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小學生西遊記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2W

相信大家一定對《西遊記》中的每個片斷都很熟悉,我也一樣,再次拿起《西遊記》慢慢地讀起來,聰明機警的孫悟空,憨厚貪吃的豬八戒,忠誠老實的沙僧,堅持不懈的唐僧就清楚地展現在我眼前。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小學生西遊記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小學生西遊記讀後感範文1

這個暑假,我看了《西遊記》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經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

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應爲他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護着師父去西天拜佛求經。他的頭腦很機靈,而且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非常衝動,就因爲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緊箍咒,使得他疼痛難忍。

下面我喜歡的就是沙僧,因爲他忠厚老實,也不貪圖榮華富貴,對師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護師父。

我不喜歡豬八戒的好吃懶惰,貪圖榮華富貴和美色。喜歡他但他對師父的忠心。我喜歡唐僧在取經的路上不受任何誘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錢還是美色,他都當作一堆泥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懼,一心只想取得真經。他的這種精神實在讓人佩服。但我不喜歡他有時卻不分青紅皁白地冤枉別人。

透過讀《西遊記》這本書,我知道了:做每件事都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達成我們的夢想。

小學生西遊記讀後感範文2

我看過很多經典作品,其中最喜歡的是吳承恩寫的《西遊記》。它講述的是一隻猴子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節目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爲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爲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真經。必須具有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雖然我們的前面佈滿了荊棘,但只要我們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相信我們一定能獲得成功,取得“真經”。

小學生西遊記讀後感範文3

中國,一個古老的文明古國,歷史淵遠流長。自古以來,中國就散發着獨特的.書香氣質。雅緻含蓄的宋詞,別有一番風韻,元曲隨時通俗,可讀起來卻是朗朗上口。更爲熟悉的唐詩,便不用我多說,更是祖國閃閃發光的瑰寶。而《西遊記》卻與衆不同。

《西遊記》,自大我幼時,便不斷的接觸。看電視、讀書,都已是習以爲常,所以每個情節都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便沒有用太多的時間去品這一杯“濃濃的茶”。不知何時,我再次翻開了那本書,“看”到了那熟悉的面孔,頓時,卻有無比多的感觸……

——走進那個奇妙的神話神話世界。

“哈哈!真有意思!”“嗚嗚嗚!真可憐!”讀完了,我才覺得奇怪,爲什麼我的心情隨着主人公的變化而變化呢?爲什麼我完全入迷,連爸爸喊我也不知道呢?這一個又一個一個謎團包圍着我,好奇心告訴我也許只有不斷地閱讀纔可能找到答案。我拼命地閱讀,全身心地投入,可就是達不到那個效果,我迷茫了。

——找到答案,發現根本原因。

那這兩本差不多的神話故事對比,顯然,吳承恩的生動、形象。他把人物的動作、神態用肢體語言描繪的栩栩如生,就如身臨其境。以物喻人,以景襯情。襯托出人物的那一份悲、喜、哀、怒和那一份獨特的個性與以事物來完美結合,從而達到使讀者入迷。有時還融景與情,叫人情不自禁替主人公喜怒哀樂。

——受到啓發。

就如高爾基所言: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讀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輩子。全書不論是華美流暢的語言描寫,還是個性鮮活的人物塑造,都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真不愧是世界文學的瑰寶。我想:吳承恩能寫出如此好的作品必定是讀了許多的書,纔能有如此成就。這也似乎在激勵的着我,好好學習,回報祖國!

小學生西遊記讀後感範文4

作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多少年來,一直成爲人們必讀的經典書目。那麼,這樣的經典也肯定有着它歷久彌新的魅力所在——是《西遊記》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團結,什麼是不畏艱辛。

本書作者吳承恩爲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小時候的我,對《西遊記》的認識還是很淺顯的,只覺得故事中愛打抱不平的孫悟空、貪吃懶惰的豬八戒和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罷了。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領悟到了《西遊記》作者的另一份用意。例如,作者筆下的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的藝術形象,不僅生動地體現了古代人民擺脫壓迫的強烈願望,而且也反映了人民爲戰勝邪惡、爭得自由而不怕天,不怕地,敢於蔑視一切傳統和權威的反抗精神。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作鬥爭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或許,你看到了唐僧冤枉悟空,悟空回花果山的一幕;或許,你看到了豬八戒常常抱怨,說要回高老莊的一幕,但是,他們並沒有留下師傅隻身一人,他們是有情有義的。

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各種艱難困苦,但依舊執着,鍥而不捨,不言放棄。還記得六十一回合,孫悟空三調芭蕉扇嗎?爲了扇滅火焰山之火,幫助老百姓,孫悟空又是變蟲子,又是變牛魔王,足以可見孫悟空的機智。正是在取經途中遭遇三打白骨精、車遲國鬥法、獅駝嶺鬥三魔等等的八十一“難”,方顯堅持的可貴,方顯師徒四人不畏艱辛的難得!

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身上的品質着實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堅持不懈,讓我慚愧我做事時的虎頭蛇尾;他們的團結一心,讓我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們的不畏艱辛,讓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的道理。

讓我們一起捧起這本經典名著,在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裏暢遊,感受它的獨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