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讀後感1.2W

身在凡塵,閒看庭前花開花落;與世無爭,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然而,你我皆凡人,真能做到嗎?

弟子問師父:“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師父答曰:“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着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彿他們從未活過。”

古往今來,人人都向往幸福,人人都希望幸福,人人都追求幸福。然而,當今社會,幸福又是那麼的遙不可及。正如於丹教授所言,“相比於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爲奢侈的一件事。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或許我們缺少的只是一點意趣、一點閒情,缺少了與家人共處的那些閃光的零碎的時間”。

意趣、閒情、與家人共處……曾幾何時,這些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和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忙、快、衝。人們也往往抱怨,爲什麼這麼忙呢?即使連走路的步伐也明顯加快,生怕趕不上別人。不顧一切地往前衝。人們只知前進,不願停下來,似乎一旦停下,便失去很多重要的東西。豈不知有時刻意所追求的往往就是應該失去的東西。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曾經說過,“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當初爲什麼出發”。是啊,人們拼命地工作是爲了更好地生活,然而,很多人往往爲了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人們總是用忙來演繹自己的生活。忙到底是爲了什麼呢?“人最想得到什麼,就會成爲什麼的囚徒”。比如金錢,人們拼命獲得金錢是爲了更好地生活,然而,現如今,很多人把金錢當做成生活的目的。豈不悲哉!

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給予我們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悠閒。悠閒是什麼?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有顯示生命的一種節奏,悠閒與時間無關。正如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悠閒更與金錢無關,它不是奢侈的方式,讓人們去選擇用金錢購買。悠閒是用心靜來演繹的。只有靜下來的人,才能夠讓自己真正的.閒暇下來。這無疑對於解決當今人們的浮躁心態益處頗多。

對於我們而言,或許不能用“品”讓自己悠閒下來,更絕難用“趣”來演繹自己的生活。高深的茶道,我們僅僅只是用來解渴,絕沒有清涼的飲料能給人帶來一時的痛快;濃郁的陳釀,只有在酊酩大醉而傷肝時,我們才知道自己不勝酒力;悠揚的琴聲在喧囂的環境中湮沒,我們哪有時間和心境來欣賞。然而,我們完全可以泡一杯咖啡,在苦澀之後給人留下淡淡的幽香,也完全可以手捧一本書,帶着幾分清新暢遊優美的文字,可以收拾自己塵封已久的漁具到河邊,用誘餌享受與魚兒搏鬥的樂趣,亦可以推出自行車,在騎行中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沒有約束,沒有限制,只有自己沉浸在其中,或許孤獨,或許寂寞,當自己置於此時此景是,決然會忘記自己的存在。與天地渾然一體,不再忙碌,不再睏乏,只有樂趣在其中。這就是我們嚮往的生活。當然,悠閒不是縱慾,有的人在燈紅酒綠或者是麻將聲聲中度過,這不是悠閒,而是縱慾。畢竟人生短暫,我們需要追尋的是一種生活的樂趣,生活纔是生命的本真。

于丹教授在《趣品人生》中,“不是讓我們拿出大把時光去浪擲,不是爲了讓我們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是希望大家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正如禪宗公案故事中的公差一樣,“和尚還在,我到哪裏去了?”清代著名戲曲家、大文人李漁,在家鄉浙江蘭溪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爲“且停亭”。“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在與心有關的字當中,最爲悲觀的字莫過於“忙”,意爲心亡。不如讓我們“停一停”:讓我們充充電,讓我們歇歇腳,讓我們靜靜心,讓我們回頭看一看出發的起點在哪兒,讓我們向前望一望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喝一盞茶,養一會兒神,回味一下起點與目的之間,過程本身也是意義。

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因爲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因爲可以多看幾道風景。直路也好,彎路也罷,“爲了上路時走得更輕鬆,且自停一停腳步,不要丟了趕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