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讀後感1.8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 篇1

人還要有點兒東西,才叫活着。”這是阿城所著中篇小說《棋王》中主人公王一生最後悟出的一句話。

讀過《棋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一生的母親對他的愛,和王一生樸素的人格操守。

王一生的家庭不富裕但充滿了愛,一家人再苦再累也要供他上完初中。王一生母親臨死前交給王一生一幅棋,說“媽要走了,一輩子也沒給你留下什麼,只撿人家的牙刷把,給你磨了一副棋。我不識字,怕刻不對。你拿了去,自己刻吧,也算媽疼你好下棋。”這正是每一位母親對孩子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不帶絲毫保留的母愛。故事到了最後,王一生與九個象棋高手對決,對他最信任的朋友"我"說“書包你拿着,不管怎麼樣,書包不能丟。書包裏有……我媽的無字棋。”這是王一生母親的眷戀,沒有那“三春暉”,哪來的“寸草心”?

王一生雖然渺小,但是他卻永不泯滅,永不放棄,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裏,他作爲一個普通人,卻完成了不平凡的人生追求。"何以解憂,唯有相棋"相棋爲王一生提供了精神的享受,使他能夠擁有一個自由生存的空間。王一生成了與衆不同的人,保持着一種寧靜,使他將人生看得談泊,他無拘無束地沉迷於棋中。他不依賴於任何物質,只爲下棋。

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 篇2

《棋王》中講述棋的過程中多次提到了吃。文中有一段專門描寫了王一生吃飯過程中種種特殊表現,這些一切都表現了王一生對待“吃”的特殊表現。除此之外,王一生對棋更是如癡如醉。這種在俗的基礎上升到雅,雅俗共進。道出了一個爲棋爲生的道理。

在之中,一名撿垃圾的老頭兒講到“爲棋不如爲生”——爲棋是養性。生會壞性,所以不可太勝。其中闡述了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對生活的追求不可太勝,否則就會壞性。爲棋不能作爲一種生活,生活本沒有錯,錯在人自己怎麼去對待。所有這些都無形中體現了道家的清靜;無爲的思想。而王一生正是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形成了堅忍而沉着的性格。

文中由棋延伸出了一個生存、自由的話題。從而討論了一個人如何生存的問題。正是棋,爲王提供了精神的享受,使他能夠擁有一個自由生存的空間。因而王一生成了與衆不同的人,保持着一種寧靜,使他將人生看得談泊。而從“棋”這個角度,棋道則是永恆的,無拘無束的。它不依賴於任何物質,只有它爲王一生提供了能量和勇氣,以支撐他獨自一人與九人對戰下盲棋。從而讓他在與九人對戰中悟出了人的生存價值:人活着還要有點東西——有自我的價值享受。同時也明白了他母親爲他留下無字棋的含義。這無字棋表達了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期望。希望他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應當只是爲下棋而下棋,還要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 篇3

阿城是尋根文化的代表人之一,寫出的作品思考性很強,內涵豐富,引人深思。《棋王》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棋王》講述的'是文革時代,知青王一生的“傳奇”故事。通篇使用第一人稱,細緻入微地刻畫出了棋王形象。全篇中,王一生車輪戰9人的片段令我十分深刻,從白天下到黑夜,王一生耗盡了他全身的力氣,最後竟僵硬成坐的姿勢。他對象棋的癡迷着實令我吃驚。

沒有經歷過文革,所以我初看這篇文章時,還有些沒看懂,後來透過網絡瞭解文革,才慢慢將文章看懂,文章一看完,王一生的形象就竄進我的腦中,怎麼也揮之不去,一個下鄉的窮苦知青,竟然能不畏困難險阻,堅持自己的象棋夢想,真的令人動容。

每個人都是這樣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難免會有困難等你翻越,有的人放棄了,一輩子都碌碌無爲,有的人成功了,翻越了困難,將夢想緊握在手中,他是成功的,是偉大的。世上沒有一條路是直通夢想的,路上不會沒有轉彎與岔路,在岔路口,有兩個選擇,一是走岔路,那條路上的困難很少,甚至會有小汽車爲你代步,但你就永遠失去了夢想,二是繼續追逐夢想,但這就意味着你已準備好接受困難的考驗,困難背後,就是夢想。王一生是後者。

我們只知道王一生在追逐夢想,但他究竟會不會成功,誰也不知道。但我相信,只要棋王堅持,夢想終會實現。

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 篇4

第一次知道阿城是在崔永元的講座中,從那時起就開始在網上搜尋關於阿城的書籍。

《棋王樹王孩子王》三篇簡短的小說細細讀來,很是喜歡阿城簡練的筆法,對事件人物的描述也是及其簡單,但是人物形象立體豐滿。

三篇中尤其喜歡孩子王。

讀了之後才知道孩子王就是老師。

高中學歷的知青老杆兒,被分配到鄉下,由於初三之前的李老師離開,於是老杆兒被調去教書。但他發現學生上課並沒有課本,認識的文字也極少,連教師也只是有一本破爛的教科書,而且所教的內容都只是規定的教條,並不是真正的教學。

因此,老杆兒打破了從前的教學模式,毅然從教學生生字開始,也不許學生再抄寫什麼【紅旗飄揚,戰鼓震天】的社論。然而因此違反了學校的教學規定,爲相關部門所不允許,最終被迫停止教書,回到了原來的地方繼續勞動。

但是作爲我一個個體,對這個老師卻極爲喜歡。

1、善於解決問題。教學對象是初三的孩子,國家困難,學生沒有教材,認字不多,篇簡單的文章都寫不出來。於是以王福同學的小本子爲藍本來教學生識字。

2、善於處理師生關係。

視人是人,沒有端着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以自己是文化人自居。和學生的打賭,就很能反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3關注學生的進步與成長。

和王福打賭,王福用真誠和勤勉打動了我,也讓王福知道了一個道理“記錄一件事,永遠在事後。”

此事之後王福開始抄寫本字典,小說最後王福的作文就能明顯發現作爲主體的學生王福的成長。可能這也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一個民族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精進才能成長,一個文化才能得到延續。

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 篇5

《棋王》是作家阿誠的一篇中篇小說,寫的是60年代的往事,當時人們還很窮,生活很艱難,生活很節約。作者父母雙亡,在回農場生活的火車上,與作者坐同一車廂的人看出作者會下象棋,那個人就是“棋王”——王一生,也家破人亡,他們互相交談了自己的人生,並給對方講故事。於是他們倆就成了朋友,他們在相處中,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作者用幽默的筆調寫出了王一生這個俗人的樂趣,他走過許多地方,遇上了很多事,明白了象棋的道理,往往在看不出誰處於劣勢時輸贏就已成定局。

一位老人對棋王的教誨很深,他對棋王說若對手省,則以柔化之,讓對手如你的勢,這勢得我們自己造。造勢妙在契機,誰也不走子兒,這棋沒法下。可只要對手一動,勢就可入,就可導。止住別人的勢,鋪排自己的勢,勢式要相機而變。勢勢要有相因之氣,勢套勢,小勢導開,大勢含而化之,跟連根,別人就奈何不得。這段話對我這個象棋初學者有很大的影響。我想,這象棋的道理和我們人生一樣,有很深奧的道理。人生得有我們自己創造、開闢,如果迷茫的選擇人生,自己的“勢”會去,被誘進別人的“勢”。這時,如果我們大勢被破,就會失敗,淪落到社會底層。

雖然父母不支援我們當“俗人”,但我覺得,俗人更容易看破人生,雖家破人亡,但一樣活的自在。一些人錯誤地理解人生,追求華而不實的名利和財富,最後進了別人的“勢”。越陷越深,最後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毀了自己。

我們以後人生還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們要想辦法破解它,正確地把握“勢”,控制別人的勢,下好人生這盤棋,讓自己活得精彩、快樂!

阿城的《棋王》讀後感500字 篇6

文章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作者僅白描在平淡中記錄下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知青下鄉的一段生活,重點描述的人物就是棋王――王一生。表面看來,他是一個木訥、愚鈍的棋呆子,但是透過它的生活描述,他大智若愚,是相當有味道。在那動盪的年代,混亂的環境,艱苦的生活,絲毫影響不了他對夢想的追求,始終飽含滿腔熱情,迂訥外表下隱藏着豐富的內心。帶着他*的期望,再惡略的環境也影響不了對自己夢想、希望執著、單純的追求,積極的人生態度令人敬畏,這種境界、這種態度在今天也是很難達到的。

棋王最後戰九和一後,看到棋子,崢崢男兒竟失聲痛哭:“媽,兒今天……”這是積蓄多年的內心集中爆發,象火山一樣噴涌而出。是對母親在天之靈的告慰,是對母親心底的思念,一切都證明了終於實現了對母親的承諾。寸寸柔腸令人感動。

“歲月可以灰暗,青春可以貧乏,甚至我們的生命可以乾枯,但唯有精神的哪一點點小小的追求,卻是身爲人最大的財富和驕傲”。

“不做俗人,家破人亡,平了頭每日荷鋤,卻自有人生在裏面,識到是幸,即是福”。

這是我最喜歡的兩段話。在那飢寒、動盪的歲月裏,不逃避,不抱怨,忍受孤獨寂寞,始終保持一份激情,執著。這是令心靈震撼的感動,這是高尚的靈魂。在今天物質豐富、衣食無憂的年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積極、不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解釋自己碌碌無爲的每一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要這樣浮躁地生活着。要積極、要努力、要執著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