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沒有圍牆的學校》讀後感

讀後感2.1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沒有圍牆的學校》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沒有圍牆的學校》讀後感

流連於這本《沒有圍牆的學校》,我甚至常常對李崇建、甘耀明老師及其同事對孩子特有的包容頂禮膜拜。無論是開篇的“三劍客大鬧江湖”毀農人菜園的處理,還是“誰把房子拆了”中對孩子的寬容對待,都讓我深深感受到那份沒有權威壓制,讓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在寬容與安全的氣氛中逐一澄清對成長中的生命個體的尊重。尤其全人學校創辦人老胡子那種當孩子犯錯後,“只有寬容後,與孩子認真討論,才能使他們對自身行爲進行思考”更深深震撼着我的心。

《三劍客大鬧江湖》中,老胡子沉着、鎮定。三劍客犯錯,而他在未弄清楚真相之前,並未先預設立場判斷,也沒有進行機械式的教導、警告,而是以不同於尋常人的耐心在接納孩子的偏差行爲。試問哪個人在兒時沒有淘氣過,沒有種種的惡作劇?孩子犯了錯,我們老師一向是諄諄教誨不絕於耳,模式化的訓斥、嚴厲的態度讓孩子有的只是後怕,他們知道以後不能這麼做,也不敢這麼做,但大多卻不明瞭錯誤究竟出在哪裏,學生不敢問,只是一味的遵守和服從。他們從此不再問爲什麼,就這麼糊里糊塗的做着老師和家長的乖孩子,當然他們也就永遠缺失了好奇心與創造力。現在想來,自己多少有些後悔,後悔沒有傾聽孩子的心聲,後悔浪費了這一個又一個極好的教育機會。孩子一旦犯錯,前一分鐘還提醒自己要接納錯誤,和聲細語,然而一看到學生那副滿不在乎,泰然自若的摸樣,我的內心就已怒火中燒。以暴風驟雨代替理智與寬容,而真正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給孩子充分辯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機會卻微乎其微,更莫說類似孩子損壞菜園、拆毀農舍這樣嚴重事件,這樣想來不覺分外羞愧。倘若我夠鎮定,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給他一個解釋甚至反駁的機會,分清學生的對與錯,我想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書中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教育不是隻有一條路,但是教育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條路”。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向着“傳統”一條道走下去。從看到全人學校這個名字開始,我便思索究竟什麼是“全人”。書中每一個小故事無不滲透着這個概念。他是一種自然地,無拘束的,深入到學生內心深處、甚至是觸及靈魂的教育方式。讓學生主動思考,自己悟出對與錯的真諦。而老師在其中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他的以身示範,他的是非分明,就是給學生樹立的標誌。老師和學生並不是上與下、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而是朋友,一位樂於傾聽學生話語的朋友,只有和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他才肯向你展露心扉,纔不會失去那份珍貴的天真和童心,還學生以“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