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9.44K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建莉。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家庭教育原創作品,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教師節前夕,收到了在煙臺工作的一名學生送給我的禮物——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看了這本書,身爲人母又身爲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發現,原本我們一直認爲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爲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爲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爲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爲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爲優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爲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爲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爲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爲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爲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爲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爲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爲學生的行爲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爲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爲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爲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爲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近期我借讀了統博家長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自覺受益匪淺。作者尹建麗既是一位母親,又是一位老師、教育學者,更是一位好作家。書中講到了“媽媽是朋友,是老師,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每一點都講得很詳細,讓人感覺是那麼的親切感人,樸素生動;讓我們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觸的實例,教育的問題一一擺在我們眼前,教我們用哪些方法去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傷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純真的樂觀、健康自信、聰明活潑、富有愛心的好孩子!

此外,在書中我除了看到一位偉大母親的形象,還隱約看到了一位偉大父親的身影。儘管作者着墨不多,但從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來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圓圓有位好父親。他很好地扮演着父親的角色,積極與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當自己有錯時願意低頭向孩子認錯——試問有多少父親能做到這一點啊?

所以,家庭教育絕並不單純是母親的事;一個成功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聖而簡單卻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所以“我們應該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吸取總結經驗,想要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在孩子面前,家長也要裝得無能、無知一些,以便把各種機會留給孩子;更重要的是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事讓孩子自己去做,從錯誤中才能慢慢地學會思考與做事的技巧。

這本書值得我們大家去讀,能讓我們瞬間得到教益的好書!所以讀完這本書倍感收穫滿滿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們都能從本書中得到更大的收穫!再此我由衷的感謝作家尹建麗給我們讀者編着了這本人人受益的好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導書,內容貼近實際,書中介紹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難題都有所涉及,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年齡初爲人父母的八零後閱讀。

通讀全書,有幾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與孩子相處。在傳統思維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按照我們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學習,往往我們在這種管理性的思維模式中,過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終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覺得作者傳達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引導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給他更多的鼓勵,去強化他的優點,並推而廣之,而不是反覆強調他的缺點或者錯誤。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設法保護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而不是透過反覆地指令和強迫去讓孩子做,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這件事,甚至最終把這件事放到了敵對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就要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透過大量的作業來滋生他對學習的反感,不是透過對分數的過分追求來加強他對考試的焦慮。

第二,作者的一句話我非常贊同:小學主要解決的是學習興趣問題,初中主要解決的是學習方法問題,到了高中,纔是真正比拼學習能力的時候。所以說,在小學初中階段,學校已經把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渲染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要對成績再有過分的關注和追求。因爲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並不會與孩子將來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關係。這一點我從實際經歷中就深有體會,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在走入社會後,他們的成就並不一定就比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差。不過我雖然想到了這一點,但是我覺得作者總結的更精準,更透徹。所以孩子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不要讓他對學習感到厭煩甚至恐懼。

在此,我也鄭重地推薦所有爲人父母的朋友都來讀一讀,正如本書前言中所說的,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是一塊玉,如果我們只會拿着鋤頭去雕琢,最終只能把這塊美玉變成一文不名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