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資治通鑑》讀後感1800字

讀後感3.2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治通鑑》讀後感18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資治通鑑》讀後感1800字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作。何以寫作資治通鑑,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

嘗聽朋友說及,中國古代並無現代意義上的歷史學,史學本身即帝王之學。縱觀中國史書,大多皆爲帝王家傳,抑或紀傳體,多加潤色及(作者個人喜好),多以評價,部分人物充滿英雄或傳奇色彩。

自《春秋》之後,唯此書以編年體記敘,以時間排序,嚴酷真相,以上帝視角,看聖賢如何以百姓爲芻狗,看天地如何以萬物爲芻狗。望帝王勵精圖治,治世治時。雖如此,但中國自古以來便是崇尚皇權,崇尚權威,崇尚專制的國家,可以說『幾乎』全部的思想,都源於爲政治服務。故此書雖看似無所不包,實則爲政治服務,用以教導天子。有些內容,仍是避重就輕,更何況司馬光乃當朝宰相,以政治家的思維寫史書,定不是以常人角度去以理解歷史。

1、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歷朝歷代,換血開國,勵精圖治,鼎盛時期即旋而走向下坡路,迅速潰敗。

周而復始,不曾停息。而中國古代所崇尚的極權主義及專制統治是非容易讓帝王沉淪,準確來說,這個準則方之四海而皆準,好比法國路易十四隻管生前享樂,不顧死後洪水滔天。享樂乃人之常情,爲人之本能也,如西方現代心理學奠基人佛羅伊德的理論『廣義上的性乃人類全部活動的本源。』

而作爲帝王,但這種豬欄式的理想,則絕非帝王之道,故司馬光以劉備爲例,避重就輕,刪其享樂之惡習,留其沉穩之品質,教導帝王,胸有大志,沉穩爲人。

2、正反皆有歷史,興衰成敗,共計記錄約250名皇帝或政治領袖。姜鵬老師以開國君主或承襲君主爲例,細化分類。其中有一點頗爲玩味,開國帝王打下江山後,須轉型爲平穩過度王朝。故以轉型進入平穩發展爲目,又對帝王進行分類。

以東漢劉秀爲例,舉以昆陽大戰,以綠林軍爲主體,破王莽四十萬餘部隊,直接導致新莽王朝覆滅。但並未以此爲主,反以劉秀請卓茂出山爲例,述以帝王。

卓茂者,西漢末年良吏,爲人寬任恭愛,不與人競爭,曾爲密雲縣令,但其影響力僅爲地區,曾言『法爲框架,禮爲人心』。但劉秀以太傅之職授以卓茂,尊其仁愛寬厚。

司馬光特意提出此事,則爲皇帝說明:

一、開國須征戰,但征戰之後,則須仁人治國;

二、戰爭終會結束,穩定的發展纔是人心所向;

三、選人才須審時度勢,不同時期,擦亮眼睛,選擇不同人才。四、以其之才,爲其擇位,不同的人才,須不同的`位置,方能發揮其自身才幹,爲團隊發揮作用。

筆者語:

常言道,開國需要虎征戰,治國需要狗護院。中國古代父系社會和世襲發展的社會方式,開國皇帝必須爲自己的後代承襲,王朝的穩定,統治的延續奠定基礎,而劉秀對於卓茂的選擇,一則是爲王朝的穩定而選擇人才,二則是表現對於停戰之後國家發展的高瞻遠矚的策略。由此可見,劉秀頗有遠見,不僅具備征戰之才幹,謀略之智識,更是具備治國之謀略。亂世須聖賢南征北戰於水火之中救衆生於危難之間,平定四方,然治世則須知士,以仁心,通達天下。

司馬光又以賀琛爲梁武帝諫言爲例,賀述王朝發展之問題,官員奢靡生活,貪贓枉法,倡導節儉;望其遠小人,用良臣;百姓賦稅嚴重,貧富差距日益增加,國庫虧空,須以休養生息爲重,富強圖遠。然梁武帝大怒,斥責賀琛,

梁武帝知朝中情況,舉例以自己之生活,以苦行僧生活以身作則,生以挫敗感。

梁武帝之問題:

一、治國以身作則是對,但並不意味手下人皆能跟隨,其菩薩心腸是善,但其無手段制止惡行,更是大惡。

二、心胸狹隘,不能聽取諫言,更以可笑手法扼殺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忠臣之心。

賀琛之問題,提出問題是司其職,但僅以牢騷,鍼砭時弊,似當代憤青,有實際意義,卻無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現代管理中,也頗爲忌諱。提出問題,須以配對解決問題之辦法,逐漸隨時事而修正,方能長久。

司馬光之看法,皇帝也爲衆生,一人成敗,應以敞開胸懷,廣聽納言,不以一己之觀,偏激解決問題。

一、縱觀中國歷史,似乎不聽諫言是每一個昏庸帝王的同病,古有比干犯顏強諫,最終落得剖腹挖心;又有千古諫臣關龍逢痛心疾首,炮烙之刑,唯留孤墳於九曲黃河。

自漢代司馬遷:且忠言逆耳利於行。到滿清慈禧潛逃,真正明白此言的,又有多少帝王君主,歷代奸臣,趙高,李林甫,秦檜,皆爲口腹蜜劍,笑裏藏刀,留以後人所不齒。當下所言不清,歷史自會公判。

二、又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然修身是必要條件,然修身未必能齊家治國,仍須良方,才能齊家治國。二者相輔相成。歷代明君,皆能聽取逆耳忠言,無論是修身,或齊家或治國,作爲芸芸衆生,皆須嘗聽忠言,每日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