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有關智能交通論文

論文2.02W

論文是各專業學員都必須完成的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不能免修。要求每位學員在學校指定的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的寫作,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有關智能交通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智能交通論文

摘要:智能交通系統是將先進的資訊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的集成運用於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範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本文介紹了智能交通的歷史、中國智能交通的概況、國外智能交通系統。

 關緊詞:智能交通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 電子技術

 一、智能交通系統的概述

智能交通系統是將先進的資訊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的集成運用於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範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1995年3月美國交通部首次正式出版了"國家智能交通系統項目規劃",明確規定了智能交通系統的7大領域和29個用戶服務功能,並確定了到2005年的年度開發計劃。智能交通有7大領域包括: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統、出行需求管理系統、公共交通運營系統、商用車輛運營系統、電子收費系統、應急管理系統、先進的車輛控制和安全系統。

二、我國智能交通的概況

中國道路在未來 20 年內仍然處於建設期,但是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公路建設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中國的“九五”計劃和 2010 年發展綱要,交通部計劃用 30 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公路主骨架、水運主通道、港站主樞紐和支援保障系統的規劃建設。到 2010年,高速公路主幹網已經初步形成。這一期間正是 ITS 在全世界進入全面實施的階段,因此,中國也需要根據中國道路運輸的實際需求探討在中國的道路運輸網中應用智能交通系統來提高運輸效率、保障安全和保護環境的可能性。實際上中國在交通運輸和管理中應用電子資訊技術的工作早在 70 年代末就已經開始,當時稱爲交通工程,在中國交通工程的具體內容與國際上的有所不同,中國將道路管理系統中的通信、監控和收費系統都納入交通工程的範圍。根據國際上對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的研究,認爲交通工程的研究與應用是智能交通系統初級階段的工作,根據國際上的這種觀點,中國的 ITS 前身或基礎工作早在 70 年代末已經開始,當時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與北京市公安局合作首次在中國進行計算機控制交通信號的工程試驗,80 年代初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首次在高等級公路上把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電子技術用於監視和管理系統。在 1986 年-1995 年期間國家在交通管理系統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和工程實施,在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收費系統、安全保障系統等方面取得多項科研成果,並開發生產了車輛檢測器、可變情報板、可變限速標誌、緊急電話、分車型檢測儀、通信控制器,監控地圖板等多種專用設備,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和規範,透過多年來中國交通科技界和工程界的不斷努力,在中國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帶動下,中國在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方面也取得了相當的.進步,爲今後智能交通系統的深入開發和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今,在我國交通工程中廣泛採用高速公路智能監控系統,它能爲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從收費站、監控分中心、監控中心直至監控總中心提供多級管理體系的公路監控方案。其包括:1。收費站圖象監控,收費站圖像監控與收費系統緊密配合。由車道攝像機,監視出入口車輛,抓拍車輛圖像、自動識別車牌;由收費亭攝像機,監視收費人員操作,規範和監督收費;由收費廣場攝像機,監視收費廣場的情況;監視室攝像機,上級管理機構可透過該監視攝像機對收費站監視情況。2。管理中心監控,可實現聯網控制、電子地圖、實時報警、多級權限圖像監視、圖像抓拍、抓拍檢索等功能。3。道路監控,在交通樞紐,設定雲臺攝像機,對交通情況進行24小時監控。數字視頻處理及監控圖象抓拍,車牌自動識別。4。外場監控系統,提供諸如車輛檢測器、氣象檢測器、緊急電話、可變情報板、可變限速標誌等的集成服務。另外,我國智能交通的發展重視交通規模及交通組成的長期規劃和合理佈局,拿北京城市交通系統來說,爲迎接2008奧運會,北京市將對城市佈局進行調整,形成“二軸、二帶、多中心”的城市新格局。加快東部發展帶及新城的建設,將有效地疏解城市功能、人口與就業崗位,在根本上解決交通問題。同時在市區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的投資由18%提高到50%以上,特別是加大軌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的投資力度。到2008年,北京市區公共電汽車專用道或優先車道的總里程力爭達到350公里左右;選擇有條件的街巷、衚衕開闢小型公共汽車專用道,加強城市交通的“微循環”改造交叉路口信號控制系統,分期分批地解決公共汽車優先通行的問題;積極推進客運樞紐、公共電汽車運輸服務的市場化運作。爲建設集約化、人性化的現代交通體系,實現多方式交通網絡的匹配與無縫銜接,北京正在建設東直門、西直門、動物園、宋家莊、六裏橋等大型綜合客運樞紐,調整各級客運場站佈局,改善不同客運方式換乘條件。同時合理安排道路資源,因地制宜地建立公共交通專用系統、步行系統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等措施。

三、國外智能交通系統介紹

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爲了解決共同所面臨的交通問題,競相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開始大規模地進行道路交通運輸智能化的研究試驗。美國聯邦政府從1990年到1997年用於ITS研究開發的年度預算總計爲12。935億美元;歐盟從1984年到1998年僅用於ITS共同研究開發項目的預算就達280億歐洲貨幣單位;日本政府僅1996年和1997年用於ITS研究開發的預算爲161億日元,用於ITS實用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預算爲1,285億日元。在美國,ITS應用發展較快的幾個方面分別是,車輛安全系統(佔 51%),電子收費(佔37%),公路及車輛管理系統(佔28%),實時自動定位系統(佔20%),商業車輛管理系統(佔14%)。 歐洲在ITS應用方面的進展,介於日本和美國之間。由於歐洲各國政府的分散投資和各國的ITS需求不一致,在整個歐洲建立統一的交通資訊服務系統困難重重。然而在開發先進的旅行資訊系統(ATIS),先進的車輛控制系統(AVCS),先進的商業車輛執行系統(ACVO),先進的電子收費系統方面,前景十分誘人。日本政府在ITS領域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以期形成ITS產業推動日本經濟發展。在過去的5—6年的時間裏,已經有近400萬套車內導航系統在市場上應用。日本的ITS應用主要是在交通資訊提供;電子收費;公共交通;商業車輛管理以及緊急車輛優先等方面。除了歐、美、日以外,新興的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開始ITS的全面開發和研究,如韓國由建設交通部牽頭制定了全面的ITS框架結構和發展計劃,新加坡已經在全國開始推行不停車電子收費。世界各國紛紛開展ITS的研究和開發,除了解決交通問題的原因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則是ITS將成爲繼軍事應用之後高新技術最大的應用市場。

 四、結束語

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因爲智能交通系統(ITS)的發展與應用,正邁向新紀元。在過去的一個時代,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生活的聯繫更加緊密,道路運輸已成爲最重要的地面運輸方式之一,在發展中的中國,道路運輸增長的需求主要靠提供更多的基礎設施來滿足,特別是建立完善的道路網絡。然而在新來臨的時代,這種需求將受到限制,而且需求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先進的通信技術、資訊技術和電子技術來滿足。儘管在全球的許多地方仍將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但它已不再是解決交通運輸擁擠的唯一辦法。隨着 ITS 的快速發展,中國正面臨爲滿足日益增長的尖銳的交通需求而必須在多種解決途徑中作出決斷。

參考文獻:

【1】沈志雲。交通運輸工程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2】李曉江。中國城市交通發展戰略[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年。

【3】王笑京。能交通系統與中國經濟和交通運輸的發展[D]。第四屆智能運輸系統世界大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