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關於教師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黑板報8.89K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下面我們爲大家帶來關於教師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關於教師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關於教師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篇一

張良少遊邳邑,遇老人墮履橋下,謂良曰:“孺子,下爲我取履。”良欲不從,憫其老,乃爲之取。老人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後五日平明,與我期於此。”良依期往,老人先在。怒曰:“與長者期,後何也?”復約五日,良往,老人又先在。怒,再約五日。良半夜而往,老人乃喜,授良書,曰:“讀此可爲帝者師。異日過濟北谷城,見黃石即我也。”旦視之,乃《太公兵法》。良喜,習讀不輟。良佐高祖破秦,既定天下,封留侯。

秦朝時,有個十分好學的青年,名叫張良。他常常出遊外地,訪賢求師。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橋旁邊,看見橋頭上坐着一位鬍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腳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動。張良覺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幾眼,老 人見張良瞧自己,忽然一擡腳,把鞋甩到橋下面去了。老人對張良說:"喂!你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聽了,心裏很不高興,可再一看,老人鬍子、頭髮都白了,又挺可憐他,就強忍住性子,把鞋撿了上來,送到老人跟前。誰知那老人又把腳往前一伸說:"你給我穿上。"張良還是忍住性子,便蹲下來,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來,什麼也沒說,大搖大擺地走了。張良望着老人背影,覺得很奇怪。他剛轉身要走,老人又回來了,對他說:"你這個小傢伙不錯,我願意教你學點兒本事。五天以後的早晨,你在這兒等我。" 張良連忙答應了。第五天早晨,他剛上橋,就見老人已經站在橋上了。老人生氣地說:"你怎麼讓我老頭子等你呀?這樣可不行。要想學,再等五天吧!" 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雞叫,就起身往橋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認錯。老人瞪了他一眼說:"你要真想學,過五天再來。"說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張良連覺也沒睡,半夜就到橋上等着。過了一會兒,老人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張良迎上前去,見了禮。

老人高興地說:"年輕人要學本事,就得這樣啊!" 老人從懷中取出一卷兵書,遞給張良說:"你好好讀這部書,將來準能成就大事業。"張良接過書,道了謝,還想再問些什麼,老人轉過身,頭也不回地快步走遠了。 從此,張良專心致志地鑽研這部兵書,最終成了一位有名的軍事家。

關於教師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篇二

1903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從而,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可她對她過去的.老師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願望是重遊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麼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裏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裏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跑下來,穿過捧着鮮花的人羣,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臺。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爲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關於教師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篇三

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在他第四次東巡路上發生的故事

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羣臣的護衛下走出皇宮,乘着豪華的車輦,浩浩蕩蕩地從碣石山(今在河北昌黎縣境內)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開始了他統一六國之後的第四次出巡。

當行至一島嶼附近時,御車突然停了下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御馬前往。”於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直奔仙島而去。過不多時便到了那座渤海(當時也叫北海)邊的大島上。

渤海遼闊無垠,白浪洶涌澎湃,幾隻海鷗時而展翅翱翔,時而俯衝覓食。秦始皇環視着大海,心曠神怡,豪情滿懷,更加思緒萬千。就在這時,他回眸眼前,忽然跳下馬來,撩衣即行跪拜。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參拜。

等到皇帝站起身來,丞相李斯才問他爲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衆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原來秦始皇看到島上生長的荊條,想起了自己幼年在趙國都城邯鄲作人質時的老師。那老師授課要求非常嚴厲,在自己身邊隨時放着一根黃荊條兒,學生若不認真聽課,或完不成作業,那黃荊條兒就會毫不客氣地落在那稚嫩的小屁股和小手心上。

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大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要求第二天就得背寫。

“老師,這字……筆畫太多,太難寫了!”

“什麼?!一個‘嬴’字就難住了?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着哩!你能知難而不進嗎?”老師說着就舉起了荊條棍……

那老師雖說嚴厲、古板,可令人欽敬難忘。之後,在老師的諄諄教誨和嚴格管束下,秦始皇不但學到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懂得了許多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略。秦始皇想:“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他從心裏敬重恩師,感激恩師,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了,聽說他老人家早已去世。睹物思人。看到黃荊條,就如同看到了當年的恩師啊,難怪他虔誠地跪地下拜呢!

作爲“帝王之軀,九五之尊”的秦始皇,在衆臣面前跪拜黃荊條兒,追思緬懷自己的恩師,說明他雖權高位重,卻沒有忘記恩師的栽培。爲此,後人爲了紀念秦始皇的感恩謝師之舉,將那島嶼命名爲秦皇島而使其相傳至今,聞名遐邇。傳說,島上所生的荊條,爲秦始皇敬師的精神所感動,皆垂首向下,如叩頭答謝狀。

標籤:手抄報 教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