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論文

論文1.85W

篇一

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論文

隨着人們基本需求的滿足,教育問題成爲如今生活的一大需求重點,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問題,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重點探討了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幼兒園學前教育可以說是孩子進入學校之前的重要教育,能夠幫助孩子在最佳的教育時間得到培養。如今幼兒園不僅僅具有照看小孩的功能,隨着社會發展,還衍生出提前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職業功能,並運用心理學發掘孩子的智力潛能。然而,我國受封建教育思想影響較嚴重,許多幼兒園學前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重點論述此類現象,並結合幼兒學前教育需求及社會形勢,爲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以參考的建議。

1.幼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性的體現

幼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1)過早灌輸小學教育理念。在許多家長心中,“不能輸在起跑線”這句話成了衡量孩子成長的標準,而許多幼兒園也抓住家長的心理,以教學代替教育,將知識傳授代替智力開發,使得幼兒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過早地進行小學教學模式,嚴重影響幼兒身心健康,違背幼兒學前教育的宗旨。

(2)忽視孩子身心健康。許多幼兒園由於只看重孩子的成績結果,將每週的課程都安排得十分緊張,理論課更是琳琅滿目,其幼兒園根本功能已經喪失。對幼兒的心理教育、智力開發、身體鍛鍊等方面的無視,使得幼兒學前教育失去該有的效果及目標,幼兒的學習生活變得枯燥無味,難免產生身心壓抑。

(3)填鴨式教學。幼兒園學前教育,老師經常會要求幼兒要背誦古詩詞,掌握運算方式、認字寫字等,完全忽視幼兒階段探索知識能力的開發,使得幼兒失去探索知識的能力。對於學習失去應用的興趣,只是將其看做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日積月累會產生厭學心理,從而適得其反。

(4)對幼兒評價標準較單一。許多幼兒園對幼兒在園的表現評價較爲單一,只是評價幼兒硬性作業的合格與否,沒有相應多元化的評價,忽視幼兒全面發展,忽視幼兒的個體差異。

(5)融入小學紀律管理制度。在幼兒園學前教育過程中,許多幼兒被要求坐有坐樣、站有站樣,不能隨意亂跑,一言一行都要在老師的視線之中。這樣的管理模式,幼兒天真爛漫的性格完全被無情地壓抑,容易使得孩子失去活潑的性格,影響孩子的活力。

2.新時期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發展策略

(1)善於轉換思維對幼兒進行教育。將傳統的一對多的教育思維轉化爲多對一的教育思維,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比如給幼兒講文明禮貌內容時,我會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當有人隨意亂丟垃圾,你們會怎麼做?有的孩子說:“我會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有的孩子說:“我會等他走後撿起來。”有的孩子們說:“我會報警。”聽到學生這麼多五花八門的答案,我對孩子說:“希望你們永遠都要保持這種想法,還大自然一個綠色的環境,一起做大自然的保護者。”孩子們都認真點頭。透過這樣的轉換思維,學生充當情景角色,深入其中,探索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識,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2)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計劃生育的順利實施,使得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許多父母視孩子爲掌中珠,加倍呵護。這種照顧方式使得許多孩子以自我爲中心,做事不考慮他人想法,我行我素。幼兒園學前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想法,讓其學會尊重他人。例如定期製作山區孩子生活疾苦的視頻,讓孩子自覺發現生活上的不當之處,學會改變,做到與他人和睦相處,併爲山區小朋友郵寄禮品,互相做朋友。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孩子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也會尊重他人的想法,並與其他孩子分享與交流,愉快地和睦相處。

(3)加大教育部門對幼兒園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幼兒學前教育除了幼兒園與家長的努力支援外,也離不開教育部門的相關扶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教育部門應對當前幼兒園教育不得當的行爲進行相關管理與指導,使其走上正常教育管理行列。而且教育部門要檢查各幼兒園師資情況,抽查教師教學水平及心理素質狀況,對學前教育不適合的地方進行相關意見指導,調整幼兒園對幼兒學習的評價標準,避免出現小學化傾向現象,對不達標準的幼兒園進行相關的處罰措施,情況嚴重者責以停業通告。教育部門透過對幼兒園的明察暗訪,使得幼兒園加強自身,發現自身不足之處,及時彌補,爲幼兒學前教學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總之,對幼兒的學前教育不應該走入一種誤區,不要認爲越早越好、學得越多越好,也不要有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思想,必須根據幼兒發展狀況,因材施教,以挖掘幼兒學習潛能。

篇二

父母之愛子,必爲之計深遠。許多父母在選擇幼兒園時綜合考慮,多方打聽,並不僅僅爲教師是否溫柔有耐心,學校的設施條件好與不好,而是對教育理念的一種探尋與認可。而對孩子的學前教育的施行,更是有先見的父母尤爲關注的。

學前教育的最大意義不是爲點滴知識的提前打底,而是讓孩子在入學前和學校老師間培養起良好的默契,同時養成一些基本的習慣。

帶過孩子的家長會知道,孩子的言行會模仿身邊最親近的人,而家長的反應力,往往直觀地影響孩子的反應力,這當中的紐帶,就是互動關係。在孤單中成長,往往沉默寡言,而父母環繞家庭溫馨的孩子,卻外向開朗,這便是一種最有說服力的例證。很多人認爲,孩子的性格習慣是基於成長慢慢形成的,幼兒園的教育往往無差別。其實不然,事物的形態取決於初始之時,學前教育中的.綜合互動便是影響最大的時期。若教師一味地對孩子的渴求視若無睹,等於告訴他,教師是我畏懼的對象,但並不是我可以求助信任的人。而當教師對孩子的管束拿捏不好度時,會出現孩子太過散漫任性,或者畏懼高壓畏縮不前的兩極分化狀態。故而教師需要體察孩子的內心所求,及時糾正他們的一些不良習慣。很多家長喜歡小班教學,正是因爲小班教學能使老師有足夠的精力,在管控所有孩子的基礎上,能與其有更好的互動。而這一階段的引導性方向,就在於透過使孩子在幼兒園同老師和同學共同玩耍間,塑造其活潑陽光的性格,並能適應這樣的生活,從而避免其進入義務教育時,因爲不適應固定的教學範式,無法集中精力,無法順利將注意力轉移到對知識的吸收學習中,而出現在起跑線上落後於人的狀況。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亞裔家長特別是以中韓兩國爲代表,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吝惜成本。很難看出不上幼兒園和上過幼兒園的孩子的差別,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教育上投入的差別,必將映射在孩子的成績和長遠發展上。但不少孩子在家時,對父母的依賴性致使他們對獨立性成長方面有欠缺,比如獨自吃飯和適應每天有意識教學。舉例說明,大多數孩子在三至六歲,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禮貌方面就已能達到基本水平。但是正如單項頻道只對固定人羣開放,只有家人或鄰居能理解他們日常的表達。而進入幼兒園,便是給他們一個提前的機會,使他們透過自我意識明白該如何同別人交流,如何讓自己的想法獲得普遍性理解。曾看到過一項數據顯示,人在一節40分鐘課程中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普遍爲20分鐘。而孩子則更低,但經過幼兒園教育,他們能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從前延長許久。而一些諸如飯前洗手、排隊、端坐聽課、禮儀禮貌和安全教育等基本習慣的養成,對於許多忙於工作,將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輩撫養的家長來說有尤爲重要的意義。

曾經看到一個因教育上電視節目的家庭,父母的學歷中等,對於孩子的教育便異常抓緊,相對於同齡人,這個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能認識上千字,並開始學習基礎數學。但上幼兒園之時,老師卻發現這個被格外留意的孩子,比班上所有學生都沉默,甚至於想要盡力隱藏自己的存在,唯恐犯一點錯。細究之後才知,原來父親爲了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每天爲其制定一系列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時間,做不到便罰跪抄寫,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需要規則來約束孩子,尤其是正在活潑無所畏懼的年齡。可是斥責稍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也許從此有了陰影。從前帶學生出去郊遊時,小孩子好奇心大發,喝着飲料又想扔了買奶茶,吃着盒飯嫌味道差,擡手便扔了鬧着買烤串。一旁跟同的家長十分不滿,教育自己兒子道:媽媽每天不也是吃這樣的盒飯嗎。我心裏長了教訓,再一次組織出遊時,便同所帶的孩子約法三章,每個人離開視線之內必須先告訴老師,每個人有在我這裏25元的零錢預算,由自己問價格做打算,每個人餘下的錢發還自己。一天下來,他們果然不再出現胡亂浪費的狀況。這裏面我總結出的最重要的經驗,便是規則和嘗試。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嘗試,儘可能給他們一些嘗試的機會,我們可以做教導者和鼓勵者,但不應當做包辦者和標準答案限定者。不應當一再跟在他們後面,不論對錯,放馬由疆隨其意願去,最後做着老媽子的角色。而是應當有意識地做前瞻性的引導,在他們可能出界前,讓他們明白對錯和不能做的是什麼,在這個範圍之內,做錯了也沒關係,都是無關緊要的。但是教師要注意,不能擅露喜歡厭惡。同時,不要太過主動性地解決一些他們可以解決的問題,比如玩具拆解復原,當他們問問題時,可以引導告訴,但不應限制他們應怎麼做,或者直接代勞了。要知道,生活是多面的,像摺紙一般,拊掌便是另一種方法,並不是試卷一樣平面,一道題只有一個答案方法。於我們而言,引導和嘗試,纔是助力他們發展學習的直接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