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職學生人文素養基本狀況及發展趨勢論文

論文1.38W

【摘要】人文素養包括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是當代學生的基本素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人文知識、人文精神方面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未來發展趨勢上存在許多結構性的挑戰,由此,對中職學生加大人文素質的教育是當務之急。

中職學生人文素養基本狀況及發展趨勢論文

【關鍵詞】人文素養;中職傳統文化

人文素養是伴隨着現代科學、社會進步而生髮出來的一種概念。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在繼承和批判前人理論遺產的基礎上,創立起科學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揭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涵義,而人文素養正彰顯了人的主體性,是人“完整發展”、“自由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講,人文素養包括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是當代學生的基本素養,其核心是個人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終極關懷與思考,指向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文素養的提升不能依賴工具化評價標準,想要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發展、完整的人,而不是製造流水線式的合格工作產品,人文素養的教育必然要透過人文知識的傳授,而最終樹立起足夠的人文精神。進入21世紀,我國的`人文素養教育從逐漸興起到方興未艾,教育的對象也從大學,延展到中小學基礎教育,在隨着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扶持,而在近年來進入職業教育領域。中等職業學校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年齡又偏小,其人文素養的基本狀況、發展趨勢是開展人文教育所必須瞭解的前提,也是中職教育教學必然關注的話題。

一、中職學生人文素養的基本狀況

1.知識方面:整體有較大提升,對學業不夠重視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中職學生已經達到了人人有智能手機、人人能上網的水平。因此,學生的文化素質較之其前輩,有了飛躍式的提升。學生對於社會熱點、時政消息、乃至一些較爲偏僻的知識都有一定的掌握,教師依靠教材、教參和經驗已經不能夠有效控制課堂。同時,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語言不通的情況也大幅減少。但與此同時,中職學生對學業不夠重視,逃課、上課溜號、交頭接耳、乃至於公開頂撞、干擾老師上課的現象都有增加。在感興趣的事物上投入大量精力,對不感興趣的事物不屑一顧,成爲了學生們的“新常態”,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學習的成績,也造成知識結構的欠缺。2.精神方面:知行尚未完全合一,人格尚未完全穩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經歷了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在學校也繼續接受系統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對道德認識較爲全面,並從內心裏接納、認可道德約束。但在許多實踐情景中,中職學生並不能夠落實自己的認識。逃課、不尊重老師、作弊、欺騙家長、同學之間因小事而起矛盾是中職學生較爲普遍而典型的問題。當教師對學生進行談話、訓誡時,常發現學生們又表現得懂得事理,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自己“又闖禍了”表現出歉疚和惶恐。由於中職學生年齡較小,處在青春期,其心理活動複雜多變,對於向上、向善的人格培育了孺慕之情,但也會因爲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而轉向憤慨、逆反。因此,在精神方面,中職學生知行尚未完全合一,人格尚未完全穩定,這既是教育的難點,也是教育的機遇所在。

二、中職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趨勢

1.知識方面:泥沙俱下的碎片化知識21世紀是互聯網的世紀,在互聯網中成長起來的新時代中職學生,已經十分習慣使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式的思維來看待問題和學習知識。不可避免的,互聯網廣度無限而深度不足的結構會對中職學生的知識結構產生影響。此外,互聯網的共享合作機制會使得資訊蕪雜,中職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不足,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會出現真僞莫辨,泥沙俱下的新問題。由此,產生了向傳統文化學習、尋根的思潮。然而,在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小說、古風、架空、仿詩詞等與傳統文學似是而非的新文學現象,學生接納起來也樂此不疲,這正是網絡時代碎片化學習帶來的雙刃劍式的後果。2.精神方面當今中國處於“彎道超車”的追趕階段,其社會形態既有工業文明強勢生長的特質,又具有後現代特徵的消費、娛樂精神。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一代,包括大量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人文精神必然面對工業社會和消費社會的夾擊,從而在價值、態度、情趣上遭遇計算主義、效率至上、及時行樂等消極思潮的侵蝕。從社會的大環境上看,勤勞、勇氣、誠實、審美等人文精神生存的空間在縮小,這是教育必然面臨的問題,也同樣是開展教育的機會。

三、結論與思考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人文知識、人文精神方面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未來發展趨勢上存在許多結構性的挑戰,以及伴隨社會加速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由此,對中職學生加大人文素質的教育是當務之急。中國擁有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其包含的人文精粹十分豐富,在社會轉型衝擊每一個個體的今天,“整理國故”具有了新的意義。因此,中職學校教師應當積極以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爲工具,傳授人文知識,培育人文精神,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更要關注學生的人格形成。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師生關係上,構建和諧的人文關係,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以最終實現人的“完整發展”、“自由發展”、“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何鋒兵.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J].教育發展研究,2011(5):82-84.

[2]朱梅梵.人文素養培育:塑造完整自由和諧發展的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9(36):102-105.

[3]丁彥.中職學生行爲養成教育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7-28.

[4]錢發俐.中職教育呼喚人文精神的迴歸[J].思想戰線,2011(37):384-386.

[5]趙汝木,王崇光.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J].教育探索,2004(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