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宏觀經濟變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論文

論文5.66K

摘要:面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商業銀行必須深入研究宏觀經濟變化對各利益相關者的影響,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應對策略,才能夠保證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並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選擇客戶、股東和員工作爲銀行利益相關者的主要代表,分析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它們各自的新特點和新需求,並分別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宏觀經濟變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論文

關鍵詞:宏觀變化商業銀行利益相關者影響建議

隨着社會的進步,判斷一家企業是否成功,不再單純用簡單的財務指標來衡量,而是要同時兼顧客戶、股東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面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商業銀行必須深入研究宏觀經濟變化對各利益相關者的影響,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應對策略,才能夠保證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並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按照一般的理解,企業利益相關者通常包括政府、社會、股東、客戶、員工、債權人、供應商等等,考慮到銀行的特殊性,我們選擇客戶(銀行債權人即存款人,也屬於銀行客戶範疇)、股東和員工作爲銀行利益相關者的主要代表,並把客戶分爲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含事業單位客戶),分析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它們各自的新特點和新需求,並分別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個人客戶需求多元化,需要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個人及家庭財富不斷增加使得代表資產和財富的商品需求快速增長,理財和投資需求不斷提高。從衆多銀行鍼對高端客戶推出私人銀行業務,到日益多元化的理財產品和消費手段,商業銀行在滿足財富不斷增加的個人客戶消費需求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應該看到,我國商業銀行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缺少個人金融產品區分度,產品研發“跟風”;缺少風險定價手段,風險管理能力落後;缺少基於生命週期的客戶關係管理,造成客戶資訊資源分散和浪費,這些問題都需要商業銀行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積極應對。爲此有以下建議。

1、加大對個人銀行業務未來發展亮點領域的.創新力度。個人銀行業務的增長潛力和利潤空間對於中國本土和外資銀行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各類商業銀行應充分考慮到自己的競爭優勢和所處的經濟環境,把握好這些機會。要依據國內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需求特徵構建包括債券、貨幣、股票投資組合、複合型結構化產品等在內的不同層次的理財產品,做到靈活多樣,覆蓋風險偏好各異的投資羣體。

2、根據不同客戶、產品建立不同理財渠道和處理流程,加大風險管理力度,擴大理財手段和消費方式。針對目標客戶對於銷售渠道不同的偏好程度,比較不同渠道的有效性,不斷提升銀行核心渠道的作用。用全局的視角來看待客戶關係管理,最大化的吸引和保留客戶,從而實現交叉銷售、升級銷售的機會,促進新產品推廣,增加銷售收入。

3、利用資訊技術和人才隊伍支援銀行業務發展。圍繞“資訊技術如何爲銀行提供業務支援”來搭建商業銀行的IT系統構架,用以滿足銀行數據的集中、客戶資訊文檔的處理、計算和存儲能力的共享,並充分利用數據挖掘等技術支援客戶細分、決策及產品研發,爲提升自身的分析水平和能力提供切實幫助。

二、企業客戶需求複雜化,需要綜合化解決方案

作爲市場競爭主體的企業,金融需求隨着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發生了很大轉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多樣化。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與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公司機構等批發性客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這就要求銀行能夠提供量身定做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二是脫媒化。隨着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優質大企業客戶可供選擇的融資方式越來越多,除了銀行貸款外,還可以透過股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直接融資方式進行融資,這些融資方式成本較低,對銀行貸款市場的衝擊越來越大。三是市場化。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興起和外資銀行的進入使銀企雙向選擇空間更加充足,客戶需求和銀行應對客戶需求由過去“一一對應”發展到“一對多”和“多對一”,趨向市場化。根據企業客戶上述新變化,商業銀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應對。

1、實行差異化服務,抓住現有優質客戶。考慮成本因素,商業銀行沒必要對所有客戶均提供同樣的金融服務,而應根據客戶對銀行貢獻度大小,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金融資源,以最有效的個性化服務爲優質客戶提供差別化服務,最大程度滿足客戶需要,贏得客戶滿意,培育自身的高價值忠誠客戶羣體。

2、關注新興行業和新型企業,不斷挖掘新的優質客戶。在深化現有優質客戶的同時,商業銀行還應積極主動地爭取發展新的優質客戶,對成長性較好的新興行業和新型企業,從一開始就與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透過各種金融手段鞏固合作關係。加大對新興客戶羣的拓展力度,分享這些企業快速成長的成果,是新形勢下公司客戶策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3、滿足優質客戶金融需求,構建新型銀企關係。構建新型的以經濟利益爲紐帶的銀企關係,必須依賴於商業銀行自身的業務品種和技術手段,依賴於商業銀行對優質客戶需求的響應能力。針對各類優質客戶的金融需求,商業銀行應當設計個性化的服務方案,把能夠滿足優質客戶需求的新舊金融產品“打包”,一攬子地提供給優質客戶,並透過簽訂銀企合作協議等方式把銀企關係固定起來。

三、股東要求日益提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新的形勢下,商業銀行投資者或者說股東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具體來說,一是股權結構更加分散化和多元化。大部分商業銀行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成爲公衆持股公司,這使得其股權結構進一步分散,並導致不同類型的股東利益日益多元化。二是股權流動性和開放性增強。在銀行股權市場上,中小投資者更注重買進賣出銀行股票,從中賺取每筆交易的差價,而忽視了銀行的長期績效,這就導致商業銀行股權流動性和開放性進一步增強。三是股東參與公司治理更加制度化和公開化。上市公司要定期公佈經營業績,並及時披露公司經營管理中的重大事項,這就使得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渠道更多,而且更加制度化和公開化。四是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相比於其他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有強大的分析能力,更注重發掘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對公司治理參與也更加深入。因此,銀行要比以前投入更大的努力,來滿足股東們不斷提高的要求。

1、將股東價值最大化作爲銀行各項經營活動的核心目標和價值基礎。股東價值的增加,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銀行淨資產(股東權益的賬面價值)的增加,二是銀行股票市值的提高。前者要求銀行提高經營效益,不斷增加當期盈利和累積盈利;後者要求銀行具備良好運作和未來發展潛力,給證券市場投資者以良好的預期,導致銀行股票的市場價格上揚。實際上,各類考覈評價指標,最終的出發點都是爲追求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因此,要積極探索和建立各種圍繞以效益爲核心的內部考覈和評價指標,把所有的工作都真正放在追求效益上來。

2、進一步完善股份制商業銀行董事會制度。在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中,董事會承上啓下,是聯繫股東和公司高管層的樞紐部門。特別是隨着股權多元化發展,董事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未來董事會的建設要平衡各方利益,一方面要加強董事會的獨立性,避免內部人控制;另一方面要提高董事會的效率。

3、發揮機構投資者作用,建立和提高有效的資訊披露制度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透明度。根據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相匹配的原則和資本僱傭勞動觀點,可以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發揮其在公司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督方面的積極作用。股份制商業銀行治理框架應當保證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與銀行有關的全部重大問題,透過建立完善的報告制度和資訊流動制度,及時準確地提供銀行風險變化資訊,推動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完善。

四、讓員工滿意,需要採取綜合性措施

在當前我國銀行業人才,特別是熟悉我國金融政策環境法律知識人才短缺的情況下,外資銀行業務的急劇擴張,致使中資銀行、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核心員工大量流失。統計數據顯示,在一般行業中一般工作人員的流動率爲9.1%,專業技術人員爲13.1%,技術主管爲10.1%,中層管理人員爲10.1%,高層管理人員爲6.4%。相比而言,銀行從業人員的流動率明顯高於其他行業。一般工作人員的流動率達10.7%,專業技術人員達20.2%,技術主管達20.7%,中層管理人員達13.3%。員工的流失,對中資銀行發展形成了很大的限制,是中資銀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綜合反映,需要採取綜合性措施。

1、加強銀行戰略管理,制定銀行長遠發展目標,在員工中間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中資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沒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形成發展過程,所以一般非常缺乏文化上的凝聚力。因此,中資銀行企業文化的形成可能更需要一種從上到下的推動建設過程來形成。企業文化是銀行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多數中資銀行所缺乏及亟待加強建設的,需要自上而下長期建設,才能形成適合銀行情況的良好企業文化。

2、進行崗位梳理,明確崗位目標,做好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和員工知識能力培訓。新的經濟形勢要求,銀行的經營方式和營利模式將發生巨大改變,理財、衍生品交易、投資銀行、私人銀行等將逐漸成爲銀行的主要業務,這些知識不能僅僅依靠以前經營經驗的積累獲得,必須透過系統的培訓才行,要注重擴大員工培訓的覆蓋面,增強員工培訓的針對性。

3、要建立適合中資銀行的績效考覈體系。傳統上,中資銀行考覈主要依據行政級別進行,工資水平的高低、佔用資源的多少基本上是和行政級別進行對等。由於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和缺乏財務成本基礎數據,中資銀行績效管理仍處於較落後的水平,必需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適當縮小中、外資銀行之間收入差距,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之間目前存在不小的收入差距,如果不將差距縮小到一定程度,還是難免員工流失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強、劉彥、武次冰:利益相關者行爲對商業銀行業績影響的實證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2).

[2]趙嶸:論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J].經濟論壇,2008(24).

[3]楊羣:戰略投資者參與銀行治理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拓展[J].新金融,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