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通用8篇)

讀後感8.56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通用8篇)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1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爲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嘆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於蘭芝爲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衆說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說:“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仲卿“甚宜其妻”,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現在小夫妻暱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託於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於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爲其一。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2

昨晚讀了《孔雀東南飛》這首詩,很是氣憤。古代同是婦女,爲什麼當媳婦和當婆婆的地位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劉蘭芝可謂是有才又有德的女孩子,嫁給作爲府吏的焦仲卿滿可以配得上的,夫妻兩人恩恩愛愛,感情甜蜜,爲什麼當婆婆的就那麼不能忍受小夫妻倆的感情呢?

難道是因爲媳婦剝奪了孩子的愛,自己吃醋了?儘管劉蘭芝很孝順婆婆,可是婆婆還是要對劉蘭芝挑三揀四,雞蛋裏挑骨頭,可見媳婦難做啊!爲了孩子的事業,婆婆要兒子放棄對妻子的愛,住在辦公室裏。

過生日的時候,兒子爲妻子買一朵花,婆婆都不願意,難道對妻子的愛和對母親的愛是矛盾的嗎?夾在媳婦和母親中間的焦仲卿左右爲難,不知如何是好。爲什麼會是這樣的啊?兒媳婦在現在社會看來已是很標準的好媳婦了,婆婆還是不滿意,最終落得個被休的惡名,真是有冤無處訴啊!封建社會的惡婆婆可見一斑。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3

《孔雀東南飛》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悽美哀怨的愛情故事。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中,使一對追求真愛追求幸福的人,放棄了對生命的執著,本應雙宿雙棲的比翼鳥訂下了“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的殉情決心。最終,劉蘭芝在太守府“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焦仲卿自家院裏“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千百年來,文人騷客莫不唏噓,掬一把同情淚“時人傷之,爲詩云爾”。

讀罷此文,我在傷感的同時,也不免產生疑問:難道封建禮教下的社會就不允許蒲草“韌如絲”,磐石沉重而不轉移嗎?即使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就可以“寧爲玉碎,不爲瓦全”了嗎?要知道,生命對我們只有一次,生命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單方向的存在;心若在,夢就在,但我們的生命不能從頭再來。

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沒有權利毀壞它——即使你歷盡磨難,雙手佈滿老繭;即使你歧路彷徨,山窮水盡;即使你失去前路,天空塌陷。朋友,我記得《讀者》有這樣一篇文章,一個青年在又一次遭受愛情打擊之後,他絕望了,他回憶自己人生中的種種不幸:父母早逝,學業不成,工作無着,愛情又如此不景氣,他質問上帝命運的不公,覺得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決定了結自己的一生。當他走上懸崖,忽然想到:我連死都不怕,難道害怕活嗎?於是他又決定活下來。我深深佩服這個小夥子活下來的勇氣,陽光總在風雨後——其實人生總免不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如果因了一點點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就呼天搶地就尋死覓活,那麼生活會是多麼單薄與脆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在焦仲卿周圍有老母的愛,有妻子的愛,有兄妹之間的愛——生活給予他的已經夠多的了。可惜,他親自扼殺了自己的生命——他無緣看到那風雨中的彩虹,那風雨過後的鏗鏘玫瑰!

常常由衷讚歎傲霜鬥雪的豔豔紅梅,她的生命代表了一種執著與頑強;常常敬佩韓愈筆下的遙看而近卻無的“天街小草”,她的生命來自一種對生存的強烈渴望;常常因爲讀了《安妮日記》爲小主人公——那個猶太小女孩安妮掬一把同情的淚水,她的離去是多麼無奈、恐懼,她曾經是那麼熱愛生命,那麼渴望生存。古往今來,綜觀歷史,凡有所作爲的偉人,凡頂天立地有本事的大英雄大豪傑,無一不是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列寧即使在彌留之際,還要求夫人科魯蒲斯卡亞爲他朗誦歐·亨利的《熱愛生命》,這位偉人臨終前還要與病魔鬥爭,贏得微弱的生命。曾經是“垮掉的一代”作家海明威,在哈瓦那聽說漁人桑地亞哥勇斗大魚的故事後,激起他那久違的激情創作了《老人與海》,那一句名言: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是的,人是不可以被打敗的!苟活者會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會憤然而前行!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4

千百年過去了,讀着《孔雀東南飛》,彷彿還能看見美麗勤勞婦女工作的身影;還能看見面目深沉的婆婆責備媳婦的情形:還能看見軟弱無能的府吏跪在牀前哀求的表情;彷彿還能聽見婦女與府吏別時的信誓旦旦。媒人來了,婦女爲了感情,爲了誓言,毅然“攬裙拖絲屐,舉身赴清池。”成就了一段驚天動地的感情杯具。

美麗勤勞的婦女是誰?蘭芝是也。一個願意爲感情而犧牲的人,她與焦仲卿是真心相愛的。但因爲焦母,自我的父母兄長,她走上了絕路。蘭芝死去了,她的死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解脫;她的死不是懦弱,而是剛強的另一種詮釋。

蘭芝,死去千百年了,但她那對感情的堅貞不移的精神卻活到此刻,播撒在神州的每一個角落,感動着每一個炎黃子孫。蘭芝的死令人感到惋惜,但死或許是最好的辦法,更能展現她對感情的忠貞,對自我的解脫,而這也許就是她唯一的選取。

既然蘭芝之死是那麼令人惋惜的,那蘭芝之死又是誰的錯呢?焦母?還是蘭芝的父母兄長?這一向都是人們所衆說紛紜的。千百年過去了,人們最後曉得:蘭芝之死是由於那個時代腐朽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說蘭芝但是是那時代的'一件犧牲品,有更多的蘭芝在我們所不知年代悄然成了犧牲品。而蘭芝算是幸運與幸福的那個,至少在這天還有人記得她,記得當年可歌可泣的感情,爲她憤憤不平。而更多的犧牲品甚至還說不出名字。對此,我無奈地說:“那是一個末世,是一個人吃人的道德制度下的末世。”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5

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戀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願生死相隨。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物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羅米歐與朱麗葉》代表的西方經典感情杯具,而一曲《孔雀東南飛》更見中國感情的悲壯,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我們總期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使他們的感情從起點到終點,經歷磨難迴歸美麗的團圓。然而,縱觀一下滾滾紅塵,一幕幕感情杯具不也正在上演嗎?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且看仲卿與蘭芝這對恩愛夫妻的誓別,難道不令我們感動嗎?他們“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的悽美場面不禁讓我們潸然淚下,焦母的逼迫,使這對恩愛夫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直到雙雙殉情,仲卿與蘭芝在歷史上演繹了美麗的“孔雀東南飛“的感情杯具。

山無陵,江水爲竭,東雷震震,夏雨雪,天地會,乃敢與君絕。仲卿與蘭芝雖然沒能白頭偕老,但他們留給後人的卻是無盡的暇思……

幾百年後,一個叫梁山伯的寒士,一個叫祝英臺的士家女子,兩情相悅卻有緣無仲卿的份,有情人要被生生拆散,演繹了一出無奈的“化蝶”,怎能不讓人嘆息?人世間竟不能生相依,那麼死則化蝶翩翩起舞吧。“漸行淅遠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我認爲梁祝化喋不應有恨,因爲這種悽美已成永恆,代表了感情的忠貞,成爲千古傳奇。他們的感情杯具着實浪漫悽美。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又是幾百年後,一個叫沈園的地方,一個叫陸游的詩人,娶了一個叫唐婉的女子,伉儷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對神仙眷屬。然而陸母逼迫夫妻離異,陸游隨母意而另娶,唐婉也易嫁趙士誠。幾年後的一個春日,陸游滿懷鬱悶踽踽獨遊,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陸游滿懷傷感,詞成《釵頭鳳》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鬱而亡。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又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殘燈滅!”美麗的邂逅竟鑄就了一個感情杯具,但它卻留下了永恆的美麗。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是啊,放手讓愛的人走,誰能做得到。焦劉之愛,梁祝之情,陸唐之戀,哪個不是杯具,但哪個又不是美麗的,浪漫的呢?文學史上,從《關雎》到《靜女》、到《氓》、到《孔雀東南飛》、到《王西廂》之張生和鶯鶯、到《牡丹亭》之柳夢梅和杜麗娘、再到《紅樓夢》之寶玉和黛玉,這些文學作品表現了多少感情的完美、多少怨男恨女、多少始亂終棄、多少出生入死終成眷屬,一代代青年男女大膽地追求着真愛,憧憬着完美的生活,他們爲愛而歌而歡,爲愛而怨而恨,爲愛不求功名,爲愛忠貞不渝,爲愛拋灑滴滴紅淚,他們因愛而生,因愛而死,因愛還魂,譜寫了一曲曲感情悲歌。

誰以前擁有過的一切完美回憶,就算結果是杯具,又能怎樣?雖然每一個人都不喜歡杯具,因爲杯具總是把完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令人傷懷,但也只有杯具纔會有如此的藝術魅力,值得人如此回味。因爲杯具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毀滅的美;杯具的不幸,更在於它往往不僅僅僅是杯具,而是永遠的生活。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人們總是嚮往大團圓式的感情,殊不知那驚天地泣鬼神,經受風雨洗禮的杯具感情是更美麗的。“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6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一把辛酸淚,鑄就了感情的至死不渝;淚眼問天,抒發了內心的激憤;舉身赴清池,執着見證感情的誓言;哭號百轉,只爲仲卿獨守閨房。

誰的旋律,將誰纏繞?誰的淒涼,讓誰斷腸?縱有萬般真情,都會瀰漫在暗淡的黑夜中。當思念化成灰燼,我彷彿看到了蘭芝的無奈,當世界依然縈繞在你的臉頰,一切的一切,都將從順入流。於是乎,我感慨道:以前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許仲卿與蘭芝的“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在後人眼裏但是是過眼雲煙,什麼山盟海誓,什麼至死不渝,都是一席空話。

如果說西方的感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感情的史詩,那麼中國的《孔雀東南飛》將是感情追逐的絕唱。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縱不回。千般的纏綿愛戀,柔情的相思只爲彼此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劉蘭芝深赴黃泉,焦仲卿自掛東南枝,義無反顧反抗對不公平命運的束縛。爲感情,爲自由,他們不惜一切,這是何等的倔強啊!就應說,這是對感情倔強的追求。但無情的偏見,蠻橫的剝奪了一個柔弱女子愛與被愛的權利。

一朝爲情死,萬念皆下情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癡心,都將成爲虛無。即使是無,也要固守感情的忠貞不渝。“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哪一種”今生今世的諾言,亙古不變。

蘭芝啊!汝何所懼?即使黑暗中的感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會驅逐一切。從古至今,“不守婦道,紅杏出牆”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堅強,只要自我做過的,都會無怨無悔。千般戀愛萬種情,一切盡在不言中。縱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你寧死不再嫁,只爲仲卿對你許下的承諾,你的專情,你的專一,讓我傾佩。

仲卿的愛,枝頭空。似乎又重演了《梁祝》的悽慘。你愛蘭芝,愛的無怨無悔。你對她許下的“山無棱,天地合,纔敢與君絕”的誓言,讓我置身在封建社會看到了你的執着,看到了你對感情的追求。但在當時,你的“孝道”未免對蘭芝有些殘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將蘭芝置身何處呢?我也許不是你,不能體會你的情緒。蘭芝只是一個女人,作爲一個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我最愛的人手裏的一紙休書。如果在現代,我相信你對蘭芝,必須是不離不棄,對嗎?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時間在老去。那時的花開,那時的剎那芳華,我們目光集聚,沒有別離!青山依舊在,真情萬古存。棒打鴛鴦,說到底就是一種現實的罪過,這種罪過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來不及陪你一世,來不及問你什麼是永恆,甚至還來不及哭泣,你就這樣悄然而走,頭也不回。

君淚盈,妾淚盈,洛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7

愛一個人需要什麼?我說不出。但焦仲卿與劉蘭芝會堅定的告訴你:這份感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明白你發現沒有,圍繞在焦、劉身邊的種種事端全都被一樣東西所驅動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懷疑、猜忌、誤解,無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興風起浪,這些滲透進他們的感情中,如不及時化解,後果是災難性的。

由於焦仲卿之母的極度冷眼,嫁入焦府才兩年的劉蘭芝無奈的被遣回了孃家。對此,仲卿顯的無能爲力,在孝字當頭的社會裏,他選取了妥協。且不談焦母與劉蘭芝誰對誰錯,單是焦仲卿爲蘭芝極力的袒護中,焦仲卿愛劉蘭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許送走劉蘭芝只是權宜之計,公務纏身的他實在無法顧及這家中變故,也許只想緩和一下局勢的他,怎樣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發的後果。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

根據其風俗,媳婦被婆家趕回孃家無異於被休棄了。在這種風氣的定勢下,在漫長而又消沉的歲月中,焦仲卿臨別時給她的誓言與期望,猶如殘留的燭光一樣越來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勸說再婚下,與內心裏萌生的懷疑,種種的疊加,她最後支援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塗的答應再婚。不要責備她,她僅僅只爲了明白他還是愛她的麼,他什麼時候來接他?她是爲了確定什麼還是在試探什麼,我想這場感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

當那個熟悉的聲音劃破夜空傳來時,那種雨過天晴心,花怒放的情緒怎能不使蘭芝欣喜若狂,奔出門去,兩人深情對望時,蘭芝的心結不復存在。但仲卿的話卻深深刺痛了她“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悔恨不已的蘭芝應對另一個誤解,她無能爲力,唯一死以證明她對仲卿愛之深,愛之烈,超越生死與時空。

結局是美滿的,他們完成了他們認爲最能保留這段感情的唯一方式。在臨死前,他們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誤解。在此之後,那些曾令他們嚐盡辛酸的東西將永遠不會再撼動他們的感情了。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8

自漢樂府中“君既爲儂死,獨活爲誰施”到梁祝化蝶,再到西方的羅密歐朱麗葉,殉情似乎成爲了證明愛情的絕佳方式。

而當我第一遍讀完《孫雀東南飛》時,亦曾以爲這只是一首描寫愛情衝破封建束縛的敘事詩,內心頗爲不屑。畢竟,我更向往《泰坦尼克號》中爲了愛情而活下去的人生態度。

而當深度解讀到蘭芝後,我爲我第一次的淺薄感到愧疚,也並非是殉情,而是“殉義”。

“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美人之美,美在風骨。作爲世家貴女,她自小學婦功,習儀態,守禮節。手如蔥根,口含朱丹。蓮步微移間如青蓮破浪,流風迴雪。

蘭芝的美,在於她的莊重。世人常道女爲悅己者容,可即使焦仲卿不在,蘭芝仍然盛裝打扮。無關張揚,無關妖媚,只是出於對自己的尊重。無人悅己,我自悅己。丈夫不在,亦要鄭重對待每一天。即使將回孃家,內心荒涼千瘡百孔,也要梳洗四五道,自身地高傲地漂亮地離開這裏,而非發如蓬草,哭紅了雙眼後落魄收場。

蘭芝之美,在於她的真摯。本爲天之驕女,卻爲焦仲卿走下神壇。本有無數鮮怒馬的少年郎可供選擇,她卻偏偏愛上了僅爲府吏的焦仲卿,“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生者同寢,死當同陵。”她的愛,濃烈似火,一往直前。他人再好,終不是你。蘭芝信奉着對焦仲卿的愛,真摯純潔。

蘭芝之美,在於她的決絕。她愛焦他仲卿,卻不願爲改變自我,忍受壓迫,任勞任怨並非善良,而是懦弱。她自請下堂,不是不痛,只是不遠被腐去棱角。她知與焦仲卿再難相見,亦曾有過放下過往的念頭,譬如陸游唐婉的《釵頭鳳》令多少人潸然淚下,其間真情自是不假,可唐婉不也嫁作她人婦?不是不愛,只是不能繼續了。最後一次,蘭芝走到街頭試圖埋葬自己的脆弱,她本想將深情吞嚥入喉,卻又見到[]那人踏馬而來,日瞑,馬鳴悠悠,多少深情說不盡,只留詩,一聲嘆,她以爲這會是相忘於江湖的最後一面,卻不料焦仲卿竟撕碎她的尊嚴。她本就是極其固執的人,更不許他人折辱她的尊嚴,尤其是當被她最愛的人質疑是,魯迅以血存軒轅,劉蘭芝便以死證清白。

“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何其決絕。她凜然赴死,毫不遲疑。以她的血,全了她的尊嚴。

古今容貌出衆者,不知幾許也。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絕美外表下是脆弱的靈魂。可美人之美,美在風骨,如劉蘭芝般鐵骨錚錚者,可謂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