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教育與經濟文化發展論文

論文2.29W

大學城建設與區域經濟相互結合,可促進產業集羣價值鏈整體的增值與轉型升級。

大學教育與經濟文化發展論文

在集羣與聯盟、網絡與競合視角下重點分析了三地大學城如何透過集羣與聯盟的耦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提升區域產業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研究認爲大學城與區域經濟聯動, 是推動區域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

新增長理論揭示了人力資本特別是專業化人力資本對一國或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而作爲專業化人力資本生產和供給主要部門的高等教育,對知識的積累、技術的進步和專業化人力資本的培養和提高作用甚大。因此,發展高等教育是明智之舉。

但經濟社會的存在決定了高等教育的內容和發展方向,高等教育不可能離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因爲不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科研創新,歸根到底,都要透過融入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來實現其最大功能和核心價值。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強調了專業化分工的知識積累對人力資本積累的促進作用。教育的專業結構如果與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相互適應,則人力資本積累的“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就會相互強化,這不僅有利於“邊幹邊學”的'人力資本積累,而且更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如果二者不能相互適應,則教育投入的一部分會成爲人力資本的專業轉換成本,從而產生資源浪費。

大學城的評價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問題。因爲大學自身定位不同,那麼他們的發展重點必然不同,必然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不一樣,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大學的校園擴建和多個大學的綜合建成的大學城他們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是不一樣。

發揮集聚功能,彙集高素質人才,吸引優勢高校入城發展。大學城不僅僅是本地高校的集聚地,更應吸納國內甚至國外名校的加盟。發揮大學城的輻射功能,滿足地方加快培養高素質人才、發展高等教育的願望和要求。

大學城除了常規性的高等學歷教育外,還可利用園區內師資和教育場所的共享優勢,舉辦各種形式的非學歷教育,特別是大學後續教育;也可藉助城內的辦學條件和潛在的培訓市場,吸納各類與地方經濟密切相關的國際技術、技能認證機構到城區內設立或聯合開設分支機構。

各類培訓機構在城區及附近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講座和學術交流,將加速中心城市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爲中心城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支撐。

大學城建設過程中產生的聯動效應和城區的開放性特點,使得城市文明程度得以提升,促進了區域文化事業的發展。新建的大學城一般是透過科學的規劃,可以在大學城內修建不同風格的建築,這比在老校區上建設要容易得多。新建校園的人文景觀使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在園區內整合、昇華,一方面可以陶冶在園區內就學的學生,培養其人文精神、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成爲所在城市的文化中心,吸引更多的市民和周邊地區的人羣來參觀,如果做得足夠出色的話,可以集教育,旅遊於一體。

現如今對於大學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目前理論界還存在着不同的觀點,不少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和闡述,由於闡述的角度不同其概念和內涵也有所不同。

北京大學吳志攀教授認爲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區域化趨勢[1],沿海地區展開教育資源競爭,以帶動人才戰略、技術升級和產業換代及文化發展。在以知識爲基礎的經濟背景下,教育被列入第三產業,高等教育的發展有可能也有必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研究北京地區高教發展的有利與不利條件以及高教向邊緣發展,向沿海發展,向企業教育和民辦教育發展的趨勢。

高等教育發展正面臨着新一輪資源配置,高等教育走廊和遠距離校區就是資源重新配置的表現。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以及與交通及通訊事業發展的相關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

宋宏教授則認爲大學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是教育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高等教育學等多門學科所一直關注的學術命題[2],也是當下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型躍升爲大衆化之際有關大學改革的實踐命題。我國的大學與區域經濟發展共生系統的建構需要從再造共生單元、創新共生模式、完善共生介面三個環節着力尤其需要以具有系統性的戰略思路和方案加以推動。

劉志民教授提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是:互動程度不高,表現在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以及區域產業結構升級乏力等方面[3]。

作爲社會管理者,政府應發揮其宏觀調控職能,爲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提供環境保障;高等院校應主動出擊,發揮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的主導作用;企業應積極配合,促使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良性互動機制的形成。

在大學與區域經濟發展日益緊密的今天,我們透過對大學與區域經濟發展相互關係的研究,從長三角地區的區域經濟現狀和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緊隨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趨勢,結合大學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例,採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與大學的互動關係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如何讓長三角地區大學更好地爲區域經濟服務、如何將長三角地區的教育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等問題,進而提出高長三角地區大學與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策略和建議,以達到區域經濟與長三角大學共贏發展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