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局外人》讀後感800字(通用6篇)

讀後感1.1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局外人》讀後感800字(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局外人》讀後感800字(通用6篇)

《局外人》讀後感800字1

初讀這部作品,我只能感受到莫爾索的冷酷無情和他那“那與世無爭”的頹態,好像這個世界與他並無關係,就連母親去世這樣與他有密切關係的事也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加繆對這顆像被冰凍了的心的刻畫簡直妙極了:“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整個小說都是選用一種與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枯燥、呆板、閃爍的語言風格來連接全文的。作者選用這些超乎尋常、刻意追求的語言來宣揚人生的荒誕和無意義,主人公在多人眼中是荒誕的,衆人在莫爾索的眼中變是荒誕的。整部小說如演一幕滑稽的小丑劇,所有人包括觀衆都是荒誕的。加繆在這之中爲我們提示了社會的醜態。

然而度娘說加繆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揭露社會荒誕的層面,原來他揭露荒誕的終極目的是要指向人們對本身的追求。在加繆的荒謬論中有一個有名的論點:“人生沒有希望但不包含絕望”所以要活得真實而不虛僞,莫爾索就必須堅持下去,哪怕是苟延殘喘,並不是不願迂迴,而是沒有退路可走。

倘若這樣一想,莫爾索怎麼好像又變得有點正面了?是的,莫爾索式的冷漠,具有積極反抗的基調,不失爲一種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戰勝了荒誕,獲得了自由。

看文中的這一段“我喝了咖啡,想抽菸。可是我猶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媽媽面前這樣做,我想了想,,認爲這不要緊。我給了門房一支菸,我們抽了起來”平淡不驚的活着實刺激着讀者,使人感受到他的確是一個幸福自由人。甚至,當他坐在被告席上等待判決的時候,他仍無動於衷,他只覺得“這麼一個老故事重複來又重複去,真叫我煩透了。”諸此種種,無不彰顯着莫爾索身上那種淡然的氣質,他對於一切都是那麼滿不在乎,這大概也就是他幸福的源了吧。

可以說,局外人並不只指莫爾索一個人,而是許多具有相同生活狀態的人的代表,莫爾索的意義也正在於此。作爲一個人,他是特別的,但普通卻往往富於特別之中,他身上有太多太多人的影子。莫爾索的個人世界也便成爲一類人共有特質。也正因爲有對莫爾索的探知,我們才能更深入地認識“局外人”這種現象。

《局外人》讀後感800字2

《局外人》是法國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加繆26歲完成的作品。是法國荒誕哲學的代表作。最開始吸引人的是書在介紹的時候就是“如果你在人羣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讀《局外人》”這本書。一開始就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心。但是有從一個荒誕的故事入手,但是當你完整的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卻發現本書完整的意義透過一個荒誕的故事,告訴人們自由,正義和死亡等有關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發出了充滿和諧又有道德分寸的聲音。

《局外人》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從默爾索的母親去世開始,到他在海灘上殺死阿拉伯人爲止,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故事。這種敘述毫無抒情的意味,而只是默爾索內心自發意識的流露,因而他敘述的接二連三的事件、對話、姿勢和感覺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繫,給人以一種不連貫的荒謬之感,因爲別人的姿勢和語言在他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確實的存在便是大海、陽光,而大自然卻壓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殺了人。在第二部分裏,牢房代替了大海,社會的意識代替了默爾索自發的意識。司法機構以其固有的邏輯,利用被告過去偶然發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虛構成一種他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形象:即把始終認爲自己無罪、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爾索硬說成一個冷酷無情、蓄意殺人的魔鬼。因爲審訊幾乎從不調查殺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計把殺人和他母親之死及他和瑪麗的關係聯繫在一起。

《局外人》這本書透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爲驚世駭俗、言談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莫索爾的種種行爲看似荒謬,不近人情,實則正是他用來抗擊這個荒謬世界的武器。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刻特殊時刻,感覺自己對待一些事物的時候,感覺自己與這個社會完全脫節,好像一個局外人一樣,但是又在這個劇中。做一些被人認爲離經叛道的事情。也許這樣才能體現自己身在局中的意義。但是這也許是平凡的人沒能自身強大的原因。當你強大到可以掌控全局的時候,才能使得自己身在局中吧!

《局外人》讀後感800字3

當初我們英文課讀這本書的時候,同學們都討論的很激烈,有覺得默爾索的性格不可思議的荒唐,有覺得默爾索很酷,而我想的是——爲什麼他就能變成那樣的性格?不過世界上人那麼多,總歸有一個默爾索,所以也就沒有再鑽牛角尖。但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很複雜,而且也一直在變化,好吧,說遠了。

我把默爾索的變化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開頭至殺人案,基本上可一看到默爾索無疑比起普通人缺乏了一些情感,但他是一種未經過reason的非常自然、無意識的狀態。他非常會觀察,對外界趨於客觀。這是他的nature,還未經過下意識的改變。所以他簡簡單單殺了個人,因爲太陽太討厭了,這其實說得通不是麼?

第二個階段基本上cover了全文,從中間到那位牧師全算上。默爾索幹了件大事——對他來說,他也感覺到不一樣了。而對於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這可相當不可思議。所以法官問默爾索你愧疚嗎,所以marie一而再再而三地安慰默爾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默爾索壓根不覺得這是個那麼大的問題,監獄挺無聊的,但漸漸睡個十六個小時,再消磨過剩下的幾個,一天就過去了。唯一困惑,唯一讓自己煩躁的就是法官啊,或者marie,他們都和自己想得不一樣。法官還有那個養老院的director爲什麼要說自己那麼多壞話,這種惡意讓默爾索很難過。監獄適應得不錯,可要消除和別人的矛盾(conflict)可挺讓人不爽的`。而這種不爽在牧師來的時候到了極點,所以默爾索又咆哮又生氣地跟牧師喊了一通。

說了之後,他——第三個階段。他覺得沒啥可在乎的了。他的結局只有一個——死亡。不是一時的自暴自棄,默爾索是真正接受了這個事實並無所畏懼。這個世界冷漠就冷漠吧,我有法子對待這樣的冷漠。而我死的那天,我可以期望的也就是一些人帶着對我深深的仇恨來看我的死刑。我只能期待這個,那就期待。

默爾索某種意義上算是局外人,因爲他容不得一點虛僞,一點都不可以,這跟很多人都不一樣。但是他也跟大部分人一樣,想要活得舒服些,不然他爲什麼折騰出來一個荒謬主義呢,也不過是不讓自己失望。最後死的那一刻,他肯定也是滿足的,至少他讓他自己變得滿足。

《局外人》讀後感800字4

之所以會看起《局外人》這本書,是當時很要好的一個朋友提起的,她對於這本書的描述讓我有一些動心,於是便在回家後去書城買了這麼一本書。這本書的結局讓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她當時是這麼對我講的。

充滿好奇心的我,再加上這位朋友推薦的基本不會壞到哪裏去的信念,我便開開心心地翻起這本書了。

全書共197頁,我的書是插圖典藏版,在後面對於《局外人》一書的書評竟有21頁之多。我首先沒有去看書評,沉澱了一下自己,翻開第一頁開始看正文的內容。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這是正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我朋友有給我看過第一頁,於是我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情緒,不過在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爲這句話寫的大膽誠實而吃了一驚。竟然會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

主角這種似乎不大在於母親的心態在後來她的葬禮上用行動和語言表達的清楚,但也能看出主角是遵從自己的想法,不習慣也不想去虛僞地對待別人。比如文中他與一個周圍人似乎都不怎麼喜歡的倉庫管理員雷蒙·桑泰斯結交了朋友,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說實話,我很贊同主角這種性格,與他的人生態度,如果現實中有這麼一個人,那與其相處應該蠻不錯的。不過現實生活中最好還是具備一些親情的好。

後來,在某些因素(朋友,天氣等)下,主角過失殺人而被捕了,在這部分裏主角接受了法庭的審訊,這其中再次刻畫了主角的性格與其形象,審訊過程中還提及了主角對母親冷漠的態度,等等等等。最後男主角的結局我就不知道該怎麼描述了…似乎有人說男主角是冤的,說他是時代背景的濃縮。突出了當時的社會。

筆者文字上的枯燥沒有辦法完全描述出對此書的感覺與評論,請各位見諒。

最後用書評中的一句話做爲此文的結尾:

但是,對默爾索(主角)這種性格、這種精神狀態的人物來說,這一判決是最暴虐不過、最殘忍不過的,因爲它將一個善良、誠實、無害的人物完全妖魔化了,在精神上、道德上對他進行了“無限上綱上線”的殺戮,因而是司法領域中一樁完完全全的人性冤案。

《局外人》讀後感800字5

讀過的第一本加繆,也是寫的第一個書評嘻嘻。有幾天了,讀的那天高中時期最後一個(我想象是)很傾慕的男生找到女朋友啦。感覺高中關於戀愛這一part就這麼過去了,心情複雜,就想讀一下這本,給自己一些“局外之感”,少一些對他人給自己動力的依賴。當天晚上就看完了。

看書之前我想當然地覺得,局外人應該只是主人公消極對待人生,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閱讀完整本書後,帶着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去閱讀了書前譯者柳鳴九先生的前言。

現在翻閱,對於書名的理解看到了兩種:一種是柳的默爾索在法庭上被各種妖魔化,像是個局外人,另一種是默爾索對於世事不關心不在意,活出了瀟灑愜意,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我更傾向第一種。非常欣賞譯者對於加繆“荒誕——反抗”的哲理體系的分析~其次是自己讀書過程中也注意到他“不對過去的事情悔恨,總是要爲將要來到的,今天或明天的事忙忙碌碌”“我對自己很有把握,對我所有的一切都很有把握”“我以前有理,現在有理,將來永遠有理”,是能體會到他對於生活有自己的態度,不是作爲局外人沒有去參與其中的,只是懶,覺得這些可有可無罷了。在法庭上他也忽然感覺“純系多餘”,更加可以印證第一種,是他在法庭上沒有參與感,是局外人。

雖然我個人不是像默爾索一般的淡然,不在乎,我更是一個入世,功利心很強的人。但是閱讀他的心理,並不讓我覺得難以接受,而是讓我想到,在我過度的爭取和勞累之後,我也可以這樣調節我的身心。書中大段的、奇妙的心理描寫,和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也很好地緩解了我一輪複習的焦慮...

具有現實意義的一點,是我非常以後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很想當律師啦~這本書給我與《殺死一隻知更鳥》不同的法律環境,讓我對從業計劃有更多的考慮,社會環境有更多的反思

要堅持人道主義,尊重個人的不同的思想觀念。不用社會世俗觀念,不用法律殘殺人性,不要強迫別人相信自己的信仰來完成像宰割一隻牲畜般的“儀式感”。

最近看羅翔老師的一些視頻,也看到法律不是冰冷無情,行使法律,更要有作爲人的意識,也能與除法律外別的領域,如現代的網絡平臺的輿論,當事人有時也是“多餘”一般...產生諸多思考。

真是一本好書呀。

《局外人》讀後感800字6

不管歷史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更迭,一個特定的人,從他一生下來到死,都要面臨一個事實,那就是:人生只有一次;同時他也要一直思考一個沒有人可以替他解答的問題,那就是:他應該如何度過這一生?對於極端悲觀主義者來說,只有一次人生意味着虛無。歷史長河波濤滾滾,人是多麼渺小,取其一瓢,盡其一生品之而不得其味,就更別說要在這歷史長卷上留下自己的一筆了。

人生之於時間就如晨露之於四季,輕輕地來,默默地走,之後便找不到存在過的痕跡;而對於極端樂觀主義者來說,只有一次人生卻意味着全部。人啊,生在這個物質與精神並存的世界上,財富、功名、權利、地位同健康、幸福、愛一樣,是人生追逐的目標,而人生只有一次,這些目標卻如魚和熊掌一般,不可兼得。認爲一次人生意味着全部的人,總是抱着一種“吃着碗裏,看着鍋裏”的心態,想要把所有東西都收入囊中,才覺得這唯一的一次人生夠完美。而我們一般人時而屬於極端悲觀者,時而屬於極端樂觀者,更多的時候是處於兩者之間,但是這樣的“中庸”位置是經過冷靜思考而採取的對人生要理性對待的態度,還是不得已而採取的應付世事的無奈之舉呢?這就因人而異了。

說到因對人生看法不同而採取不同態度來“消費”人生,法國作家加繆的《局外人》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這種思想。加繆持有許多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雖然他自己再三否認自己是存在主義者):他認爲,世界是荒謬的,現實本身是不可認識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獨,活着沒有意義。

這種思想在《局外人》主人公莫爾索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莫爾索對人生各種悲歡變故冷漠淡然,麻木不仁,連對母親的逝世以及對自身的死亡都抱着局外人的態度。

加繆早期的思想在這部作品中體現得很明顯,他認爲人生就是一串荒謬的事實,疾病,災難,死亡終究會到來,人生終究要歸於黃土,那麼因親人離去而悲傷,因朋友分離而痛苦,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又何必苦苦挽留,傷神費力呢?況且這一次的挽留並不會避免下一次的分離和傷痛,人生就是一串串不可避免的接踵而來的荒謬事實,這樣有什麼意義呢?他以爲他就是這樣看透了人生,因此他小說中的主人公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他所在的這個世界,對待他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