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白居易2.19W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居易文辭富豔,尤精於詩筆。自讎校至結綬畿甸,所著歌詩數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聞禁中。章武皇帝納諫思理,渴聞讜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爲學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遺。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居易與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舉,交情隆厚。稹自監察御史謫爲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學士李絳、崔羣上前面論稹無罪,居易累疏切諫。

又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進絹,爲魏徵子孫贖宅。居易諫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嘗賜殿材成其正室,尤與諸家第宅不同。子孫典貼,其錢不多,自可官中爲之收贖,而令師道掠美,事實非宜。”憲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東王鍔平章事,居易諫曰:“宰相是陛下輔臣,非賢良不可當此位。鍔誅剝民財,以市恩澤,不可使四方之人謂陛下得王鍔進奉,而與之宰相,深無益於聖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爲招討使,諫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論,辭情切至。既而又請罷河北用兵,凡數千百言,皆人之難言者,上多聽納。唯諫承璀事切,上頗不悅,謂李絳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絳對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誅,事無鉅細必言者,蓋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輕言也。陛下欲開諫諍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見聽納。

五年,當改官,上謂崔羣曰:“居易官卑俸薄,拘於資地,不能超等,其官可聽自便奏來。”居易奏曰:“臣聞姜公輔爲內職,求爲京府判司,爲奉親也。臣有老母,家貧養薄,乞如公輔例。”於是,除京兆府戶曹參軍。六年四月,丁母陳夫人之喪,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十年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宰相以宮官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華無行,其母因看花墮井而死,而居易作《賞花》及《新井》詩,甚傷名教,不宜置彼周行。執政方惡其言事,奏貶爲江表刺史。詔出,中書舍人王涯上疏論之,言居易所犯狀跡,不宜治郡,追詔授江州司馬。

6.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讚賞

B.以市恩澤

市:收買

C.凡數千百言

凡:凡是

D.會有素惡居易者

素:向來

7.下列各組句子中,表現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進諫的一組是()(3分)

①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②自可官中爲之收贖,而令師道掠美,事實非宜③與之宰相,深無益於聖朝④請罷河北用兵,凡數千百言,皆人之難言者⑤甚傷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白居易文辭豐富豔麗,尤精於做詩。從學習寫作到任職京師,所著詩歌數十百篇,皆含諷諫之意,鍼砭時弊,彌補政務之缺漏,往往流傳到宮中。

B.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獻絹,爲魏徵子孫贖買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爲魏徵子孫贖買,不要讓李師道佔取美名。憲宗皇帝讚賞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進諫吐突承璀之事時,言辭太尖銳,讓皇上很不高興。皇上認爲白居易是對他無禮,難以忍受。李絳勸說皇上,白居易事無鉅細必定要說,並非說話輕佻,是爲報答陛下,皇上想廣開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講話。

D.盜賊誅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領頭上疏論其冤屈。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說他浮華無德行。執政宰相正厭惡他多言,奏請皇上貶他爲江表刺史。詔令發出,中書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於是追發詔令授任江州司馬。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見聽納。(3分)

參考答案

6.答案C. 凡:總共

7.答案C ①白居易年輕時所寫文章的特點,還未做官進諫。⑤是中書舍人王涯的上疏內容

8.答案D. 中書舍人王涯上疏沒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9.(1)白居易認爲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決心用生平所貯積的才識,仰報聖恩。(“自以“的“以”,1分,酬1分,句意通順1分)

(2)皇上說:“卿所說的`正確。”從此(白居易的意見)多被採納。(是,1分也。省略,1分,見,表被動,1分)

【附】參考譯文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辭豐富豔麗,尤精於做詩。從學習寫作到任職京師,所著詩歌數十百篇,皆含諷諫之意,鍼砭時弊,彌補政務之缺漏,受到那些有志有識之士的讚賞,並往往流傳到宮中。章武皇帝納諫思治,渴望聽到正直言論,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長安任翰林學士。元和三年(808)五月,官拜左拾遺。白居易認爲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決心竭盡生平所貯積的才識,仰報聖恩。

白居易與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應制舉之試得中,彼此交誼深厚。元稹從監察御史貶爲江陵府士曹屬吏,翰林學士李絳、崔羣在皇上面前辯說元稹無罪,白居易也屢次上疏極力奏諫。

又有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獻絹,爲魏徵子孫贖買住宅,白居易諫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賜宮殿建築用材給他修成正宅,與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孫欲典押,需錢不多,自然可由公家爲他贖買,而讓李師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確不合適。”憲宗深以爲然。

皇上又欲加授河東王鍔以平章事,白居易諫道:“宰相是陛下輔佐之臣,非賢德良材不能居此位。王鍔勒索民財進奉,爲換取恩澤,不能讓天下人認爲陛下得了王鍔進奉,便授他宰相之位,這對我聖朝極爲不利。”此事便作罷。

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爲招討使,諫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勸止,白居易面諫皇上,情辭極其懇切。接着又奏請停止河北用兵,奏文共有數百上千言,都是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皇上大都聽取採納了。惟獨諫吐突承璀之事言辭太尖銳,皇上很不高興,對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朕提拔他纔有這樣的聲名地位,他卻對朕無禮,朕確實難以忍受。”李絳回答說:“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懲罰,事無鉅細必定要說,正爲報答陛下對他的大力提拔,並非說話輕佻。陛下欲開諫諍之路,不宜阻止白居易講話。”皇上說:“卿所說有道理。”從此白居易的意見多被採納。

元和五年(810),例當改授官職。皇上對崔羣說:“白居易官卑俸薄,限於資歷地位,不能超等提拔,願任何職可聽其自便奏來。”白居易奏道:“臣聽說姜公輔原任內職,請求做京兆府判司,爲的是奉養雙親。臣有老母 ,家境貧窮奉養很差,請求像姜公輔一樣。”於是,授白居易京兆府戶曹參軍。元和六年(811)四月,其母陳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職還居下圭阝。元和九年(814)七月,盜賊誅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領頭上疏論其冤屈,請求迅急捕賊以雪國恥。執政宰相認爲白居易是太子屬官而非諫官,不應在諫官之先議論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說他浮華無德行,他母親因看花墮井而死。白居易所做《賞花》及《新井》詩,十分有傷於教化,不宜大庭廣衆之中傳播。執政宰相正厭惡他多言,奏請皇上貶他爲江表刺史。詔令發出,中書舍人王涯上疏議論此事,說根據白居易所犯過錯,不宜讓他治理州郡,於是追發詔令授任江州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