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國戲劇演出市場發展的趨勢分析論文

論文1.25W

一、戲劇演出的特性

中國戲劇演出市場發展的趨勢分析論文

戲劇演出除了在藝術表達及藝術創作方面的差異外,從演出實踐的角度來看,它存在着有別於其他藝術門類的專屬特性。

(一)戲劇演出的現場性

戲劇藝術最爲重要的特質之一就是演出的現場性。戲劇的演出、表達與交流是對空間有需求的。在這個空間裏,由人在相對真實的佈景下表演,觀衆可以感受到演員的呼吸,演員也可以感受到觀衆的反饋,戲劇表演的舞臺節奏會隨着臺上臺下的互動交流而變化,每一場的演出都有所不同。這是戲劇演出最有魅力的特徵:生動的、現場的,與觀衆產生互動的。

(二)戲劇演出的流動性

戲劇演出的流動性很強,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劇場,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城市,世界範圍內的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劇場……一部好戲可以走遍世界各地,近年來,在中國多城市巡迴演出的引進音樂劇《貓》《悲慘世界》《歌劇魅影》等都獲得了極大成功。爲了能滿足多城市、多地區的觀衆需求,倫敦西區與美國百老匯的音樂劇演出逐漸形成兩大類別:駐場演出和巡迴演出。同一部作品因爲演出團組的區別和演出方式的差異也分爲不同的演出版本。

(三)地域經濟與文化對戲劇演出的影響

在大型城市和中小型城市之間,更多的戲劇巡迴演出會選擇大型城市;在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之間,更多的戲劇巡迴演出會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在有戲劇歷史的地區和無戲劇歷史的地區,更多的戲劇巡迴演出會選擇有戲劇歷史的地區。地區經濟狀況與文化傳承決定了戲劇演出市場的繁榮程度。

(四)戲劇演出的“小衆文化”特性

在討論戲劇演出運營之前,首先要關注戲劇創作的特徵。戲劇是觸及人類靈魂的,是能夠洗滌人的心靈的,這是每一位觀衆走進劇場觀賞戲劇時希望獲得的真實感受,是每一個觀衆的渴望,也是每一個戲劇創作者的理想。

戲劇創作是以藝術家的表達作爲第一位。每一部戲劇作品都蘊涵着藝術家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渴望把自己的人生態度透過戲劇表達出來。戲劇創作是個性化的,創作者與欣賞者本身就是社會的小衆羣體。

一部嚴肅的戲劇作品要醞釀一年、幾年甚至幾十年。一部戲劇的創作、排練及製作往往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創作完成之後,戲劇藝術家希望演出多多益善,而每個城市的戲劇觀衆數量有限,因此演出的場次勢必無法達到戲劇藝術家們的期待,這就導致戲劇創作者的藝術熱情在有限的觀衆面前逐漸冷卻。

戲劇演出生產的投入與其他類型的大衆文化產品的投入不同。在中國,中小劇場的戲劇演出製作投資一般在幾十萬元,大型劇場的戲劇演出製作投資基本在百萬元之上,製作費高達幾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的戲劇項目近年來也頻繁出現。

戲劇生產的投入除了製作投入外,還有演出投入,每場都需要固定的成本追加。演職員的勞務費、場地的租賃費、演出設備及器材的租賃費、演出舞臺消耗等。戲劇創作、製作及演出的總成本包括不變成本(原始創作及製作的投入)和可變成本(每場演出的成本)。演出收入包括演出票房收入和其他收入(贊助、政府補貼等)。爲了能夠讓演出投入與產出進入良性的循環,增加演出場次,提高演出上座率,開發戲劇觀衆成爲每個戲劇演出運營機構面臨的最爲重要的經營課題。

每個城市的戲劇觀衆羣正隨着戲劇的普及、經濟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質的提升在逐步增加,但在其增加的同時,戲劇創作及製作的成本也在飛速提升,如何在短時間內贏得更多戲劇觀衆,如何能建立合理有效的經濟運營模式,如何將優秀的戲劇作品推廣到更爲廣闊的舞臺,這是當前每個戲劇演出製作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可見,戲劇演出是不能僅停留在一個城市裏的,只有“走出去”,走向全國、全世界,才能爲優秀戲劇作品贏得更爲長久的生命力。

二、院線劇場成爲中國戲劇演出的重要平臺

中國當前的劇場建設爲戲劇演出走向更爲廣闊的演出空間提供了硬件的`可能性,以“保利院線”“中演院線”“萬達院線”等爲代表的國有及民營演出管理公司的出現,將戲劇演出從一城一地的舊有運營模式帶入“新院線時代”。中國院線劇場的建設與發展爲當前中國戲劇演出提供了更爲廣闊的運營平臺。

(一)院線劇場與劇場聯盟的全面建設

1.新興院線劇場的蓬勃發展

2003年至今,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經營32家劇院,演出及劇院管理業務已進入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並打造了華中、華北、東北、山東、西南、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院線平臺,成爲綜合性發展的集團化劇院管理企業。2010年中國對外演藝集團演出院線也正式啓動,目前擁有分佈在全國15個省區市的成員單位34家。

2.舊有劇場的全新組合

在中國,地方劇種的繁榮程度也直接關係到了演出市場的發展。長三角地區,由於越劇的演出市場相對穩定,江浙滬核心地區的劇場數量正在穩步增加:如杭州大劇院(杭州當地還有大型劇場:杭州劇院、紅星劇院)、寧波大劇院、嘉興大劇院、紹興大劇院、湖州大劇院、蘇州科文中心等。在江浙滬地區,由劇場組成的“東部聯盟”鋪設了經濟有效的巡演網絡,幾家甚至十幾家聯合引進優秀劇目,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投資收益率。其中,紹興大劇院除了劇目引進及租場經營之外,率先製作了《明星版·梁祝》,該劇在江浙滬東部聯盟裏演出,獲得了極好的口碑,之後走出了東部長三角地區,進入了西南地區、京津地區、深廣粵地區巡迴演出,在銷售上也創造了一個良性的運轉模式。

3.新興小劇場演出的全國一體化戰略

北京的小劇場數量是全國最多的,小劇場演出的場次也是全國最多的。其中,蜂巢劇場、先鋒劇場、朝陽9劇場、蓬蒿劇場等一系列劇場品牌也在觀衆心中日漸形成。在上海,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兩個小劇場D6空間和戲劇沙龍一直是上海小劇場的風向標,與此同時,上海大劇院小劇場、芷江夢工廠、新光小劇場等一系列的新興小劇場也成爲小劇場戲劇的表演重點場地。

如果說京滬兩地的小劇場衆多是與北京、上海在中國文化領域裏的特殊地位有關,縱觀全國,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開始關注小劇場建設,其中包括改建和重建。武漢琴臺大劇院早在2007年就將多功能廳改造爲琴臺小劇場,雖然演出數量不多,但 可以看出對於小劇場發展的信心。2010年5月大連開發區大劇院的小劇場正式開幕,旨在邀請北京、上海等地的優秀小劇場劇目在當地演出,爲大連培養戲劇觀衆。廣州星海音樂廳小廳在2008年之前主要演出室內樂、獨唱音樂會,自2009年開發多種經營引進了小劇場話劇,觀衆反響非常熱烈,現在小劇場話劇演出已經成爲星海音樂廳小廳的經營特色。根據不完全統計,成都、重慶、蘇州、深圳等城市對於小劇場的建設及開發正在積極進行中。

(二)院線劇場與劇場聯盟良性運營對於巡演市場蓬勃發展的促進

高質量的演出項目是劇場維持良性運營的關鍵所在。據調查,由於我國各地的省市級大劇院的運營除了票房收入,絕大多數都是依靠當地政府的撥款。是否有好的節目演出是當地政府撥款的一個重要依據,例如杭州市政府每年會對杭州大劇院的引進劇目進行測評,並且節目實行分級補貼形式,分級節目享受資金不等的扶持標準;同樣,寧波大劇院也有巡演節目等級細分制度,劃分標準將參照名家、名團的標準,國家級表演團的演出可以享受最進階政府補貼標準。

因此,院線劇場的經營與發展對高質量的戲劇巡迴演出項目的需求是迫切的。有了全國範圍內的劇場系統,戲劇演出市場也得以更爲全面地開發。雲、貴、川、陝地區的各大國有劇場及國有演藝集團組成了“西部聯盟”,“西部聯盟”的重要策劃機構是成都錦城藝術宮,2008年,錦城藝術宮獲得了楊麗萍的新作《藏迷》的全國巡演的代理權。錦城藝術宮憑藉着這部優秀的劇目在全國演出市場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錦城藝術宮能夠開發自身的西部聯盟資源,聯手東部聯盟,並與保利院線合作,最終在全國創造了令人歎爲觀止的演出成績。

(三)中國戲劇演出製作及運營機構注重與院線劇場的深度合作

孟京輝、賴聲川、林奕華、田沁鑫、林兆華等一系列中國優秀戲劇導演的作品正逐漸成爲院線劇場炙手可熱的演出項目。以我國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的代表作《暗戀桃花源》爲例,2014年7月期間在保利院線下屬的多家劇場開啓了全國巡迴演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國國家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中國名牌演出機構也正在逐漸開發非本地演出市場。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代表劇目《茶館》多年來因演員多、佈景複雜等原因,無法開展全國巡演,2013年3月,保利院線與北京人藝採取了全程合作方式,將這部經典名劇帶到了深圳、武漢和重慶。《茶館》在深圳保利劇院、武漢琴臺大劇院和重慶大劇院獲得了巨大成功,演出成本控制與票房營銷找到了新的平衡點,這不僅是一次巡迴演出的勝利,而是開啓了北京人藝走出北京走向全國的新篇章。

由於區域觀衆數量有限,爲了能夠創造更高的票房成績和更爲廣闊的社會效益,國內優秀的演出機構和知名藝術家也把眼光放到了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重點文化城市之外。對於國內優秀演出團體和知名藝術家來說,院線劇場成爲他們非常重要的演出陣地;對於院線劇場來說,高質量的戲劇作品也爲劇院建設和當地市場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近年來,民營戲劇製作及演出機構爲了“求生存,求發展”也正積極開發全國演出市場,“開心麻花”系列演出在2014年7月至8月期間,在全國近10個城市拉開了暑期檔演出的大幕。對於民營演出機構來說,院線劇場成爲他們重要的市場構成,一部戲劇作品能夠進入院線劇場,就等於同時簽署了幾十場乃至上百場的演出訂單,院線劇場能夠積極有效地幫助民營戲劇製作及演出機構增加演出場次和演出收入。對於院線劇場來說,民營戲劇製作及演出機構出品的戲劇演出成本低,演出團隊更爲積極高效,演出內容更注重與觀衆的互動。

(四)院線劇場成爲引進演出的重要陣地

中國演出市場的欣欣向榮也贏得了國際演出運營機構的關注,中國院線劇場的運營平臺爲優秀國際劇目的“中國行”提供了可能。

院線劇場的連鎖經營體制將國際戲劇演出的高成本均攤到多場次的演出中,維持合理票價,使得更多的中國戲劇觀衆可以走進劇場。在院線劇場的國際項目談判過程中,多場次的演出訂單可以獲得優惠的批發價格。

隨着音樂劇這種新興戲劇樣式被中國觀衆理解和接受,國際優秀音樂劇作品已經成爲演出經營機構和院線劇場首選的引進演出。音樂劇曲調優美、內容通俗易懂、多爲改編自經典名著(名劇)、演員的演唱及舞蹈水準高、舞臺製作精良、口碑傳播及新聞宣傳容易引起關注。爲了使得引進的國外音樂劇演出進入良性的演出循環,平衡綜合演出成本,院線劇場已經成爲引進國外音樂劇演出的重要陣地。

2011年的美國音樂劇《媽媽咪呀!》、2012年的法國音樂劇《巴黎聖母院》、2013年的英國音樂劇《貓》以及多次訪華的韓國音樂劇《拌飯》在中國多個城市的巡迴演出中獲得了驚人的成績。

結語

近十年來,中國演出市場的飛速發展與極大繁榮令世界驚歎,各地政府爲了能夠提升本地的文化競爭的比較優勢,紛紛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文化藝術市場開發和文化藝術設施建設。劇場建成之後,經營與發展成爲了重要的課題。院線劇場的出現除了在硬件管理上實現了標準化與國際化,但如何策劃運營優質演出、如何開發本地演出市場、如何培養地區觀衆成爲院線劇場經營者們探討的課題。

伴隨着中國各地的演出劇場設施越來越完善,演出市場越來越活躍,戲劇巡迴演出將成爲演出機構(劇院、劇團、民營演出公司、演出中介公司)所選擇的重要演出運營模式。高品質戲劇作品走進院線劇場將創造出雙贏乃至多贏的經營局面:劇院團開發了全國演出市場,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得到更爲廣泛的認知,院線劇場獲得優良的節目,針對大製作的國外引進劇目可以分攤演出成本,演出營銷產生院線互動效益。

對於境內外演出製作和運營機構而言,中國院線劇場將成爲他們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平臺;對於中國院線劇場而言,選擇優質國際合作夥伴也將爲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院線劇場在當今中國演出市場中正在扮演着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院線劇場將成爲世界演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將改變世界演出市場的格局,併爲中外戲劇藝術家和戲劇演出製作及運營機構提供更爲廣闊的發展平臺。

標籤:市場 論文 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