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杜牧

杜牧《過華清宮》的賞析

杜牧1.65W

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過華清宮》的賞析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作者】

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 祖居長安南郊樊川,因稱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進士,爲弘文館校書郎。歷參沈傅師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及牛僧孺淮南節度使幕府。入爲監察御史。武宗時,出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時,爲司勳員外郎,終中書舍人。世稱杜司勳。工詩、賦、古文。詩學杜甫而有獨創,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絕,爲晚唐大家。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詩》存詩八卷。

【註釋】

①華清宮:故址在今陝西臨潼縣驪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遊樂之地。

【品評】

杜牧寫華清宮詩有五排《華清宮三十韻》一首、七絕 《華清宮》一首、《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這一首流傳最廣。關於唐明皇與楊貴妃荒淫誤國,杜甫以來的不少詩人已作過充分反映。此詩也表現了這一主題,卻選取了新鮮角度,收到了獨特效果。楊貴妃喜吃鮮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並獻。驛騎傳送,六、七日間飛馳數千裏, 送到長安,色味未變。此詩即從此處切入,以 “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衝突爲中心組織全詩,構思、佈局之 妙,令人歎服。

首句“長安回望”四字極爲重要。解此詩者或避而不談,或說作者已“過” 華清而進入長安,又回頭遙望。其實,這是從“一騎”方面設想的。長安是當時的京城,明皇應在京城日理萬機,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直奔長安,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了“長安回望繡成堆”的鏡頭。

唐明皇時,驪山遍植花木如綿繡,故稱繡嶺。用“繡成堆”寫“一騎”遙望中的驪山總貌,很傳神。次句承 “繡成堆” 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築羣。這時候,“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將“山頂千門”次第開啟。緊接着,便出現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捲起“紅塵”的高速日夜奔馳,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蘊含着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前三句詩根本不提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樣句句講荔枝,尋就太平淡了。讀前三句,壓根兒不知道爲什麼要從長安回望驪山,不知道“山頂千門”爲什麼要一重接一重地開啟,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幹什麼的、“妃子”爲什麼要“笑”,給讀者留下一連患懸念。最後一句,應該是解釋懸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個否定句:“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確,捲風揚塵,“一騎”急馳,華清宮千門,從山下到山頂一重重爲他敞開,誰都會認爲那是飛送關於軍國大事的緊急情報,怎能設想那是爲貴妃送荔枝!“無人知”三字畫龍點睛,蘊含深廣,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提升到驚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臺也在驪山頂上。作者讓楊貴妃在驪山“山頂”望見“一騎紅塵”,並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讀者產生聯想,想起“褒妃一笑傾周”的歷史教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