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讀後感

讀後感2.9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讀後感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讀後感1

在現代社會,代表孤單、孤寂、單一等意思的“孤獨”卻意外地成爲了一個熱詞。這本身就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孤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爲:“獨自一個人;孤單;孤立無所依附;不合羣;不喜歡跟人來往”。但是漢語也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問,對“孤獨”這樣的解釋已經是遠遠不夠的。孤獨,其實是一種狀態,孤獨者都是思想者,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孤獨者,代表安靜、代表思考、代表自得其樂,代表了一種哲學的存在。

另外,透過對孤獨與寂寞進行對比來理解“孤獨”也是一種很好的視角。寂寞是一種迫於無奈的虛無,百無聊賴像困獸一樣踱來踱去,是一種焦灼的狀況,甚至是一種無所適從的可憐,這樣的狀況稱爲寂寞,它跟孤獨不是一碼事。而孤獨是自成世界的一種獨處,孤獨是一種完整的狀態,所以,孤獨者是自成世界、自成體系,表現出一種“思考人生”的高貴,或者說,孤獨是一種境界。

上述這些想法,其實都得益於《孤獨是生命的禮物》這本書,這是一本以“孤獨”爲主旨的散文集,收錄了周國平、餘秋雨、陳忠實、麥家、閻連科、王安憶以及楊瀾、周大新等人的作品,這其中,有直接寫“孤獨”的,如納蘭妙殊的《租客》一文,雖然寫了很多人,很多事,經歷了很多的搬遷與變動,但是骨子裏對於生活的一種“孤獨感”,甚至,作者買房的時候,作者都寧願只寫先生一個人的名字,她的“孤獨”代表了她的“存在”;有寫歷史的變遷所帶來的文化的“孤寂感”的,如塞壬的《悲迓》,寫楚劇與人生的悲歡離合,充滿了歷史的縱深感和命運的無力感;也有間接寫“孤獨”的,如阿來的《達古的春天》,純碎是對大自然的一種“獨有的享受”,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是對自己獨享春色的一種得意。還有周國平先生在序言裏對“閱讀與人生”命題的深入解讀,讀書,遠遠不是當前全民陷入的一種“全民狂歡”,不是“讀書節”,不是各種“讀後感”,更不是“報告會”,讀書同樣需要讀出“孤獨感”。

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裏,如果我們遇到了“孤獨”,千萬不好緊張,更不要無助、害怕,也許,我們離理解人生的真諦更近了一步。孤獨,是生命送給我們的禮物,不懂得孤獨不足以談人生,它是人生的催化劑。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讀後感2

生活在這個花花世界中,人們與生俱來地喜歡熱鬧,嚮往繁華,但是,每個人最終有不可避免要和孤獨相伴。

我們的人生里程,不管是年少輕狂還是人到中年又或者是耄耋之身,都和孤獨脫離不開,每個人對孤獨的看法也不一樣,有些人面對孤獨,嚎啕大哭,自暴自棄,迷失自己;有些人把孤獨視爲險山峻嶺,發誓用盡一切方法要翻越;有些人和孤獨爲伴,看書,品茶悠然自得。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一書由周國平、餘秋雨、陳忠實等人近期創作的散文作品。他們在書裏談論親情、談論友誼、談論失去的青春、久別的故鄉,還有珍貴的愛情。整個作品在平淡中講述了人生故事,我們可以隱隱的看到書中所都流露出或深或淺的孤獨感。本書一共五章(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你是自己的陌生人,成長但永不變老,愛是讓你更好的理由,遠處的是風景,近處的纔是人生),書中沒有心靈雞湯式的說服教育,只有在一個個故事中飄出的淡淡的香氣,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陶醉。也許是開篇的緣故,在讀完整冊後,我對第一篇感悟特深。《租客》主人公自嘲是個租二代,講述了自己一次次租房經歷,在詼諧中房客和房客,房客和房東由於不同的原因而聯繫在一起,其中的奇葩故事更是讓人忍俊不已。沒有安定的住所,不停的遊蕩,透漏出主人公的孤獨,最後主任公終於在男友和雙方家長的傾囊相贈下,終於買房了,在寫誰的名字上,主人公似乎已經習慣並喜歡上了孤獨,放棄在房產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到此我看到了主人公外在的孤獨和內心的充實,同時也看到了有些錦衣玉食房叔房姐們的內心寂寞,也許我們還要不停的在爲現實的物質需求不停的奔波和勞作,也許我們終生不能擁有一處寬大敞亮的房子,但是請在我們心中保持一份充實

如果我們能夠直面孤獨,它其實並不可怕,它能讓人頑強,努力,進取,讓我們不被現實所打到。我相信就像霍金所說的多層空間共存而構成了完美的宇宙那樣,獨立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的世界共同組成了人類世界。最後引用一句話,對美好事物的喜歡和執着,讓很多人嚐盡了孤獨,也包括寫下這些文字的作家們。然而這些生命底下的孤獨,卻終將會還給每個人更純粹的美好與真實。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讀後感3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這本書收錄了周國平、餘秋雨、陳忠實等人近期創作的散文作品。他們在書裏談論親情、談論友誼、談論失去的青春、久別的故鄉,還有珍貴的愛情。

這些作家裏有的還年輕、有的已是年過花甲。然而在他們娓娓道來的文字裏,無一例外地都流露出或深或淺的孤獨感。

不論愛情如何美妙、世界如何精彩,孤獨都是人類必須去面對和承擔的永恆宿命,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夠將它改變。

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它能讓人堅強,讓人自立,讓人構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這些真正獨立的精神世界,正是現實世界如此多元而豐富的原因。

人民常說,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有朋友的人,當然不會孤獨。

而當我看完《孤獨是生命的禮物》這本書時,才深深的體會到,孤獨不是寂寞,而是一生相伴的夥伴。只有學會與孤獨相伴,才能不妥協、有勇氣,有尊嚴。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讀後感4

近期,有幸拜讀了所團委贈書《孤獨是生命的禮物》。這是一本由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等名家作品組成的散文集。這些當代文壇巨匠們,以各自的經歷爲線索,爲讀者們展現了對於孤獨、對人生的思考與啓發。文字裏,他們寫時光、寫情懷、寫文朋書友、寫人世沉浮,包羅萬象卻又不離其宗,所有的瑣碎最終都歸於一點,像是慢慢長夜裏一束默默的燭光,搖曳中照亮每一個人生旅途上的獨行人。

對於人世間的孤獨,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孤獨不同於孤單,孤單只是客觀上孑然一人、形單影隻的狀態,而孤獨卻是紮根於內心深處的感受。一旦孤獨之意涌上心來,即便身處人潮涌動、燈火輝煌的鬧市,也只能獨享一人份的寂寥空曠,塵世間的歡鬧是與我無關的。隨着年歲的增長,在經歷了各種人羣聚散,看過了各式悲歡離合之後,慢慢才懂得,這一生到頭來,能一直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內心。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我們應當不求迴應,不求認同,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學會孤獨。

現在的人,大抵都是孤獨的。千萬人每天穿行在偌大的城市裏,日復一日帶着惺忪睡眼離家工作,再披星戴月伴着睡意關上房門,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循環往復,彷彿都是社會機器裏互不干涉的小螺絲釘。

在我們還無力改變這種生活節奏時,與其把孤獨視爲一種不合羣的怪癖,不如讓自己從容置身與孤獨之中,從紛繁複雜的外部世界中偷得片刻閒,以理性沉靜的態度,享受獨立思考的空間。多閱讀、多思索,動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或許某一天回溯往昔的時候,自己會懷念起當年孤獨裏的那份靜謐,由衷感謝這份來自生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