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元稹

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爲水

元稹1.99W

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爲水是最爲人所熟知的,原詩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這本是元稹悼念亡妻韋氏的《離思五首·其四》的其中一句,原詩爲: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他與韋氏的愛情之深篤,表達了他對妻子的忠貞和懷念之情。但是偏偏相傳元稹風流成性,經常流連花叢,這一份忠貞和深情也就另當別論了。

古時的歌姬都是非常有才藝的,和詩情畫意的文人騷客互生感情,是再正常不過。元稹的衆多情人中,薛濤無疑是最出名的,她與劉採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並且與當時著名詩人白居易、張籍、劉禹錫、杜牧、張祜等都有唱和。作爲當時十分有名氣的官妓,不少達官貴人和文藝青年都傾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元稹也不例外。經過友人牽線,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墜入了愛河。後元稹因官職變動離開,二人情緣也因此而斷。元稹離去之際,留下《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嵋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皆停筆,個個君侯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元稹瀟灑地離去了,他或許把這段“曇花一現”的感情當成露水情緣,但薛濤是動了真情的,日夜相思,盼君歸來,曾傳書信與元稹《寄舊詩與元微之》:

詩篇調態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

月下詠花憐暗淡,雨朝題柳爲欹垂。

長教碧玉藏深處,總向紅箋寫自隨。

老大不能收拾得,與君開似好男兒。

然而,薛濤這一等就是終老,兩人再無重逢日。這段愛情佳話也成爲唐朝文人韻事中較爲著名的一例。

後元稹著有傳奇小說《鶯鶯傳》,書中描寫一位名叫“張生”的書生先是戀上沒落貴族之女崔鶯鶯,婚後卻遺棄鶯鶯的故事。它寫出了封建時代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也反映了愛情理想被社會無情摧殘的人生悲劇,宣傳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元稹自己承認是“張生”的原型人物,如此便不難理解他的風流。

其實,元稹與另外一位著名詩人也有着割不斷的聯繫,那就是杜甫。杜甫現在能夠這麼火,都要歸功於元稹。儘管我們知道杜甫是才氣滿滿,但在他的時代裏是沒有火起來的。因爲沒有伯樂,幾十年後,元稹爲杜甫寫了墓誌銘,文中大讚杜甫其才能,這才“捧紅”了老杜,得以被譽爲“詩聖”。

縱觀一生,元稹也是個時運不濟的落魄詩人,曾四次被朝廷貶謫。與白居易的深厚友情,流連花叢的風流天性,都讓元稹變得更加真實。

拓展閱讀:元稹《離思》賞析

《離思》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爲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爲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爲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爲曾經擁有過的你。

【鑑賞】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峯,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爲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鬆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爲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爲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裏爲什麼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裏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爲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以爲,悼亡而曰“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瞭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爲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爲人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