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時事論據

關於年味手抄報內容資料

  現如今,大家都接觸過手抄報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望。那麼什麼樣的手抄報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年味手抄報內容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年味手抄報內容資料

年味手抄報內容資料1

“一眨眼又是一年”,除夕上午在家門口撕下舊對聯,貼上新對聯的時候像往年每一年這個時候一樣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對於多愁善感的我來說,每到辭舊迎新,歲月替換的時候我都會感覺時光匆匆,都會有一種感嘆中又帶有幾分欣喜的感覺。

想想我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人啊,從小到大一家人都沒有背井離鄉,沒有隻有過年才能回故鄉相聚團圓的苦楚;又想想我又有幾分不幸,一年到頭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家人不曾少見,親戚經常往來,倒沒了團圓的興奮,而且最美家鄉往往是景色秀麗,我又沒了像有農村老家的人可寫的最美家鄉。可再細細思量,這在身邊的家鄉,這從未離開的家鄉,這有幾分市井的生活倒也耐人尋味,閒情逸致,我這土生土長的南寧市區人也應該驕傲驕傲,珍惜身邊的最美。

這家鄉的年味,我覺得最美好的日子還是以前小時候在人民西路的家,過起年那纔是真真兒的年味。很清楚地記得,每年除夕前一天,天沒亮的時候,奶奶媽媽和幾個親戚就在客廳裏開始包糉子,備下年貨,我特別懷念那時什麼吃的東西都自家制作。而且那時我家靠近水街,常聞熱鬧,到了年關,水街更是熱鬧非凡,讓我懷念除了熱鬧,還有南寧的特色,譬如那街上縈繞耳旁的都是白話,又譬如賣的大多是南寧的特色食品,那五顏六色的粉利,那綠油油的糉葉,還有那晶瑩剔透的粉餃和白白的粉蟲和腸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馬蹄糕。

重要的不僅僅是美食,還有寄託在這些特色上的感情。

如今雖然已拆遷,以前的水街也面目全非,但現在住的小區也不缺乏年味;特別是現在的過年時的炮聲和煙花。過年那幾天斷斷續續或震耳或清脆的炮聲不絕於耳,除夕的下午,雖然街上已冷冷清清,人們都團圓於家中,可卻洋溢着喜慶的炮聲,那時便是第一輪放炮的.高潮,伴着黃昏,伴着團圓飯。到了快12點的時候,那纔是放炮的大高潮,炮聲、煙花色、寒暄聲不絕於耳,人們都在以新年第一炮來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身體健康。樓道里,樓道下,近處,遠處,炮聲一浪高過一浪,一聲響過一聲,炮聲由遠到近,重重疊疊;嫌惡這炮聲的人,譬如我媽媽便稱之爲轟炸聲,而我每到新年的這個時候都會在陽臺浸身於這“轟炸聲”中,眼裏閃爍着天空上的煙花,耳中獨聽着轟鳴的炮聲。

年味手抄報內容資料2

寒假中的許多時間我都草草地虛度過去,唯有過年那幾天我是真真切切度過去。

愈利年關,過年味愈濃。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陣陣濃郁的鞭炮味。從地上忽然飛向天空就是那一個個花炮,垂直地飛向天空,以一種傲慢的姿態在天空中綻放,閃現出一個一個的“小星星”,轉眼間又消失在黛藍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飛躍,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給我們看,又一顆接替它,在天空中綻開出一朵巨大、閃爍、晶亮的花朵,彷彿花朵上鑲滿了水鑽,又消失了。吸吸空氣,裏面有氧氣夾雜着那股硝煙味,雖不好聞,但是聞着聞着也習慣了,這股硝煙味還真是隨處可聞呢。

年味之二當然要酒香味了,我們這城市雖不釀酒,但是非常鍾愛喝酒。在過年這麼重大的日子裏,喝酒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戶戶會在過年的前夕準備上好的陳年老酒。在過年時,許多愛藏酒的人都會紛紛開啟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許只有在這種日子了,他們纔會收斂自己對酒的吝嗇。在過年,不管是會不會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氣,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這酒的好了。

餃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別愛在過年時吃餃子。那肥中帶瘦的餡,加上些料酒,那味兒真是讓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餡中加入蔥、姜、蒜,那滋味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蒸煮完後,香味那真是撲鼻而來。一碗醋,一大碗餃子,可能還填不飽肚子哩。吮吮餃子上的醋,一咬開餃子,又會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細想想,其實年味很多。都飽含着新年的溫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張大圓桌邊吃飯,雖有些擠,但是誰都互相夾菜,這種溫馨只有在過年才能得到。

年味手抄報內容資料3

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着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小學的小表弟,都一臉無聊地說,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有人說,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春節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着家的溫馨,親情的溫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畢竟是春節,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纔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澱。爺爺說,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牀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纔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着旅遊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在每天在超市裏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着寫幾副春聯,跟老人們學學剪紙,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裏,從噼啪作響的竈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標籤:年味 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