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歡歡喜喜迎新年小報

黑板報2.68W

大年三十,是中國傳統的辭舊迎新的日子。按照中國人的慣例,一大早,大人們就忙着貼春聯、準備年夜飯。孩子們穿新衣、放鞭炮、品嚐着美味的食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歡喜喜迎新年小報,歡迎來參考!

歡歡喜喜迎新年小報

新年祝詞

新年來臨百花香,一條資訊帶六香。一香送你搖錢樹,二香送你貴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沒煩惱,五香送你錢滿箱,六香送你永安康!祝春節快樂!

春節天氣預報:初一開始猛刮金錢風,狠淋鈔票雨,狂下金雹銀雹,結鑽石冰,長翡翠樹,掛珍珠霜,生瑪瑙果!春節快樂,小心挨砸!

初一到十五,大家齊歡舞,人人鬧新春,萬象來更新,招財又進寶,幸福把你包,祝君開懷笑,好運往上飄!祝新年快樂!

祝你每天的心情充滿新鮮,沒有恩怨,流淌甘甜,滋長愛戀;祝你所有心願都會順利實現,快樂永駐你悠悠心間!新年快樂!

春節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難少;三拜煩惱消;四拜不變老;五拜兒女孝;六拜幸福繞;七拜憂愁拋;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樂逍遙。

我用祝福捻成絨線,爲您織一件紅色毛衣:前身是平安,後身是幸福;吉祥是肩膀,如意在袖子裏;領子蘊藏體貼,口袋盛滿快樂!讓我的心陪伴您度過新年!

煙花的一瞬是快樂,流星的一瞬是祈願,思念的一瞬是感動。而我只想讓你看到短信的一瞬能明白:我是真心的祝你一生幸福!新年快樂!

大年三十,歡聲不斷;電話打攪,多有不便;短信拜年,了我心願;祝你全家,身體康健;生活幸福,來年多賺;提早拜年,免得佔線!

新年的由來

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爲月,一年劃分爲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爲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爲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爲“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爲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

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透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爲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爲“新年”,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新年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在新年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然後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新年祭竈習俗

祭竈,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然後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爲“司命菩薩”或“竈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然後竈王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竈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爲“竈王奶奶”。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竈與過年有着密切的關係。因爲,在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竈王爺便帶着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  一同來到人間。竈王爺被認爲是爲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昇天,只有竈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爲“接神”,對竈王爺來說叫做“接竈”。接竈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竈燈,在竈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竈的。據說,竈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竈,有“男女之嫌”。

祭竈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麪。然後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然後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