的要求和介紹。

這些寶貴財富都將對我在課堂教育中的困惑起到了很好的答疑解惑的作用,讓我受益匪淺。

篇二:讀《教師的挑戰》後感

記得第一次從佐藤學先生的書中看到這個詞時,我還是有些疑惑的,什麼是學力啊?尋遍全書,佐藤學先生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百度知道將它定義爲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但我能明顯地感到此解釋並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佐藤學書中的那個學力,這究竟是什麼呢?

它隱約像一種力量,又如植物積極向上的生長力嗎?它又隱約像一種潛能,等待別人點化激發的潛力嗎?學力學力,佐藤學先生似乎一直在提醒我們它就像人的一種本能一直伴隨在我們每一個兒童的身上啊,那是一種有着自我創造探究的學習能力。但它怎麼又那麼陌生,比起大熱的兄弟——學歷,似乎汗顏很多。追根溯源,究竟是什麼遮住了它的光彩?

我們傳統的教育模式似乎難逃其責。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示範學生模仿,想想這些我們習以爲常漠不關心的行爲模式哪一樣是真正尊重了學生?哪一樣是真正相信了人的無限潛能?學生興趣被打擊、潛能被埋沒、學力自然得不到發展。

要想發展學生的學力,正如佐藤學先生所言,必須得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傾聽學生。要讓這種傾聽關係發展成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爲傾聽進而走向合作學習的關係。

書中列舉的案例《不可思議的種子》讓我領悟到什麼纔是真正的尊重學生、傾聽學生。一般語文課上,常常限定於教材文章的語言認識,很少將實物帶到學校裏來。但在這節課上教師不僅允許學生講牛膝草和蒼耳的種子帶到課堂上來,在課堂上允許學生細心地觀察、自由的發言,教師竟然准許將蒼耳的果實稱爲自己熟悉的“粘蟲”“抓抓將”或是兒童自己想象的“媽媽做的蘋果兔子”“宇宙的原始森林”。這一普通果實的稱呼,這正是一種兒童體驗與蒼耳果實一次新的相遇。而這一相遇是那樣的豐富而多樣,它與兒童之間產生全新關係的過程又怎能不稱之爲擁有學力的真正學習呢?

如果我們也想擁有這樣的課堂,擁有這樣非凡學力與創造力的兒童。那就請從尊重兒童的尊嚴、傾聽她們的心聲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