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2000字(通用16篇)

讀後感1.89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名著讀後感2000字(通用16篇),歡迎大家分享。

名著讀後感2000字(通用16篇)

名著讀後感 篇1

路遙這篇小說題目爲《人生》,這個題目頗大,人生,千姿百態,酸甜苦辣,又豈能是短短的十萬字所能書盡、寫完的?所以,路遙小說中展示的只是發生在一個小角落,在浩瀚人生中的一段故事,可是故事中不同人物有不同追求,這折射出的條條紋線不斷延長,不斷縱橫交錯,儼然已是那千姿百態的人生。

小說主角高加林的人生正如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一樣,有低谷,亦有高潮。加林是一個有才華,又有遠大抱負的青年,他的才華讓大隊書記高明樓都佩服、忌憚。作者借高明樓之口這樣評價過加林:他會寫,會畫,會唱,會拉,性子又硬,心計又靈,一身的大丈夫氣概,別看你我人稱“大能人”“二能人”,將來村裏真正的能人是他!但是,加林只是一個沒有後門可走的農村青年!這是一個巨大的矛盾,我想,這個矛盾已經決定了加林的人生走向。故事發展的曲曲折折,正體現了矛盾鬥爭的孰強孰弱。

因爲沒有後門,加林丟了村裏的教師工作。在小說這段可以看到加林性格里那很重要的成分:不服輸,敢做!告狀被敢怒不敢言,害怕大隊書記高明樓權勢的父母攔了下來,加林是憤懣的,可是,上天也是十分眷顧他的,這段時間他有了一個可愛的戀人:巧珍。

巧珍這個人物堪稱完美。她溫柔善良,她是村裏“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她是前村後溝數一數二的俊女子。我想,作者也是十分偏愛巧珍這個人物的,讓如此衆多的優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巧珍沒有上過學,卻有着極高的精神追求,她崇拜知識人,所以,她暗戀加林。她的愛是安靜的,同時也是熾熱的,在加林低沉的時候,她以自己的方式走進了加林的世界。

加林與巧珍的愛情發展的相當快,很快就成了村裏的焦點。巧珍這個對待愛情火一般熾熱的女子,對待愛人卻有着水一般的柔情。她聽加林的話刷牙遭來全村人的白眼,她跟隨家人爲井水漂白更有衆人的不解與嘲諷,可她依舊戀着加林,在她的心裏,加林就是一切。

我敢肯定,加林也是深深地愛着巧珍的,因爲看着巧珍他會感到高興和發自內心的愉悅,跟巧珍在一起,他很開心,當他聽到那首信天游:

上河裏(那個)鴨子上河裏遊,

一對對(那個)毛眼眼望哥哥。

他會裂開嘴笑。可是,這並不代表他滿足當前的生活。在城裏與人打架就是他心中壓抑的爆發!終於,加林的機會來了,他的叔父回來了,很快地,加林被得罪過他的人幫忙走了後門,到了城裏。加林到底不愧高明樓的稱讚,他努力的工作,屬於他的光彩很快耀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這時,黃亞萍來了,跟巧珍不一樣,黃亞萍大方,前衛,有主見,有文化,她更能與加林成爲知己。當黃亞萍主動向加林示好時,加林矛盾了,他深愛着巧珍,可是他的抱負、他的理想需要在更大的世界才能施展。他感覺“城廓是這麼小!街道是這麼短窄!”正如黃亞萍那首詩一樣:

贈加林

我願你是生着翅膀的大雁,

自由的去愛每一片藍天;

哪一片土地更適合你生存,

你就應該把那裏當作家園。

加林正如一隻大雁嚮往更廣闊的藍天,嚮往外面的世界。當他知道與亞萍在一起可以實現他這個理想時,他放棄了巧珍。我想,這會是他人生中錯誤的決定,像德順老漢評價的一樣,他失去了有着金子一樣的心的巧珍,金子一樣……

小說尾章寫得那麼淒涼和蕭索,加林被揭發“走後門”回到農村,巧珍卻已嫁了人。尾章的章名是:不是結局。確實不是結局,以加林的能耐,他還會有他的未來,可是那個愛他的巧珍呢?

小說結尾與那個大字不識當了一輩子老農民的德順老漢的話來點題,這說明了除了文化,經驗和閱歷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德順老漢說:“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德順老漢是愛生活的,正因爲這樣,他的一生未必有多麼精彩,可他卻活得瀟灑,活得明白!

我一直在想,加林追求他的抱負有錯嗎?肯定是沒有的。他錯的只是沒有認清現實,他錯的只是沒有把握好他最珍貴的東西。世事多變,人生浮沉,我們更應該注重今時所有。紛擾的世界需要我們的鎮靜,所以,我們必須擁有無比廣闊的胸懷。懷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像德順老漢一樣活得瀟灑,活得明白。

名著讀後感 篇2

餘憶幼時,四大名著常見餘學所。《西遊記》乃最引餘之一,其異於他之著,乃神魔紀實志怪之大篇也。吾常閱此書至陳,奉此書於隅讀,不忍釋手,又常與他人薦與此書。歲月易得,憶初執此書以來至今已有十餘年,然書中之佳情仍使吾尤記。

此書有四主:僧人唐玄奘、妖猴孫悟空、天蓬元帥豬八戒、捲簾大將沙悟淨。每角皆有其自然之性,在遠途人人得而異之,協力破難取得經也。然自一言,此書不可純概爲一遊記,其精在之於妖孽之奇、師徒之情、協作之力。此正乃西遊一作神奇之至,與他書不同之處,亦使之爲千古之古也。

書中最盛者,悟空也。悟空之形甚可言之爲全書之象,其在西行中爲主伏魔者。其性急,易躁,活潑、忠、嫉惡,此常與其多困也。其師會之不聽勸言,則大唸咒制之。師之溫和與其之急躁成書中一對相衡也。悟空嘗爲齊天大聖,以大鬧天宮之罪貶於奇石裂縫中,迫壓五百餘年。玄奘途經此地救之,遂成師徒,不意日後此妖猴乃伏魔之聖。悟空學長生之道、變、筋斗雲七十,一個筋斗翻十萬八千餘里。火眼晶睛亦可辨善惡,然其之斷常爲善師之誤,發多師徒之隙,成書中引人處其一。然則悟空仍爲性情中人,其亦有柔情也。吾記書中十回載曰,師徒二人自五行山下遁入小黑屋,互倚於陋樑之下,悟空夜潛與師覆衾。在後之西路,悟空以其能護師,其師徒之情貫文者每一合。

舍此再言此書輔角豬八戒,自是宮中“天蓬帥”,掌河水府。因戲嫦娥怒帝,被罰下人。而誤投豬胎修煉爲精,在高老莊上三女高翠蘭後被悟空筋斗雲降伏,遂隨從西行取經。八戒謹厚木,怯,且貪小利、色,然性善。吾私以爲該角色乃調氣又推情節者,以其最有人倫之真善美醜也。於西行途中,常以貪食貪色與師徒四人致多難矣,故稱其爲推情之角色。而師弟沙悟淨似乎庸無奇者,忠厚然勞而無主,西行途中司馬負重,師徒爭中永持中立意。然遇要時輒獻出己力,亦爲團隊中不可或缺者。

書中另一盛者玄奘,性與悟空衡之,爲人誠善,皈佛門,慈祥。然心怯,迂,識鑑差。西行途中多與悟空生隙,然終以和。攜三徒歷千辛,遂從西天雷音寺三十五部真經取回。德圓,加升大職果,賜封旃檀功德佛。其苦口之象時令人惡,而其機常定體,定團隊氣、平浮躁之心,乃一體定心之針也。不可不言之,玄奘乃整書示法象之角,凡人之既,控制其情,又有負高世之行聖人之心。

此書讀畢,餘不禁嘆之於情節之雄奇跌宕,道義之厚重博遠。尤爲嘆,塑以悟空超凡入聖道化之雄象,於幻界中曲現出世態與俗情,見鮮活之人間智,有豐之事與鬱之生息肉。如上文所陳矣,書中人象心性相映,妙語連珠,引觀者拍手稱奇處無數也。再深掘之,此篇誕於明,隨物爲萌、漸,本意識形態之解構與神皈依之潰滅。《西記》構之神話界,教即著於神、心之極權治,爲演爲皇極之象。乃制神與神話思於教化之術本里中舉而盟,生出一種教治、政化之教法。故可雲,西遊乃應世者書,更是治世之照妖鏡。

吾幼而始讀此書,心受之多者發。師徒四人在危也,未嘗想終。西路,亦人生路之喻,途中所見之魑魅魍魎乃生活中難免之難阻。若遇之以畏懦者,常爲道上行之不遠者,不能成大事。而吾每遇不如意事,必唸書中者所在遇難時常變異之,惟合時也。或自以智,或善求人之助,因天時地利擇宜之法破難。吾常思此,身則舒暢多,覺世界上並無過不去之長,但欲觀汝有無慾往之心。正乃寓言所示:“世上無高峯,惟有心人攀之。” 可謂此書賦吾強樂,凡事皆有常心併力克之勞心。

非特如此,此書宣團隊神乃亦可思處。雖書中之人物塑人病皆顯然,而其之長又能於差下見互補處。亦即曰,於是團隊裏無一事則缺也。同之,當知見人長,且學合者,乃爲此時最有利益之事也。今既入了遠之世,一人之力不敵三人之力,三人之力不敵羣之力,此汲汲須我學合。固,此合須至心之得與力之磨合,不然,則如書中“三打白骨精”章,以衆意非而團隊幾欲散也。故合必有智,無智之合無用也。

《西遊》以世紀作之名,自明傳世以來已得其百文層次之讀者之好,謂世多者生於遠。戲、曲、小說、寶卷皆現其影。同時其又接佛、道、儒三家之心與意,既以佛、道二教之仙人同舞,又於神佛之世界裏注於世之人情,或插幾句儒之言,使之爲亦莊亦諧,妙趣橫生使鹹得其賞書。足爲言者,西遊者多佳章後爲生爲獨立之著,至於廣爲數部小說,生出文學價值不貲也。其中之作爲最出彩者,必提現今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以此一經化爲影視界之寶,光前絕後無來者,且每一事在劇情裏皆得善也。能於此廣之地大動,蓋西記之異矣。

吳翁一生苦矣,少年科舉不利,流寓南京,久以賣文貼用;晚以貧爲長興縣丞,以薄宦之冥冥,尋忿而去,貧老以終。誰不思在其晚年失意時造《西遊記》竟得如此大之響,可謂此書合其畢生之精力、心血也……

合此書,循環書內佳絕狀。《西遊記》乃吾總角之爲,亦乃終身不忘之一著,謂我之生生之深者,願此書以時隨之流下猶不朽,以其方於世千古流傳!

名著讀後感 篇3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爲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動,調皮,武藝高強,勇敢機智,疾惡如仇。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它一路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打敗妖魔,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但唐僧卻有些看不清事實,被妖怪僞裝成的善良表面所矇蔽,責怪悟空殺了他們,念緊箍咒,甚至把它趕走,但它還是對唐僧非常忠心,一路保護着,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終於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

豬八戒的本事比孫悟空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卻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它有着一大堆毛病,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怕困難,總是退縮,它相對來說小腦筋比較多,我很清晰記得有一回,某條河流結了冰,但這樣馬就不容易前行了,當大家都在困擾之時,豬八戒立即就說可以給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但在妖魔面前,擔着保護師傅的重任之下,他也會扛起他那把九齒釘鈀,勇敢的與妖魔作鬥爭。它就是這樣,雖好吃懶做,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愛,雖然喜歡撥弄是非,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但對師傅卻很忠誠。所以令讀者不但不覺得很討厭它,還覺得它有幾分傻得可愛之處。

沙和尚是個老實的人,他淳樸憨厚,忠心耿耿,從電視劇裏他喊"大師兄"那種厚重的聲音和真誠的眼神可以看出來。他不象孫悟空那麼好動調皮,也不象豬八戒那樣好吃懶做,他一心跟着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總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後,任勞任怨,憨厚和淳樸的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師傅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誠實善良,一心向佛,但膽小怕事,鑑別能力差。雖然沒有高強的武藝,但是卻有很強的毅力,堅持不懈地一直向西走去,不被困難所抵擋,直到達到目標才肯罷休,在此之前絕不半途而廢。

《西遊記》除了有着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還有着引人入勝的情節。衆多情節中,我記憶最清楚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這兩回。

《孫悟空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自稱"美猴王"。去東海龍宮得到"如意金箍棒"。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最後請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後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後悟空乏力被捉。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很多天後依然毫髮無損,還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三大白骨精》中,悟空三次打死變爲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鑑別能力差,容易被表面所矇蔽,所以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着師父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父的真心,最後還是就了師父。這些情節都非常精彩。

《西遊記》除卻本身引人入勝的情節外,還包含了許多道理和啓示,比如,唐僧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或幫助別人,有時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事態反而會更糟糕。

再比如,看起來沒什麼用的人,在關鍵時刻也是能力挽狂瀾的,就像豬八戒那樣。沙僧和小白龍也使我明白了,班級中同樣不能沒有默默奉獻者,也許他沒什麼能力,但是如果一個班級沒了他們默默無聞的工作,同樣是出不了業績的。從唐僧身上我還知道了,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然而,師徒四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吸取他們的長處,如果自己也有他們的短處則要改正。

《西遊記》中這些啓示都是讓我們終身受益的,這也使我明白了讀好書,讀名著的重要性。

名著讀後感 篇4

昨天我讀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這部名著是由古代一位名叫吳承恩的人寫的。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他吧。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國有創作系統和豐富的藝術經驗的積累,也受外來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學的影響。除了神仙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產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漢以來方士、道士然後是藝術家、民間藝人和文人的虛構。《西遊記》的藝術虛構正是建立在傳統藝術經驗和這種社會的宗教性觀念和風習的基礎之上的,但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喜怒好惡。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神仙都是正義的化身,但在《西遊記》中,吳承恩卻將神與魔一視同仁,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釋迦如來,都是被捉弄的對象,不少妖魔倒是可親可愛、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形象,猴精孫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個。它是個玉帝口中的妖猴,不被天庭認可,但它率真可愛,不受天規約束,爲了追求自由平等,它不惜大鬧天宮,敢和天鬥,敢和神爭,它是我最喜愛的英雄。在《西遊記》中,吳承恩還塑造了許多滑稽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豬八戒,這是個取經路上最不誠心的人,動不動就要分行李回高老莊,還貪吃貪睡,偷奸耍滑,一路上鬧了不少笑話,是孫悟空口中的呆子、夯貨,但這個人物被吳承恩寫得生動活潑,不但不惹人厭,反倒惹人喜愛。在這本書中我最不喜愛的人物是唐僧,這是個迂腐無用的人,不辨善惡,不分忠奸,孫悟空爲了保護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而他卻常受人挑撥,不去詳察,動不動就念“緊箍咒”,還要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恨死他了。不過他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就是爲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懼艱險,勇往直前。

透過閱讀《西遊記》這部文學鉅著,我受益匪淺,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使我開闊視野,增長了知識,充實了生活,更使我懂得了許多的人生道理。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透過閱讀這部文學鉅著,我發現這其中也蘊涵着很多的人生道理。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不斷進行中遭遇挫折,有挫折時,就得搬掉絆腳石;一帆風順時,當然就要積極地面對它。

有人喜歡順利,希望一生都不被絆倒,不流淚,不疼痛,不危險,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這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挫折不是魔鬼,順利並不是天使,它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要陪伴我們走完一生。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一開啟它,就愛不釋手,被其中的情節常常地吸引住了。

這本書敘述的是唐僧師徒歷經千難萬險去西天取經的故事。書中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有不同。唐僧——一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愛恨分明,本領高超;豬八戒——好吃懶惰,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是孫悟空了,他神通廣大,對師傅唐僧忠心耿耿,在取經的路上雖然歷經磨難,也多次被好壞不分的師傅趕走,可他還是一心向着師傅,最後終於幫助唐僧成功的取到真經,完成他的使命。

讀了這本書,我很佩服他們師徒取經的精神。一路上遇到那麼多妖怪,碰上那麼多難事,可他們並沒有退縮,而是一件件都解決了。換了是我,早就打退堂鼓了。現在我不覺得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事故了,也引起了我的共鳴。平時在學習上,生活中我們也一定會遇到困難,那是半途而廢,還是勇敢地去面對?我當然選擇後者。不管結局如何,只要我去做了,只要我盡力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即使沒有成功,我也不後悔,在這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快樂,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名著讀後感 篇5

從小到大,我看了很多遍《西遊記》。第一次看的時候,純粹是因爲它曲折有趣的情節;看了一遍,對書中人物和行爲有一些看法。《西遊記》裏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善良,調皮,聰明,厲害,對神說話直率,對打妖怪(特別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執着,對兄弟,師傅,猴子,孫子很友好。唐僧師徒四人當中,孫悟空往往是第一個發現妖怪的,但他的師父唐僧卻總是很容易被扮成好人的妖怪所欺騙,他懲罰殺死妖怪的悟空,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不甘心,但還是聽了師父的話,沒有像狗一樣跟着他。但當八戒再次向他求救時,聽到師父有難,他毫無怨言地跑去救師父。他雖然天生衝動,性格火爆,有時候也會衝動殺人,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活該,他們是殺人無數的土匪暴君,但是信佛的唐僧不信。反正他不會讓悟空殺人,但他不在乎那些惡人害人。我一直覺得悟空很委屈。唐僧在四師徒中我很難理解。他總是被怪物帶走。四個師徒中,他總是自尋煩惱,沒有一技之長。他只知道南方沒有阿彌陀佛,有時候會把事情搞得更糟。如果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是去了另一個西方世界。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的老師,分不清自己是人是妖。他看到妖怪害人,總是叫悟空等三人去捉妖怪。然而悟空在殺死那些害人害己的人時,卻是大驚失色。他不僅唸了魔咒,有時還會把他趕走。他豈不是以爲悟空不殺那些害人的傢伙,他們又會害人。所以,一個人的生命不會傷害更多人的生命嗎?不過唐僧也有過人的毅力。爲了得到真經,造福全民,他不僅不想快速到達西天,還要求悟空飛去取。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要腳踏實地,絕不讓悟空爲他飛,唐僧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

看到這個話題,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搞笑:看《西遊記》到今天都不太幽默。說出來很尷尬,雖然我很小就接觸過童書版。

西遊記》,也看過不少於十次的電視劇,動畫片,對其中的各個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節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真正品讀整本書,卻是近段時間的事情。我曾經認爲,看電視劇多好啊,既簡單易懂,又有充分的視覺和聽覺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書去鑽那些自己不懂得文字。現在看來,我當時是大錯特錯了,一樣的故事,一樣的人物,書中比電視劇更精彩更扣人心絃,讓人恍若進入了一個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全然忘記了身外的世界。書中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四師徒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

書中的四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點,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唐僧誠心向佛,心地善良,頑固執著,同時又因心腸太軟而顯得有點懦弱和迂腐;孫悟空正義大膽,勇往直前,聰明機靈,對師傅忠誠,全心全意,法力無邊,讓所有的妖魔鬼怪聞風喪膽;豬八戒雖貪財好色,又懶又饞,但從不缺乏善心;沙僧忠心耿耿,憨厚嚴謹,樂安天命。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在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他是一個天真爛漫、調皮任性的無拘無束的野猴。他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遊樂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鬧天宮,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裏,還自封齊天大聖。他在這個時期是最頑劣叛逆的,但卻能讓我產生強烈的共鳴,使我深深地喜歡上這一人物形象,也許是因爲他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嚮往——自由。他破石而出,無父無母,沒有世俗的各種羈絆,他是自由的;他看到老猴的死亡便決心到遠方尋求長生不老的法術,他在追求自由,擺脫死神的束縛;他大鬧天宮,是因爲玉皇大帝限制他的行動和自由。正因爲他所有的努力和奮鬥都是爲了獲得徹底的自由,他才顯得那麼可愛,當衆多天兵天將對他束手無策,玉皇大帝被迫請求西天如來佛祖的幫助時,讓人有一種泄恨的快感,給人帶來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我清楚地明白,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完全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樣那樣的約束,有許多的無可奈何,孫悟空最終還是受懲罰而被壓在五指山下500年,但這並不說明他有錯,只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的力量還不夠強大,畢竟他是孤軍奮戰,也許正因爲雙方的力量懸殊,他輸也輸得悲壯,盡顯英雄本色,讓人惋惜,敬佩。儘管包圍着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至少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包容天地,翱翔宇宙。在歷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深深蘊含着人們長期以來最渴望的自由精神,這是它和孫悟空這個人物廣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名著讀後感 篇6

話說暑假語文老師讓讀兩本名著,反正暑假也不能出去玩,抽些空閒的時間用來讀這些中華的精華,既完成了作業,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況且讀書還是我最大的興趣愛好,何樂而不爲呢?而我現在馬上就六年級了,以前的那種薄薄的一冊書已經滿足不了我了,而原裝版的古文書讀起來有比較困難,我便採取了媽媽的建議:看半古文半現代文的。於是,我先從四大名著最簡單也是最有趣的《西遊記》開始看。

西遊記主要介紹的是唐僧師徒四人連同一匹白龍馬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個故事從五六歲的小孩到老人,幾乎人人皆知。而今天,我就要來說一說西遊記中的四位主角。

第一位,當然就是“師父”唐僧了。首先,唐僧是明智金蟬之相,又恰是太宗的法師,所以被觀音菩薩委以重任,開始了取經的道路。可儘管他有明智金蟬之相,一路上還有幾位高徒保護,以及其他神仙暗中保護,但卻依然一遇到妖怪就被捉到,還幾次差點慘遭毒手。他很善良,有大慈大悲之心,但卻膽小無比,這從書中的各段描寫中可以看出:“唬得個三藏魂飛魄散”“嚇得三藏腿一軟,從馬背上跌了下來”等也可以看出唐僧並非英勇善戰之輩,還有“‘既是它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這話,淚如雨落。”等多次提到了唐僧哭得“淚如雨下”,從這些句子和詞語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唐僧雖然遇到了幾個高徒,但去西天取經勢必會遇到不少危險。他又並非像孫悟空那般驍勇,他也是肉眼凡胎,甚至有些懦弱。所以唐僧纔會被孫悟空罵曰:“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麼!”又因哭而導致悟空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着行李,做到老罷!”

接下來,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也是孫行者。他是我最喜歡的角色。小時候,一直覺得孫悟空無所不能,特別厲害,因此也很崇拜他。而這次細讀後,我發現,孫悟空他不光會七十二變,無所不能。他也善良,但他的善良與唐僧不同,唐僧乃肉眼凡胎,不是妖怪,所以外表可憐之人唐僧都憐憫;但孫悟空卻不同,孫悟空能感受到妖氣。所以當他聽聞有妖怪禍害村民時,總是站出來,不管費勁多少力量,甚至幾次慘遭毒手,差點被殺害,卻又死裏逃生,爲民除害。他正直,對待惡人絕不手軟,也從不冤枉善良之人。或許,孫行者有些頑皮,豬八戒罵了他幾次,又向師父嚼耳根子,所以,他就幾次戲弄豬八戒,可當豬八戒真的遇到危險時,孫悟空每次都插手相救,從來沒有起過不良之心。

他還特別忠誠,因爲剛開始他不服從管教,所以被戴上“金箍兒”,而這個“金箍兒”就是管教孫行者的。只要唐僧念一念“緊箍咒”,便可讓孫行者疼得滿地打滾,爲此,也讓孫悟空遭了不少罪。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篇中,孫行者向唐僧解釋那三個人都是妖精假扮的,可唐僧哪裏會信?再加上有豬八戒在一旁起鬨,導致唐僧幾次念緊箍咒。可孫行者明白,這個妖精的存在,對師傅是一個危害,所以他爲了師父,不顧疼痛地去打白骨精,而最後,卻反而遭到唐僧的驅逐。

後來,當唐僧有難,孫行者二話不說,趕緊去幫忙,並且還在中途專門洗洗身子,又稱“淨身”,目的就是怕師父嫌棄他。孫行者一代梟雄,敢闖天宮,敢鬧地獄,就算面臨死亡的威脅,都不曾哼唧一聲,他自稱“孫爺爺”,可就是這樣一個驍勇的人,爲了師父,他幾次屈尊去求觀音菩薩、星日昴官等神仙,這還不算,他還因爲師父幾次落淚。“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所以,孫悟空真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英雄!

唐僧的二徒弟是豬八戒,原是天蓬元帥,後因調戲嫦娥,有罪又錯投了豬胎,才成了這個樣子。剛開始,我很討厭八戒,因爲他總是對唐僧說孫悟空的壞話,陷害孫悟空,導致孫悟空幾次遭罪,每每看到這,都着實令我氣憤填胸。而後來,我卻發現,八戒確實好怪行者,但他也特別可愛。你看,幾次孫行者與妖怪戰鬥,豬八戒看妖怪馬上就要輸時,總是上去幫助行者:如若我們不動手,那功勞豈不都是那猴子的啦?

八戒好吃,他逮着好吃的就不會放過。雖然看似呆頭呆腦,但悟空水性不好,所以遇到水下的妖精也都無可奈和,而這時候,每每都輪到八戒出場,能打得過的便不說,打不過的便引出水面,交給行者來對付。

還有一次,師徒四人遇到荊棘叢,是八戒身體變大,用長長的豬鼻子把荊棘拱開,師徒四人才得已安然過去。

唐僧的三徒弟沙僧,在書中出現的戲份並不多,一般都是幫師父看行李,但沙僧可謂是三人中最聽話的一個,他任勞任怨,沒有行者那麼厲害,沒有八戒那麼頑皮,他任勞任怨,從不喧賓奪主,總是默默無聞地在背後作者自己分內的事,所以,也是唐僧最放心的一個徒弟。

總而言之,西遊記是一本很好看的書,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令人的心懸起又放下,而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角色也令人覺得彷彿身臨其境。書是人類的長生果,我們唯有多讀書,才能懂得更多知識!

名著讀後感 篇7

“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着個孫悟空……”女兒念着我教給她的兒歌,唸誦完後又纏着我問:“孫悟空他們爲什麼要去取經啊?”這個問題難倒我了,對於一個還沒有完整了解《西遊記》內容的孩子來說,難以理解什麼是“經書”,爲什麼要“取經”。所以,我想了想,告訴她:“因爲那是他們的夢想!”

大概80後一代都是由於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而開始瞭解這個偉大的故事,加上後來接觸到的各種關於孫悟空和《西遊記》的影音、書籍,讓我們深入的、多角度的瞭解和解讀《西遊記》。從兒時開始,孫悟空的形象就深刻地存儲在大部分80後的記憶裏。如果問起《西遊記》裏最喜歡誰,大部分人應該會異口同聲地說是孫悟空。近年來,各種媒體平臺涌現出很多《西遊記》的評論文章,多數文章中的孫悟空從“萬衆仰望”變成了“不受待見”的人物,我不禁疑惑,究竟是我喜歡錯了孫悟空,還是我不瞭解孫悟空呢?

於是,我找來《西遊記》原着,細細品讀。作爲四大名著之一,看完後發現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內容。師徒四人中,我仍對孫悟空情有獨鍾。《西遊記》的故事,也是孫悟空的成長史。

當石猴出世,他可以在花果山歲月靜好,可卻不安現狀,求長生、學本事。孫悟空的這段經歷映射出人幼年求學那段時光。人出生後懵懵懂懂,幼年期只喜玩樂,直至步入學堂。此時的孫悟空夢想很簡單:長生不老。就好像我們在學校時寫的作文《我的理想》,文中要當一個畫家、音樂家、科學家等等諸如此類。其實這個簡單的理想在我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後是可以達到的,但這只是安身立命的職業規劃,不代表我們終極一生奮鬥追求的目標,或者說,這個理想只是人生起點,而不是終點。

當學成歸來,他心高氣傲,要當仙官,要與神仙平起平坐!孫悟空進入青年叛逆期。誰不曾年少時躊躇滿志,滿腔熱血,個性張揚,叛逆不羈?就像孫悟空不甘願做一個受制於人的弼馬溫,他大鬧天宮,誓與天齊,因爲他對現實有着不願屈服的吶喊,渴望着平等和自由,擁有改變命運的可能!回想起自己青春年少時,何嘗不是對各種規矩說“不”,相信自己能夠改變世界,希望世界因自己而不一樣!“齊天大聖”這個理想,是宏大但卻自私的,因爲跳出權力和規則之外,作一個不受約束的“特權者”是這個理想的出發點。就像年少時人們的叛逆,也就是爲了標榜自己“與衆不同”。

當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後,他護送唐僧西天取經,最終修得“鬥戰勝佛”。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才真正進入成年後的奮鬥階段。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難,跋山涉水,披荊斬棘,降妖除魔,正是這些磨鍊,讓孫悟空開始慢慢積累自己的力量,鍛鍊自己的心性。

他開始成熟,有責任心、有擔當。在唐僧偶爾泄氣的時候,他會鼓勵師父繼續前行;在降妖伏魔時,他會與悟能、悟淨分工合作,不居功自傲;在遇到困難時,他不再莽撞行事,摸索門徑,化險爲夷。他開始學會利用、分配自己的資源,高效行事。

他開始成熟,漸漸充滿“人性”。《西遊記》中有一段他因爲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誤會逐出師門,後唐僧遇難,悟能去找孫悟空解救師傅,這段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書中有個細節,我一直感動不已:在趕去救師傅的途中,經過東海,孫悟空要下海去淨淨身子。悟能奇怪,解救師傅迫在眉睫,還淨身?孫悟空答:“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傅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雖然經受委屈,但他對待師傅的那份尊敬,散發出善良、敬畏的人性光芒!

他開始成熟,因爲有了更遠大的“理想”。青年時的他想成爲“齊天大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取經路上一路走來,他完成了由小我到大我的跨越。取經成佛是達成理想的結果,普渡衆生纔是實現理想的緣由。因此雖然戴上了緊箍咒,但是心卻比以前更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爲所欲爲,而是有所爲、有所不爲!

他雖已成熟,但不迷失。成年後的我們,心中太多的雜念,似乎“圓滑”纔是處世之道。因此纔會有大量文章來抹滅孫悟空的作爲,而傳播豬悟能的八面玲瓏和沙悟淨的任勞任怨。取經途中,雖歷經艱險,孫悟空初心不改,瞪起他的火眼金睛,橫掃世間妖魔鬼怪。

兒時的我們,心思純淨,喜歡他善惡分明的個性和永不妥協的精神。現在我們已經長大,知道《西遊記》只是神話,難道就要妥協,不再承認“孫悟空”給予我們的力量嗎?不,雖你我都已長大,但要始終保持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就像六小齡童說的“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相信我們也能像孫悟空一樣取得 “真經”,實現我們最初的夢想!

名著讀後感 篇8

《西遊記》這本書想必是家喻戶曉了,它既是一篇神話故事又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說的故事還被排成了電視劇、動畫片等。《西遊記》對於我來說,有一種特別的情感。

小時候,剛剛牙牙學語的我便成天對同名西遊記電視劇情有獨鍾,我喜歡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喜歡沉默不語卻很穩重的沙僧。那時候,我心中的喜歡便是“好人”、“救死扶傷”的人,童年純真的眼睛總能看透一切,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甚至能看出僞裝下的那些“妖怪”。

漸漸地,我慢慢開始識字了,於是母親便給我買了本注音版的《西遊記》。每每讀到那些激動人心的部分,我總感覺那些情節便躍然紙上,似乎自己也身臨其境了。那時候,我的視野沒有那麼狹小了,變得廣闊起來,我心中的喜歡成了“一心向善”“除惡揚善”。

上了小學,我的生活中還是時刻離不開那個從小就連着一線串着的《西遊記》。我與它,從第一次邂逅,就註定了我們的那根線滅不了,斷不掉——這,也許就是緣分吧!過生日的時候,好閨蜜又送給我一本青少年版的《西遊記》,並寫了一句話:“讀書,永無止境”。是啊,《西遊記》這本書,我永遠都不該讀完,於是,在緊張的學習中,又重新抽出時間來重讀《西遊記》。又一次的邂逅,讓我似乎又重新認識了它。我認識了貪婪狡猾的白骨精,一心向善、心地善良的唐僧,懲惡揚善、看破塵俗的孫悟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我腦海中反覆浮現,在我的心靈深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這時,我心中的喜歡是“善”而非“惡”。

一晃,我便踏入了初中的校門,緊張的學習,考試的失利讓我不得不放棄心中那片留戀的小天地,全身心地投入了學習。於是乎,書架上的書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失去了原本的光澤,但這情緣卻始終未曾斷過。這個寒假,我又有幸與我的老朋友——《西遊記》相遇了。不過這次,不再是電視劇,不再是注音版,不再是青少年版,而是成人版的。剛開始的閱讀讓我覺得有些許困難,纔讀了一兩回,便決定要放棄,於是回想着我與《西遊記》的一幕幕,還是咬咬牙以“試一試”的心理重新開始閱讀,讀久了,就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艱難嘛”!這樣的感受頻頻出現,往下讀的底氣也足了,厚厚的近三釐米的書也就這樣解決了。這時才發現,作者吳承恩的我寫法很特別,書中的善與惡分的不很明確,善就是善?惡就是惡?不曾有其他別的之分。但師徒四人是善?妖怪是惡?神仙是善?妖魔是惡?分不清。

整本書以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人在崎嶇漫長的西方取經的路上與妖魔鬼怪窮山惡水鬥爭的歷程,並將所有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爲妖魔鬼怪所設的九九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山精樹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險阻,並以降妖伏魔讚頌取經過程排除艱難的戰鬥精神。

“求大道,白馬西風苦行;

斬妖魔,四海千山拱伏;

度衆生,九九數完魔天盡;

悟禪爾,三三行滿道歸根”。這真的是對《西遊記》這本書最好的寫照。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二——七回的大鬧天宮了,這第二回講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變記筋斗雲。一日,悟空受衆人挑唆,變爲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天庭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鬥取勝,帶回被擄的衆猴與物品。這一段雖說與天宮並無關係,卻爲下文做了鋪墊,是“大鬧天宮”的點睛之筆。

第三回承上啓下,既寫到上回的打敗妖獸爲因,又寫到第三回的大家拜孫悟空爲尊得果。同時悟空因大鬧閻王與龍王被表奏玉帝,得以上天,卻又得知授予的“弼馬溫”爲末等職,一氣之下回花果山,玉帝託金星再次招來孫悟空,並未他造齊天大聖府。

第五回悟空開始“大鬧天宮”,吃盡園中大桃、赴瑤池喝光仙酒、吃光太上老君葫蘆內金丹並逃回花果山。隨即天上衆神與悟空大戰,卻又屢戰屢敗。最終還是太上老君在天庭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衆神押回上界。玉帝一氣之下,傳旨處死悟空,但悟空井太上老君四十九天燒煉未曾有事,繼續“大鬧天宮”。最後諸神節節敗退,玉帝只得請來如來佛,用五指化爲大山,壓住了悟空,這“大鬧天宮”才得以平息。

其實這幾回也可以看得出,在宗教觀中的神與魔是正與邪、是與非、順與逆、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象徵,但作者卻對神魔一視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師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釋迦摩尼,都是被揶揄、調侃、捉弄的對象,至於天將神仙、菩薩金剛和諸路神祉就更不在話下,不少妖魔倒是可親可愛,有人情味,是讓人給予同情的對象。最典型的莫過於孫悟空了,他的魅力在於他的妖氣而不在於改邪歸正,在於他的放縱而不在於約束。

神與魔消除了界限,也許也不是一件壞事呢!

《西遊記》這本書我會一直讀下去,書中曲折離奇的情節、優美幽默的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會讓我永遠回味無窮,這妙趣橫生、趣味無窮的童話,將會帶着我一直走下去,他不該丟,也不能丟,更不會丟!

名著讀後感 篇9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爲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爲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着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衝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爲一時衝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

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爲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執着,爲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爲他始終堅持着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藉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着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

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着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爲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啓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着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爲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着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爲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着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

名著讀後感 篇10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

俗話說:“妖爲鬼域必成災。”西行途中的妖魔,決不僅僅是一般困難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無惡不作的封建黑暗勢力,具有一定的現實生活的真實內容。過去曾有人把妖魔指爲“農民造反者”,而現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爲“敢於觸動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的‘嬌魔’”。這些說法,實在很牽強。實際上,《西遊記》裏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階層,他們與仙佛一樣,是可以長生的,是擁有法力的,而這裏的所謂法力實際上就相當於現實中的權力。所以與其將他們看做是“農民造反者”,更實際的劃分應該是將他們看做“神”這個大範圍的一員,他們其實就是“神”裏面的蛀蟲。不但不爲民謀福利,而且時常勞民傷財,大肆搜刮剝削。孫悟空,就是這些蛀蟲們的剋星。他對付這些人從來都不手軟,儘管許多時候並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返顧地將他們掃除。哪怕事後又被滿天仙佛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全不曾改。

從東土到西天十萬八千里,遇到的妖怪頭子就已經有幾十個,但他一條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並且他同妖怪鬥爭,大多數都是主動進攻,只要一聽說妖怪擾亂人間,就決不放過。收伏八戒之後,他就對引路的高才說:“以後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幾個,還有謝你處哩。”第六十七回駝羅莊主人請悟空捉妖,悟空當即向上唱個喏道:“承照顧了。”八戒在一旁就這樣說:“你看他惹禍!聽見說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這般親熱。”很能說明悟空鬥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作者一再透過書中人物之口,讚揚孫悟空“專救人間災害”,“與人間報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僅救下了兩個“祭賽”妖精的幼兒,而且除滅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災害。比丘國、朱紫國等故事,都是孫悟空主動進攻,爲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頭子之後,總要把小妖消滅乾淨,以免給百姓留下禍患。可見,孫悟空已經脫離了專爲自己鬥爭的性質,而是爲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爲了弱者而鬥爭。

孫悟空的形象實質不僅在於敢鬥,更在於鬥則必勝,故爲“鬥戰勝佛”。他取得鬥爭勝利有兩個法寶:一是武藝高強——這在大鬧天宮中表現得尤爲精彩;一是善於鬥爭,亦即有勇有謀,鬥智鬥勇。他經常變成蚊子、蒼蠅、蟭蟟、蟲,鑽到妖精洞裏去弄清妖精的底細(如黃風怪);或者根據蛛絲馬跡推斷妖怪的來歷,然後根據這些妖怪的特點,尋找相應的對策(如黃袍怪);有時他又化爲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騙妖精(如三調芭蕉扇)。或者賺來妖怪的法寶,反置妖怪於死地(如計盜紫金鈴)。他還善於運用鑽到敵人肚子裏去的戰術來制服妖精(如黃眉怪)。他機智靈活,隨處設計,常常令妖怪防不勝防。

最後,當取經事業完成之後,取經集團所有成員都修成了正果。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所謂的“正果”應該只是一種喻意,和佛教的教義並不完全一致。五人中,孫悟空成佛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呢?如來給他的“政治鑑定”認爲孫悟空成佛是因爲其“煉魔降怪有功”,可見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爲“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類的事業,爲人類羣體做出了貢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完成了偉大的事業,最終達到了造福於人羣的目標。

唐僧師徒4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佈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裏,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着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爲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名著讀後感 篇11

小時候,爸爸買了好多碟片給我看,如《忍者神龜》、《西遊記》、《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貓和老鼠》、《奧特曼》、《三眼童子》等等,我都很喜歡,然而,我最喜歡看的卻是《西遊記》。

署假前,老師要求我們好好利用假期時間多讀些文學作品。放假後,我在家裏書櫥中翻來翻去,啊,找到了一本《西遊記》,我最喜歡看的《西遊記》,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可是,書中有好多的繁體字,我不認識,很掃興!爸爸看到我不高興的神情,就說:“不要急,我給你到書店買一本兒童讀本的《西遊記》”。不一會兒,一本厚厚的《西遊記》就擺在我的面前了。

讀了一遍又一遍,我深有感觸,書中描寫的內容比在碟片中看到的更精采、更豐富,文中曲折的情節、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都在爲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力驚歎不已。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本領高強,具有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他有大英雄的非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玩皮好鬧。而他的特點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打敢鬥。連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都拿他沒法子,只好給他個“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不但敢於鬥爭,而且善於鬥爭!有些妖怪不但本領大而且有法力強大的寶貝,可孫悟空沒有什麼寶貝呀,這時孫悟空就智取。他鬥不過鐵扇公主的那把寶扇,可是他想法子鑽到鐵扇公主的肚子裏,把個鐵扇公主治得服服帖帖,乖乖交出寶扇,送他們師徒四人過火焰山。他那種大膽正義、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一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習氣。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沙僧是個真正的老實人。取經路上,他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踏踏實實,不計個人得失,沒有非分之想,不象悟空那樣好名,也不象八戒那樣貪心。沙僧最直接的責任是照顧唐僧的起居生活,如“登山牽馬”之類,這些瑣碎平凡之事,他都處理得有條不紊。遇到妖魔鬼怪時,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馬匹,但一旦直接參加戰鬥,就從不象八戒那樣臨陣脫逃。“四聖試禪心”時,唐僧要他留下招贅,他表示“寧死也要往西天去,決不幹此欺心之事”。沙僧是個十足的善良人。唐僧雖然也十分善良,但他的善良多從佛教的教條出發,難免是非不分,人妖不辨,總給人做作的感覺。而沙僧的善良,卻是發自性情的真情實感。八戒貪色,做了一夜“繃巴吊拷女婿”,“沙僧見了,老大不忍,放了行李,上前解了繩索救下”。

悟空被三昧真火燒得火氣攻心,是沙僧跳進水中救出悟空;見到悟空“渾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滿眼垂淚”,痛哭失聲。唐僧被妖怪變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懇請悟空“萬望救他一救”。這種出自內心的或者說是潛意識的善良,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總之,無論老實,還是善良,都是追求正義的結果。這也說明,他的調和不是無原則的“和事”。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唐僧師徒歷經磨難,他們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名著讀後感 篇12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不知從何時起就已經在讀這本《西遊記》了,2014年2月27日終於合上了最後一頁——大功告成了。一本《西遊記》,一場心靈之旅。

《西遊記》八十一難,九九歸真,真經早已不是那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經書,所謂的真經正如孫悟空的那句“靈山就在腳下”一樣,它已經在師徒每人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中。師徒每走一步就是一頁經書,真經就是這一路以來的修行。若非如此,如來爲何不讓觀音或悟空或其他什麼人直接把大乘佛法送往南贍部州?真經即修行。所以真正的成功不是最終得到了什麼,而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獲得了什麼。

一部《西遊記》,一部成長史。孫悟空從猴變成了人,又從人變成了佛。一路走來他告訴我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也許這是一個喜劇,因爲人教會了悟空人情世故,教會了悟空忠孝仁義,他終於不是那麼格格不入,他終於成了人。也許這是一個悲劇,因爲悟空學會了人情世故,學會了忠孝仁義,他再也不是那麼格格不入,他終於還是成了和我們一樣的人。悲劇也好,喜劇也好,值得慶幸的是,終於還是沒有什麼可以消磨他的嫉惡如仇、抱打不平的本性——因爲佛祖最終也只能給他一個“鬥戰勝佛”的封號。

還記得路阻觀音禪院,悟空尋袈裟未果回到寺中,三藏劈頭就問“袈裟如何”,悟空卻是先問衆僧“可曾有好茶飯與我師父吃?可曾有好草料餵馬?”。還記得有多少次悟空因唐僧遇難而痛哭不已,又有多少次爲救唐僧而屈尊求人,又有多少次欲救唐僧而深受委屈有苦難言……這一切的承受起初或許還是因爲緊箍咒,但久而久之早已成爲了習慣。天不怕地不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齊天大聖美猴王心中有了掛礙,棒下已不再無情,這也許就是他總遇到難以戰勝的妖魔鬼怪的原因之一吧。(當然,作者是聰明的,孫悟空不是萬能的,因爲天地萬物原本就是相生相剋的,此乃其一;其二,可以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都不是對手,可見取經之路是何其難哉,同時也可窺見生性高傲急躁的悟空的改變與成長,要知道猴子原本是沒有耐心的;其三,亦可看到作者對所謂神仙們的辛辣諷刺。)是喜?是悲?

《西遊記》傳誦至今經歷了無數的改編,藉助了各種形式,如今日益興盛的影視業更讓它長演不衰。其實一味地厚古薄今並不可取,因爲即是原著也未必就是不刊之論。就說原著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的故事就遠不及六小齡童版影視劇的改編更加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影視劇中玉帝故作高深不言明原委,至真相大白又羞於承認不敢當面認錯,將統治者的外強中乾和齷齪懦弱表現得淋漓盡致;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奔波於天庭與郡衙之間,猴性與耐性之間顯然是後者佔了上風,孫悟空的形象也更加突出;而郡守推倒供桌的緣由補充爲妻不賢子不孝強搶民女,仗勢欺人,使得郡守的正面形象更加突出,同時更強化了對玉帝之流的辛辣諷刺。關於披香殿悟空八戒的“胡鬧”行爲更豐富了這對師兄弟的形象,與此同時趣味性也水到渠成地增強了;而大雄寶殿內玉帝對悟空八戒的不同態度,更昭顯了玉帝的欺軟怕硬嘴臉。作者辛辣諷刺和幽默詼諧的本意在這裏表現到了極致。

竊以爲對一些古典名著的再演繹並非是要照搬原著,畢竟人是越來越進步的,對於某些問題的表達我們可能會比古人表達得更清楚。因此只要是在原著內在精神的基礎之上加以延伸、填充、挖掘都是可行的,這也是對這些古典財富批判的接受真正的傳承。

關於不同版本的演繹我們應該抱着欣賞的態度去對待,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西遊夢,紅樓夢,只是有一部分人把心裏的夢搬上了熒屏和大家分享而已,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指責敢於實現自己夢想的一羣人呢?至於不同的演繹,那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之必然,其實這就像是就某一個課題去做論文,不同的只是論文是白紙黑字,而它們是影像音頻,爲什麼不能寬容一點,允許他們也可以百家爭鳴?原著八十八回有一偈“道不須臾離,可離非道也”,今再狗尾續貂一句“經典不可逾,可逾非經典也”,而所謂的經典只是爲大多數人所習慣而已。

一部《西遊記》,一部真經。原著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真是振聾發聵:神師不慎即成怪獅,吾之爲師者,當慎之又慎。凝結取經團隊的除了那份共同堅守的信念之外,還有一條最重要的法則,那就是愛。信念是堅守自己,愛則是維繫團隊,所以無論是管理一個班級還是領導一個團隊,愛是永遠的規則。

《西遊記》的創作本意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這些後來人從中看到了什麼。正如各版西遊的導演所說,拍攝《西遊記》的過程,就是他們自己的取經之路。每一部《西遊記》的上映都是一羣意志堅定、心中有愛的人的一次心靈之旅。在這個浮世時代,靜心翻完這594頁,我爲這些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喝彩,我們也走了一遍心靈的旅程,經受了洗禮。

名著讀後感 篇13

剛拿《風之王》,映入眼簾的是那書前用紅色字型寫的“學會忠實與堅守,才華終能展現!送給所有想證明自己才華的孩子!”

看了這幾句話,我便被吸引住了,急忙開啟書,囫圇吞棗地讀了起來。讀完後,深受感動。我不由得被故事中的主角——一匹有着高貴血統的阿拉伯馬,還有那個雖然不會說話,卻有着正常人所無法比及的堅韌與毅力的小馬童深深地震撼着。這是一個身懷絕技者懷才不遇與忍辱負重的故事,更是一個臥薪嚐膽,有血液來證明自己血統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匹馬,一匹擁有着高貴血統的葛多芬阿拉伯馬。命運使得它與啞巴男孩阿格巴更堅強,更努力地去證明自己的高貴血統。在漫長的生存之旅中,在命運的一次次捉弄下,在不屈的堅強中,以自己高貴不屈的血統重寫了一張永恆的血液證明書!出生在摩洛哥皇家馬廄裏的純種阿拉伯小馬,出生後不幾天,它的媽媽就死去了,在那個啞巴小馬童阿格巴悉心地照料下,才活了下來。

它身上的運命符紋,分別代表着吉兆與凶兆——胸部的麥穗紋表示它將一生不幸;右後退上的白色斑點證明它長大後將是椅披快如疾風的優秀賽馬。皇家馬廄的總管大人猶豫不決,就暫時收起了架在小馬脖子上的屠刀,留了它一條小命。阿格巴爲它取名爲“閃”,也就是阿拉伯語“太陽”的意思。閃健康地成長,它越長越強壯,在一次次的比賽中,贏得所有的馬兒。

因此,閃成了摩洛哥皇家馬廄裏的寵兒。命運的不幸開始了——因爲太優秀,它同阿格巴一起,被送到法國,作爲摩洛哥國王覲獻給法國國王的禮物。出乎意料的是,因爲船長的貪心、他們在海上經歷的種種磨難,閃並未被能進入法國皇家馬廄,而是當作一匹駑馬被留了下來,爲廚房運輸蔬菜和木材,而後用被賣進賊窩,在嘈雜的市井中顛沛流離。當閃被一個鄉村的車伕駕駛運送木材的時候,那是怎樣的天氣啊,一個冷風刺骨、死氣沉沉的深冬清晨,閃拉的木材比平時還要多,在進入鄉村旅館時,閃必須從街道爬上一個越來越陡的斜坡。

可是不管它如何努力,卻怎麼也無法在結冰的圓石子上站穩,它的蹄子裏結滿了冰塊,可他仍然在坡道的最低下拼命地往上爬,卻又一再地滑開,在車伕的鞭笞與咒罵中,閃發出低低一聲呻吟,隨即彎膝臥倒在地,它被車子的兩條車軸卡在中間動彈不得,眼裏滿是驚慌與恐懼,嘴巴流着血……

讀到這兒,我的眼睛裏蓄滿了淚水,對於閃,曾經那是多麼驕傲的閃,這是多麼大的恥辱啊。當我讀到這兒,想:這回他應該會倒地不起,兩眼一閉,兩腿一蹬,順勢嚥下那口氣,結束自己在人間屈辱的旅程吧?可是,出呼我的意料,想以前每一次一樣,它都堅強地爬了起來,兩眼飽含淚水,屈辱卻勇敢地站立着,直視遠方,像是遙望某種冥冥旨意的下達,更是爲了有朝一日,能得到自我的明證!最讓我感動的是“閃”和阿格巴在患難之中互相信賴的不離不棄,互相支援的友情,使荒涼的威肯沼澤成了他倆的天堂。我多渴望自己就是“閃”,還有一個像阿格巴那樣每時每刻都在關懷着我的朋友。最終,他們終於如願以償,用不屈的血統來證明自己,用最後的榮耀來洗禮人們的記憶!

這種對信念的執着,讓我淚水盈盈。在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信念嗎?有過這樣的執着嗎?《風之王》這本書讓我知道面對困難和誤解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要忍耐要堅持,只有默默地努力讓事實證明一切,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我記憶的心扉中,讓我最難忘的是那件事……我是舞蹈隊的同學。初入舞蹈隊時,我只是個無名鼠輩,做什麼事都被老師安排到最後面,雖然我臉上裝着無所謂,心裏卻是在意的很。我總想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露一手,可機會總是不降臨我,就像閃和阿格巴一樣無奈,只好在心中默默想象。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練出個樣兒來!

爲了這個目標,我一直都在努力,不管是忍受多少疼痛。終於有一次,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在一次練下腰時,因爲我平時的刻苦練習,所以我很容易就抓住了腳,老師爲此把我當做榜樣來讚譽,我的心甜甜的,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打那次起,我就更刻苦了,常常是練得太長時間而晚上疼得有睡醒過來。可是忍耐了,堅持了,總是有報答的——那個學期老師將我評爲了優秀學員!

現在,不管在哪個的舞蹈隊,教過我的老師都有對我不少的誇獎,我也更是嚐到了努力的碩果。只要活着,就會找到證明自己的機會。證明自己,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即使是命運不公,也要抗爭!逆境之中,更是沒有自暴自棄的理由。就是這種對信念的執着,使我淚水盈盈!

名著讀後感 篇14

簡愛的父親是個窮牧師,當她還在,幼年時,父母就染病雙雙去世。簡愛被送到蓋茨海德莊園的舅母裏德太太家撫養,裏德先生臨死前曾囑咐妻子好好照顧簡愛。簡愛在裏德太太家的地位,連使女都不如,受盡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卻被舅母關進紅房子裏,她的舅舅裏德先生就死在這間屋子裏。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嚇昏了過去。重病一場,過了很久才慢慢恢復健康。

她再也不想呆在裏德太太家了,裏德太太就把她送進達羅沃德孤兒院。孤兒院院長是個冷酷的僞君子,他用種種辦法從精神和肉體上摧殘孤兒。簡與孤兒海倫結成好友,教師潭泊爾小姐很關心她。在孤兒院裏一場傳染性的傷寒,奪走了許多降兒的生命,海倫就在這場傷寒中死去,這對簡愛打擊很大。

簡畢業後留校當了兩年教師,她受不了那裏的孤寂、冷漠,登廣告找到了一個家庭教師的工作,於是她來到了桑費爾德莊園。在桑費爾德莊園只有莊園主羅徹斯特和他的私生女阿戴爾·瓦倫斯,而羅徹斯特經常到國外旅行,所以簡到桑費爾德好幾天,也沒見到羅徹斯特。

一天黃昏,簡外出散步,驚了剛剛從外面回來的羅徹斯特的馬,羅徹斯特從馬上摔了下來,簡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後簡才知道他便是莊園主羅徹斯特。羅徹斯特是個性格陰鬱而又喜怒無常的人,他和簡經常爲某種思想新辯論不休。

在桑費爾德莊園不斷髮生奇怪的事情。有一天夜裏,簡被一陣奇怪的笑聲驚醒,發現羅徹斯特的房門開着,牀上着了火,她叫醒羅徹斯特並撲滅火。羅徹斯特告訴簡三樓住着一個女栽縫格雷斯·普爾,她神精錯亂,時常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聲,並要她對此事嚴守祕密。

羅徹斯特經常參加舞會,一天他把客人請到家裏來玩,人們都以爲在這場舞會上羅徹斯特會向布蘭奇小姐求婚。在宴會上羅徹斯特堅持要簡也到客廳裏去,客人們對簡的太度十分輕慢,羅徹卻邀請簡跳舞,簡感覺到自己對羅徹斯特發生感情。

一天,羅徹斯特外出,家裏來了一個蒙着蓋頭的吉卜賽人。當輪到給簡算命時,簡發現這個神祕的吉卜賽人就是羅徹斯特,他想借此試探簡對他的感情。這時莊園裏又來了個名梅森的陌生人,當晚他被三樓的神祕女人咬傷了,簡幫羅徹斯特把他祕密送走。

不久,裏德太太派人來找簡,說她病危要見簡一面。回到舅母家中,裏德太太給她一封信,這封信是三年前簡的叔父寄來的,向她打聽侄女的消息,並把自己的遺產交給簡。裏德太太謊稱簡在孤兒院病死了,直到臨終前才良心發現把真相告訴簡。

簡又回到桑費爾德莊園感覺像回到家一樣。回來後,羅徹斯特向她未婚,簡答應了,並高興地準備婚禮。婚禮前夜,簡從夢中驚醒,看到一個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紗,然後把婚紗撕成碎片。羅徹斯特告訴她那不過是一個夢,第二天當簡醒來時發現婚紗真的成了碎片。

婚禮如期舉行,一位不速之客闖進了教堂,聲稱婚禮不能進行,他說羅徹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爲妻。羅徹斯特承認了這一事實,並領人們看被關在三樓的瘋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遺傳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羅徹斯特的房間放火,也是她撕碎簡的婚紗。

簡悲痛欲絕地離開了桑費爾德莊園。她的僅有的積蓄花光了,沿途乞討,最後暈倒在牧師聖約翰家門前,被聖約翰和他的兩個妹妹救了。簡住了下來,聖約翰爲她謀了一個鄉村教師的職位。

不久,聖約翰接到家庭律師的通知,說他的舅舅約翰簡去世了,留給簡二萬英鎊,要聖約翰幫助尋找簡。聖約翰發現簡是他的表妹,簡執意要與他們分享遺產。聖約翰準備去尤傳教,臨行前向簡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訴她,他要娶她並不是因爲愛她,而是他需要一個很有教養的助手。簡覺得應該報答他的恩情,但遲遲不肯答應他。當夜,聖約翰在荒原上等待簡的答覆,就在簡要作出決定的時候,她彷彿聽到羅徹斯特在遙遠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簡,回來吧!簡,回來吧!”她決定回到羅徹斯特身邊。

當簡回到桑費爾德莊園時,整個莊園變成一片廢墟。原來幾個月前,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瘋女人伯莎放火燒燬了整個莊園,羅徹斯特爲了救她,被燒瞎了雙眼,孤獨地生活在幾英里外的一個農場裏。簡趕到家場,向他吐露自己的愛情,他們終於結婚了。

兩年之後,治好了羅徹斯特的一隻眼睛,他看到了簡爲他生的第一個孩子。

名著讀後感 篇15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爲人奸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爲什麼我最佩服他呢?因爲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說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說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着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說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爲難諸葛亮了。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信任。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了。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爲主,反映了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爲“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

奸絕——曹操。曹操有一句話十分耐人尋味,那便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由於這句話,曹操惹來了殺身之禍,若不是他運氣好,早就命喪黃泉了。所以,曹操給我的啓示是:做人不能太狡詐,否則會遭到報應的。

智絕——諸葛亮。要說諸葛亮才智過人,非得數草船借箭和借東風這倆件事了。從這兩件事足以看出他的雄才過人。

義絕——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講義氣的人。他對劉備講義氣,他降漢不降曹、屯土山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等等事例足證明。他對敵人也講義氣,華容道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爲曹操報恩斬顏良、誅文丑等等,可見他十分講義氣。

九歲生日的時候媽媽送我一套半白話版的四大名著。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妙筆生花以《三國志》爲基礎,記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刻畫了兩百個多鮮活的人物形象。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思想在字裏行間穿梭,,像身臨其境一樣用心去觸摸那段歷史。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武羣臣爭權奪利,有時候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好像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在講述着一個個或是美麗動聽、或是激動人心的故事,深深地沉浸於故事情節,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也忘記了這是歷史。

三國演義裏面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劉備的善良仁厚,急性子暴脾氣的張飛、英勇善戰的趙雲、還有那個被稱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最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深謀遠慮,扭轉乾坤,呼風喚雨、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啦!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赤壁之戰七擒孟獲……一個連一個的故事讓我有點熱血沸騰,好像自己隨着戰鼓加入了他們的戰爭中,我自己問自己,如果我要在三國時代我會是誰?孫尚香?小喬?貂蟬……哈哈,這是一種猜測而已,生活在這個現代文明的年代裏人們不可能回古代的啦!

讀完《三國演義》,有趣的故事情節,回味無窮的歷史典故深深打動了我。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隨時都在腦海浮現。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我感覺《三國演義》也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寶蓮燈,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還激發着我的鬥志,《三國演義》你是我心中永不熄滅的長明燈。

名著讀後感 篇16

孤獨年邁的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不捨不棄,隻身駕船趕赴人跡罕至的墨西哥海灣,終於在第五天釣上一條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經過兩晝夜的殊死捕鬥,筋疲力盡的聖地亞哥最終降服了這條前所未見的大魚,並把它綁在了小船的側舷上。夜色降臨,遍體鱗傷的聖地亞哥滿懷喜悅地返航,卻沒料到,看似平靜的海面上,一大羣餓瘋了的鯊魚正循着血腥味尾隨而來,老人費全身力氣,筋疲力盡的把鯊魚殺死,把死鯊魚栓在小船後面,拖回來享受果實。展示了進取者與自然搏鬥和人的不屈性格,勝利者的喜悅。 然而,老人把魚拖到岸邊,死鯊魚卻剩下一架空骨頭架子.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爲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爲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爲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爲,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爲高貴的自信!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我彷彿看到輪船甲板上站着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鬥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孫的困難,對於他也更具有挑戰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孫無一倖免,真正的生存挑戰纔剛剛開始!流落孤島,他爲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儘量大些,裏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牀。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矗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牆角的穀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幹,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鬥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爲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穫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魯濱孫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鍊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幹比信念更重要……我的人生也會隨着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