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2020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通用6篇)

讀後感1.31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0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0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通用6篇)

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1

花了兩週的時間斷斷續續終於看完這本書,在職場心理與企業EAP服務的課程中,老師強烈推薦塞利格曼的書,積極心理學和傳統的心理學不同,他不認爲你應該花太多時間去改正自己的弱點;相反,他認爲生命最大的成功在於建立及發揮你的優勢。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優勢及美德,透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纔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一直以來我想知道的是我們對那些永恆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生活的有意義?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要往何處去的答案。這本馬丁·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的第一本書,竟在結尾也給了我比較收穫的解釋。

上帝存在嗎?這種神現在無法存在,因爲我們又會再碰到兩個相同的問題:假如現存的神是無所不知、善良正直的話,那爲什麼世界上還會有邪惡存在?如果現在的神是萬能和全知的,人類怎麼會有自由意志?所以過去沒有神,現在也沒有神。但問題仍在那兒,從長遠來看,這個雙贏的原則將把我們帶到哪裏?給我們帶來一個非超自然的神,一個需要透過自然的雙贏法則才能得到萬能、全知和美德的神。或許,神就是我們的終點。

一個不斷選擇複雜的過程最後一定會止於萬能、全知和美德。當然,這個目的不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完成,甚至無法再人類有生之年實現。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成爲這個歷程中的一分子,使他前進一步。這是進入有意義的生活的門,有意義的生活必須與比我們自身更宏大的東西連接上,這也將使你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你的生活取向,你可以選擇走向這個目的,或選擇與這個目的完全無關的生活;你甚至可以選擇故意妨礙它。你可以選擇以增加知識爲中心的生活:學習、教書、教育你的孩子,或從事科學、文學、新聞學等許多類似的行業;你也可以選擇一增加力量爲中心的生活,透過技術、工程、建築、醫療服務或製造業來達到這個目的;你還可以選擇以增加美德爲中心的生活,透過法律、宗教、道德、政治等途徑,或透過當警察、救火隊員或從事慈善事業來達成你的目的。

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應用你的突出優勢,有意義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將這些優勢用於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上。這樣的生活一定是孕育着意義的生活,如果神是生命的終點,那麼這種生活必定是神聖的。

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2

近期工作比較忙,這本書看得斷斷續續,不過也獲益匪淺。

它第一眼吸引我的地方是告訴人們如何去構造積極情緒,而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一直以來,我的情緒都是處於悲觀、消極的狀態,很想做出一些改變。書裏面有很多測試,但認認真真做下去的沒幾個,因爲總覺得時間不夠了,所以經常將測試跳過去。

從書中學會的幾個點,有必要總結一下:1、我是中度悲觀情緒;2、有抑鬱的傾向;3、滿足感能降低悲觀情緒和抑鬱的傾向值,讓人身心滿足的事情有鍛鍊、學習、認認真真做一件事情,帶來滿足感的事情可以讓滿足感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但是這過程不一定會愉悅;4、愉悅的事情很容易,但是會造成輕微抑鬱傾向,比如看電視,玩遊戲、聚會等,這些愉悅做完之後會消失,不能長時間存在;5、如果對於某一件事出現消極悲觀情緒,一定要自我反駁,順序爲:不好的事—想法—後果—反駁—激發。

以上是目前看了之後印象最深刻,也最能立即使用的幾個點。我最這半年來老是喜歡看電視劇,靜不下心來讀書,可能是因爲屏幕上的五彩繽紛離亂情仇更直觀吧。

以前並沒有覺得有什麼錯誤,看完這本書才知道,是因爲短暫的愉悅造成癮的傾向。看電視能帶給我愉悅,並且這愉悅幾乎不需要動腦筋,但是看完之後的一瞬間就消失了,爲了持續得到,所以就不斷看電視。現在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覺得電視和遊戲都是浪費時間且傷害身心的行爲,但是並不是說完全不接觸,要適可而止。而滿足纔是我一直尋求的東西。我之所以覺得內心空虛,空洞,是因爲沒有任何一件讓我內心滿足的事情。所以必須得努力做一些產生滿足感的事情。

不停地閱讀、有目的的學習、持續有效的鍛鍊,或者週末學習一道菜、收拾房間、整理衣櫃、學習烘培都是可以產生滿足感的事情。目前我在做的有持續有效的閱讀、重新聯繫教練開始上健身課、有目的性的學習等等。我希望自己的內心可以慢慢陽光起來。悲觀消極的情緒轉變還需要時間的練習,需持續不斷的反駁自己。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完成書裏對於優勢的測試,瞭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裏,並有意識地發揮。

幸福感不是空氣,隨時存在,它是一個大概值,如果能運用自身的優勢與美德成爲一個具有積極心態的人,那麼即使遇見糟糕無比的事情,也能夠在理性的指引下走回到正常的軌道。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制、勤奮,是我應該爲了幸福而努力追求的品質。

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3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來源於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美德,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忘記自我的存在。

真正的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感官刺激和享受。來源於用自己的能力和美德去解決一個問題一個挑戰時帶來的狂喜,它是一種忘我的,完全投入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彷彿在那一刻時間靜止了一樣。心理學的作用就是把人放對位置,使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

有哪幾種人生模式?第一種是快樂的生活,聽了一個笑話覺得很開心,中了世界盃彩票很開心,這是簡單的快樂。第二種是投入的生活,全身心沉浸在一件事情中,完全忘記了周圍的世界,也就是我們上文談到的心流。第三種是有意義的生活,你覺得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情,你看到它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產生正面的影響。

學習能力與幸福的關係是什麼呢?對於上面3類的情感體驗,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對快樂的影響:是的,你可以學習各種技能,變得更快樂。例如,我學會了如何誇獎他人,看見別人開心自己也是開心的。對投入的影響:心流的定義就是“高技能高挑戰”,擁有一流的學習力意味着你有無數的機會去突破你的技能,從而迎接高挑戰。對意義的影響:意義取決於產生真正有成果有影響的事情,這需要能力,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學習。

所以最幸福的生活不僅僅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美德,還要和周圍的環境發生有意義的聯結。

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4

有幸福感的人會更長壽、愛笑的女人更幸福,所以,幸福只是一種主觀上的感受,一種來自自我內心的滿足。

在遭遇打擊和挫折後,我們很容易放棄希望,不再努力,其實樂觀的人具有堅韌性,他們把自己所面臨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暫時的,是別人行爲的結果。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過去的事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不要把自己桎梏在過去。感恩、寬恕能改變你的記憶,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而寬恕這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是他不能再被引爆。未來不全像你想象,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永遠”、“從來”、“總是”,把他歸因到人格特質上,那麼你就是一個悲觀的人。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有的時候”、“最近”,把它當成偶發事件,你就是一個樂觀的人。

樂觀的人認爲好事會惠澤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而悲觀的人則認爲好事只是特地條件引起的。抓住現在的幸福眼前的幸福和過去的和未來的幸福有非常不一樣。滿意是做了我們最喜歡做的事而帶來的感覺。這種滿意會使我們整個沉浸在裏面,失去自我意識。我們需要發揮出每個人的天賦和優勢。人在快樂時,更有創造力,視野變寬,更有探險精神,這個變寬變廣的過程增加了他們的資源,使他們面對挑戰時更可能獲勝,這反過來又增加他們的積極情緒,從而更擴大了他們的視野。

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應用你的突出優勢,有意義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將這些優勢用於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上。

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5

《真實的幸福》是美國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一本心理學經典。在這本書裏,作者提到了賽事幸福的三法則:過去的讓它過去,未來不全像你想象,抓住現在的幸福。用曾經很文藝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念過去,不懼未來,活在當下。此外,還提到了人的幸福感的六種美德和二十四個優勢。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別讓孩子輸在幸福感上”這個章節。

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給孩子真正的愛的教育?

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起了當下正在熱播的《少年派》。這部電視劇說是四個高中生的青春劇,不如說是四種中年夫妻的婚姻寫生圖。學霸錢三一的父母都是名門之後,但是父母關係不和,夫妻常年分居。父親家外有家,母親一人撫養孩子;校花江小琪沒有父親,只有一個母親,是個交際花,外號江半城,意思是半個江州的男人都拜倒在江媽媽的石榴裙下。假男孩林妙妙生活在一個母親絕對強勢、父親永遠在和稀泥的'家庭裏。雖然家裏天天大呼小叫,但是基本還算正常的家庭。富家少爺江天昊,父母恩愛,家裏有億萬家財。

這四對夫妻,我最欣賞的是江天昊的父母。在家裏事業遭受嚴重危機,陷入低谷,一家人不得不搬離豪宅時,江爸爸帶着妻子和兒子在宅子前合影。人生順境易過,但面對幾近毀滅性的打擊,巨大的落差,江家人的胸襟和氣度,讓我對這家人刮目相看。在災難面前,這對夫妻給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接受現實,重新出發。

父母愛孩子,必爲之計之深遠。雖然江天昊的父母不是四對父母中形象、個性最鮮明的,但他們卻是讓孩子最舒服的父母。所以,江家的少爺天昊,雖然曾經豪門,但身上卻沒有豪門的驕奢之氣;雖然也曾落入谷底,卻能絕地反擊,不向命運屈服。而且,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被愛也會愛。所以,他面對喜歡的女孩子江小琪,敢大膽示愛,被拒也不氣餒,整個一陽光少年的代言人。幸福的父母,更容易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多說是少說不。理由無它。一個總是被否定的孩子,是很難找尋到自信的。但是多說是少說不,並不是說不能說不。比如孩子十句話,你否定個一兩句就好,千萬別每次孩子說什麼,都是不行。孩子收到的不行越多,孩子就越不行。

再有,給與孩子陪伴。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每天給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定要有。這是孩子幼小心靈裏最大的安全感。

比起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更重要。有一句話說的好: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圖書《真實的幸福》讀後感6

記得《裸婚時代》的劉易陽對童佳倩說,一個大男人不能整天把這事掛在嘴上,幸福是什麼?幸福是靠幹出來的,不是說出來就行。是啊,這麼個抽象的概念,說出來就變的不真實了,而且整天把這詞掛在嘴上實在太矯情了。但是,還是要做一下讀書筆記。最近幾天比較閒,還沒找到兼職,看看書,學習學習,也不錯。

“積極心理學是幸福和不幸福的時光所交織出來的紋理,以及此間顯示出來的優勢及美德。”通常人們追求幸福變得不實際是因爲觀念的偏差,人們總有個定向的思維,要麼幸福要麼不幸福,然而事實上幸福應該是一種連續穩定的整體主觀感受。泰勒說,當別人問他是否幸福時,他不知道這該怎麼回答,幸福沒有外界一個條文標準,也不是說透過與他人對比就能判斷出自己是否幸福,只能說他比以前更幸福了,以後也將會比現在更幸福。他強調,“幸福課”的宗旨不是讓人學會幸福,而是學會更幸福。

“做好事會產生幸福感,這不同一般的感官愉悅,當你用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去應對一項挑戰並圓滿完成時,你會有幸福感,做好事並不僅僅是一種暫時的積極情緒體驗,它是完全投入,完全忘我的體驗。”也許這是來源於成就感與道德感的滿足,當人覺得所做的事有意義時,便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並不是說有多大的客觀成就才能產生成就感,也不是說做了多大的好事才能產生道德感,只要自己認同的事都可以覺得有意義,併產生愉悅感。小孩子做了好事,需要告訴父母獲得稱讚後纔會高興或者是想到自己將得到到讚賞而興奮不已,我們有了成熟的心智後就不再需要這些小孩所要的東西,小孩子得到一句稱讚就很高興了,雖然成人聽讚賞也會高興,但是追求的不是這個,而是內心的安定與更深層的價值感。

“優勢有靜態、動態之分,如仁慈、好奇、忠誠、信仰是靜態的,一天可能展現這些優勢幾十次,而毅力、遠見、勇氣則更可能是動態的,不可能在超市排隊付錢時展現你的勇氣,一生終有一次動態的行爲足以讓人知道你有勇氣了。”確實有道理,根據這樣的說法,那麼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做過自己覺得自己特別勇的事時,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勇敢了。再換個角度,即使沒幹過特別英勇的事也不能認定自己沒勇氣,那也許是還沒出現恰當的時機。這麼一想,所有的事都變的美好了,自己的價值感也增長不少,自然也就能開心點。雖然這還談不上幸福,但也是一種進步,畢竟人是可以習得樂觀的。

“常常檢視傷口不利於癒合。”“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這兩種行爲使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兩種解決方法---感恩、寬恕。”書上舉了個例子,闡述一位心理學大師是如何去寬恕殺死自己母親的惡人,我在想着,如果是我,我就沒那麼偉大,沒那麼厚愛他人,這樣的不幸與這樣的寬宏心懷,我只能表示深深的同情之餘再表示萬分的佩服。真的沒想過,當一些特別惱人的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自己會有多寬的心去接受,就算現在設身處地的想一番,然後覺得可以接受,也不肯定真正發生時自己又是怎樣的心情。另外,我覺得感恩,也不應該是,每件事都要想着感謝別人,本來自己不覺的有什麼需要特別感恩的事,卻還要爲了“感恩”而感恩,那是多痛苦的一件事,不一定每件事都需要把謝謝掛在口上,機械化的規範自己的言行,會讓自己變得虛僞。並不是不提倡“感恩”,而是認爲不應該像遵守紅綠燈那樣對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