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202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5.65K

當我們學習知識的時候應當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美好生活,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時候才明白有許多事物都值得我們去珍惜。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202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

202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1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我讀着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彷彿正走近這位十九世紀最爲傳奇的人物,感受着她那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我爲她殘疾的身體心生憐憫、爲她的刻苦勤奮欽佩讚歎、更爲她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而激動不已。

當上天關閉了你的一扇窗戶,他將會給你開啟另一扇窗戶。海倫是不幸的,疾病讓她失去了視覺和聽覺,使她處於一片黑暗和寂靜之中;但她又是幸運的,她有疼愛她的父母親人,有具有無限耐心和愛心的莎莉文老師,還有許許多多關心和幫助的朋友,是他們不離不棄的愛心鼓勵,使海倫透過手指觸摸從而踏入了思想的光明世界。正如她在書中寫道的:“我四周也許是一堵厚厚的牆,隔絕了我與外界溝通的道路,但在圍牆內的世界卻種滿了花草樹木,我仍然能夠欣賞到大自然的神妙;我的住屋雖小,但同樣可以在夜晚欣賞滿天閃爍的繁星。”我想,海倫的另一扇窗戶就是她在黑暗和無聲的生活中,能夠用心去體會她所觸摸到的一切。

在書中,海倫要把三天裏自己從未曾見過的事物牢牢地儲存在記憶之中,爲今後的漫漫黑夜所用。海倫願望中的三天光明,其實天天都伴隨着我們,可我們卻似乎從未留意過,也不覺得珍貴。此時,我卻要好好地想一想,如果我將失去三天光明,我將會是如何渡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我一定會在失明前,好好看看眼前五彩的'世界,好好看看我的爸爸媽媽,好好看看我心愛的玩具……

和海倫相比,我們有着健全的身體,也有着疼愛關心我們的親人和老師,上天爲我們開啟的窗戶一定比她多,也比她更大更亮。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開啟它們,去汲取新鮮的空氣,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種奧祕,同時也更應該守護它們,善待它們,用我們的眼睛觀察世界,用我們的耳朵聆聽美妙的聲間,用我們的手去觸摸各種物品,用我們的嗅聞品嚐芬芳和美味,更要用心用腦去體會和思考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切。

202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2

在這大千世界裏,有許多意志力堅強並且勤奮學習的人,值得我們欽佩與學習。然而令我和你對她不得折服的人,是一位聾啞人,她走過八十八回黑暗無聲的春夏秋冬,度過了八十八圈的生命的年輪,最終使她走到了成功的終點。她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出生時,聰明活潑,善解人意。贏得了街坊鄰居的讚美,可是好景不長,在她一歲半時,突然發了一次高燒後。小海倫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聽不到世界上奇妙的聲音,爸爸媽媽呼喚自己的聲音;看不見爸爸媽媽的容貌;說不出自己的痛苦,也不能喊一聲爸爸,媽媽。小海倫變得暴躁與任性。人們眼中的好孩子轉眼間變成可憐的孩子,家人儘可能的包容小海倫,只到她六歲。一個人的出現點燃了小海倫的希望蠟燭,釋放出迷人的火花,她就海倫心理上的導師莎莉文老師,她用愛心與責任心,感化了這匹“野馬”。讓小海倫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她把小海倫領倒外面感受事物的奇妙,因爲小海倫是盲童只能透過手來給予知識,因此老師叫得格外辛苦,但她並沒有放棄小海倫。她在沙莉文老師和周圍環境的薰陶下,開始如飢似渴的學習,以致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莎莉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紮起來,就這樣小海倫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人們不敢相信,一個又聾又啞人得人居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什麼力量支援了她?海倫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們用行動的意志,依我們行動次數的頻繁和堅定的程度而增強,而努力則依意志的使用而增強。這樣便真能產生信仰。我可以看海倫背後付出的艱辛換來了1900年考上哈佛德克利學院。

確實,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沒有不幸福的家庭,沒有戰爭的國家,沒有像海倫那樣不健全的身體。我們有照顧我們的爸媽,有關心我們的家長,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難道我們不應該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來學習,我們應該學習海倫的不埋怨,不放棄,珍惜學習環境,我們應該砍斷成功道路上的荊棘,如果你不砍斷它,反而被它吞嗜,如果你一路劈砍荊棘,那你就可以抵達成功的終點,體現人生旅途上真正的價值!

202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範文3

最近,我讀了世界名著之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使我很受感動,故事講的是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海倫·凱勒。在黑暗中戰勝重重困難重獲光明的感人故事。

海倫·凱勒在出生十九個月因患病而喪失視覺和聽覺,七歲時安妮·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海倫·凱勒從此從黑暗中解脫出來,漸漸走向光明。

1890年的春天海倫·凱勒開始學習說話,在學習過海倫·凱勒從不氣餒,爲了練習發音不準的音節,連續幾個小時練習發不準的音,直到練好爲止。失敗和疲勞也常常把她*,但一想到自己的進步能讓家人露出笑容我就咬牙堅持了下來。一想到妹妹能聽懂我的話,我能和母親流利的交談,我就信心倍增。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她堅持不懈的努力,海倫終於不用別人的翻譯就可以流利的說話了。隨後,海倫又學習了寫作、自學了希臘、羅馬和英國的歷史。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最終取得常人難以取得的成績。我們現在擁有健全的體魄,更應該向海倫學習,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怕吃苦,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和家長。

故事之中還有另外一個主人公就是海倫的良師益友—安妮·莎莉文老師,她三歲時就得了顆粒性結膜炎,也就是沙眼,從此,安妮·莎莉文老師的眼睛也看不見了,透過第二次手術她成了半盲,眼睛能看見東西了。

海倫·凱勒的三天光明是這樣度過的:第一天:我要看看那些幫助過我的人,他們用溫暖、善良和友誼陪我度過了無數個無助的日子。第二天:我要用敬畏的眼光看着太陽冉冉升起,陽光普照大地。第三天:我又一次迎接黎明,迫切的尋找新一天的驚喜。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全的體魄,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這個故事永遠也不能完結,因爲人的精神之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凱勒小姐給我們這些沒有經受過那麼多困難的人,上了永遠不能遺忘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