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黑板報內容

黑板報5.03K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兒童和體弱的人尤其容易感染。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黑板報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黑板報內容

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佔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爲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爲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爲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爲主,也可透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羣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爲主,潛伏期一般爲2—3天,最長的爲一週。人羣普遍易感,好發於小年齡段兒童。

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牀症狀可概括爲“三、三、三”,即前驅期三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三天:病程第4至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幹、上肢、下肢;恢復期三天:出疹3至4天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面板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透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佔90%),成人感染症狀加重。

4、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牀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爲清亮的卵圓形的小水皰,24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後從中心幹縮,迅速結痂。臨牀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佈,即先軀幹,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瘙癢。接受正規治療後,如果沒有併發感染,一般7至10天可治癒。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爲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觸傳染。人羣普遍易感,兒童多見。由於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爲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牀症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爲中心向前、後、下方蔓延,可併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羣受感染。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6、風疹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春季是風疹的高發季節。開始一般僅有低熱及很輕的感冒症狀。多在發病後1到2天出現皮疹,疹的形狀及分佈與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開始發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時間,發熱即出疹,熱退疹也退,這些是風疹的特點。枕後、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也是本病常見的體徵。風疹患者、帶有風疹病毒卻沒發病的人和先天性風疹患者是此病的傳染源。兒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發病前5天至7天和發病後3天至5天都有傳染性,起病當天和前一天傳染性最強。感染後基本上能獲得永久保護。空氣飛沫傳播是風疹的主要傳播途徑,日常的密切接觸也可傳染。風疹無需要特殊治療,診斷明確後,在家觀察,做好面板、口腔的清潔護理,給以易消化富有營養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靜休息。

7、猩紅熱由A組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體紅腫,表現爲發熱、咽痛、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發熱24小時內出現皮疹,開始於耳後,頸部,上胸部,一日內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鮮紅色,針頭大小,有像“雞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壓時,可使紅暈暫時消退,受壓處面板蒼白,經十餘秒鐘後,面板又恢復呈猩紅色,面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脣周圍及鼻尖則顯得蒼白,舌乳頭紅腫。猩紅熱的傳染源爲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偶可經接觸傳播。人羣普遍易感,兒童少年多發。該病有特效的治療藥物,治療效果好,故治癒率高,危害已明顯下降,但早診斷、正確治療是關鍵。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羣)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終止。因此,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爲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病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人要儘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進一步蔓延。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羣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鍊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臭蟲等傳播疾病的.動物,對於控制傳染病的流行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學校春季傳染病預防措施

不同的傳染病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增強體質。

2、傳染病流行期間,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嚴重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遊藝活動室等。

3、提供合理的洗手設施,學生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乾淨;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教室、寢室內空氣暢通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降低;

6、不食用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燬;

7、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症狀要及時就醫;回宿舍後及時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儘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要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春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

手足口病系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傳染病。該病隱性感染率高,顯性感染症狀一般輕微,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亦可透過空氣飛沫和呼吸道傳播。臨牀表現主要爲發熱,咽痛,口腔內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現丘疹、皰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僅需對症治療,預後良好。少數病例可有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個別危重病人可因多種原因導致死亡。

傳播途徑

主要是透過人羣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過被患者的糞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皰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透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週內仍具傳染性。

易感人羣

人羣普遍易感,受感後可獲得免疫力,各年齡組均可感染髮病,主要以學齡前兒童爲主。

流行特點

本病常易在幼托機構中發生集體感染。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爲少見。

臨牀表現

潛伏期一般3至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臨牀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初期可有輕度上感症狀。由於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爲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脣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癒合後不留痕跡。手、足、口病雖在同一患者身上但不一定全部出現。水皰及皮疹通常會在一週內消退。

預防措施

1.個人預防措施

①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②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③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④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⑤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2.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①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②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③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④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⑤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⑥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⑦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重要內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後,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後,入廁後,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後,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後、從外面回家後等均應及時洗手。

推薦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溼、搓、衝、捧、擦。

一、溼——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溼,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縫相對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摩擦;

二)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三)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五)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六)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三、衝——用清水把手沖洗乾淨。

四、捧——用清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再關閉水龍頭。

五、擦——用乾淨的毛巾/紙巾擦乾或烘乾機烘乾。

環境消毒要點

(一)不需要大規模噴灑消毒。

(二)只需要對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餐桌、嬰兒牀欄杆、樓梯把手等)、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做重點性消毒。

(三)清潔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透過紫外線殺滅病毒。

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細小如沙故又稱“風痧”,它與麻疹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傳染病。初起類似感冒,體溫在38度左右,一般發燒1至2天后面板出現淡紅色皮疹,疹形細小,且分佈稀疏,經過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後、枕後淋巴結腫大特徵。如果孕婦在早期懷孕感染本病,可導致胎兒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