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防止春季傳染病手抄報內容

黑板報3.38W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防止春季傳染病手抄報內容

一、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⑵傳播途徑:直接接觸傳染源或透過鼻咽分泌物、糞便、飛沫傳播;夏秋季多發。

⑶易感者:5歲以下兒童易感;對同類型病毒有免疫力,維持時間尚不清楚。

3.臨牀表現

⑴口痛,厭食,低熱。

⑵口腔粘膜可見小皰疹或潰瘍,舌、頰粘膜、硬齶等處爲多,偶爾波及牙齦、軟齶、扁桃體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見斑丘疹,後轉爲皰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見於臂、腿及臀部,軀幹少見。

⑷病程短,症狀輕。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二週。

⑵對患兒的鼻咽分泌物、糞便及污染物隨時進行消毒。

⑶注意室內開窗通風,物品消毒等。

5.治療

⑴對症處理:保持口腔衛生,口腔潰瘍處可局部塗藥。

⑵防止繼發感染。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

二、風疹

1.病因:風疹是一種症狀較輕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

2.傳染源: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出疹前5天到出疹後2天的病人均有傳染性。患者口、鼻、咽部份泌物,血及大小便中均有病毒存在。出疹前後的.病人傳染性最強。風疹流行起,人羣中的人多爲輕型或隱性感染,同樣具有傳染性。

3.傳播途徑:直接經空氣飛沫傳播是主要傳播方式。嬰兒患者排毒時間較長,5~6個月內於唾液、尿、糞便中仍有病毒派出,護理人員與患兒密切接觸可間接傳染。

4.易感人羣:多見於1~5歲兒童,成人也可發病。在托幼機構易感人羣較集中、 環境較擁擠的場所,可出現爆發流行,病後又較持久的免疫力。

5.臨牀表現:潛伏期12~19天,常以低熱、全身不適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清咳和流涕。枕後及耳後淋巴結腫大,病情輕。皮疹於發熱後很快出現,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見於面部和軀幹部,疹間面板正常。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遺留色素沉着。

6.臨牀診斷:風疹常因臨牀症狀輕微而難以診斷,僅在本病有流行時交易做出臨牀診斷,皮疹特徵是細小色淡。

三、水痘

1.病因:水痘是嬰幼兒或較大一點的兒童易患的一種輕症急性傳染病,傳染性很強,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組病毒。

2.傳染源:一般爲急性期病人,可透過飛沫、唾液、咳嗽傳染給健康兒童,另外也透過接觸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傳播。(但因爲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軟弱,透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的機會不大)。水痘的潛伏期一般爲14—16天,多發於2—6歲的幼兒,除夏季少見外,其它季節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多見。病後獲得終身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患帶狀皰疹。

3.傳播途徑:水痘被感染後2—3周發病,起病時,一般症狀較輕,可有低熱及不適感,體溫在39℃以下,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發熱1—2天出現皮診,首先發於軀幹,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佈,即軀幹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爲紅色,細小斑丘疹,數小時後變爲圓形的,有薄膜包圍的“露珠”狀皰疹。大小不一,壁薄易破,周圍有紅暈,有癢感。皰疹液開始清亮而後變混濁。1—3天后皰疹變乾結痂;若無繼發感染,脫落後不留疤痕。皮疹以軀幹、腰、頭皮多見。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佈;常成批出現。在同一時間可見斑疹、皰疹、幹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結膜也可見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疹。如無併發症,整個病程約爲2周。

4.預防措施:

接種疫苗:1週歲以上未得過“水痘”的易感人羣,均可接種水痘疫苗,疫苗可提供至少14年的長期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