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構建教學論文

論文2.23W

摘 要:高職院校應從高職生個體的價值需求出發,構建一個以生活爲導向的德育模式,以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德育的實效性。

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構建教學論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德育評價生活化

德育本源於生活,最終的目的也是爲生活服務,德性養成也需經由生活,因此,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院校只有採取實踐生活化德育模式,使學生走進豐富的生活世界,激發學生完美的生活需求,才能真正擔負起爲社會培養經濟建設人才的重任。

一、德育目標生活化

德育目標是德育體系的核心,它既是學校德育工作的起點,也是終點,起着動力、導向和調控作用。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要特別注意自身的特點 .

1.目標價值取向人本化

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社會主義勞動技術人才。高職院校德育的一切活動都要以人爲本,充分考慮到學生需要,即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內在最終尺度。

2.目標制定主體多元化

參與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目標的制定,除了傳統的權力精英們,還應該引進教師家長,包括學生自身等其他主體,並確保他們之間的多向互動。

3.目標實施載體生活化

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目標實施的載體應該貼近高職學生的實際,重視高職學生日常生活。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必須確保學生從鮮活的生活土壤吸收到最豐富的道德營養。

二、德育內容生活化

高職院校德育要吸引學生,必須重視生活化內容的構建。

1.立足現實生活,培養高職生的學習道德

學習是高職生生活中的重要一環。高職院校必須培養學生崇高的學習目標、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明的學習紀律。傳統高職院校往往輕視、甚至忽視高職生的學習能力培養,這對高職生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也極大地降低了社會對高職校的認同度。

2.認同戀愛現象,培養高職生高尚的戀愛道德

戀愛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高職生的年齡剛好是對此最爲感興趣的階段。因此,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對此宜疏不宜堵。我們應該着重培養學生文明的交往方式 ,如,尊重、自由、平等等;並追求求更高層次,如,人格完善、學業提高和自我實現等。

3.關注新興媒體,培養高職生良好的網絡道德

由於匿名等原因,高職生容易在網絡失範,因此,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必須引導高職生健康、文明上網,自覺維護網絡秩序,養成網絡自律等精神,不沉迷於網絡,讓網絡成爲最得力的工具。

4.引導職業認知,培養高職生積極的職業道德

就業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高職院校應積極主動地引導高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他們積極的職業道德,如,事業第一、艱苦奮鬥、團結合作等。

三、德育方法生活化

1.開展實踐教學,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高職院校應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注意尋找最貼近高職生的生活事例。課堂教學也應該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討論、辯論,使之更加生活化和有效化。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實踐育人的德育作用

社會生活可以讓高職生近距離體驗道德要求,認識道德作用,並最終形成社會道德,因此,高職院校可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作用。尤其是與對口企業的合作,能更快更有效地幫助高職生融入社會生活,成長爲一名合格的技術人才。

3.開展社團活動,發揮學生社團的德育作用

社團是校園生活中最吸引高職生的地方,因此,高職院校可透過指導學生社團,由高職生自主組織、自主管理、自行執行,這樣有助於高職生道德內化,有效提高高職生的道德水準。

4.建設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作用

校園文化無處不在,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高職院校要關注校園文化,發揮它的德育作用 .如,張貼名言警句、制定規則等,可以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形成相應的`道德行爲習慣。

四、德育評價生活化

1.評價主體多元化

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評價的主體應既包括教師,又包括學生、家長,甚至是社會和用人單位。這樣才能確保評價是全面的、具體的和深刻的,更接近生活的本來面貌。

2.評價方法多樣化

評價的方法既可引進學生自評,又可加入同學互評,家長髮言和教師總結,還可以加入用人單位的評價。評價的指標應該是靈活的,緊隨高職生的實際生活而變動 .

3.評價結果生成性

德育評價的結果不是爲了給學生分等級,而是爲了激發學生不斷調整自己原有的不恰當行爲,不至於走出校門後才發現自己有許多不爲社會和企業、他人所接納的缺點。

總之,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的模式建構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磨鍊,持續進步,最終提高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孫迎光。佔有化德育與生活化德育.道德與文明,2002(02)。

張國鋒。從德育生活化模式看大學生德育內容的建構.河南教育,2007(04):46.

王哲峯。生活化德育管理模式的建構與實踐.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07-09.

彭興富。論學校生活化德育模式的構建.求索,2004(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