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對策的思考論文

論文1.55W

社會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衆化教育轉型成爲大勢所趨,高等教育的規模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大學生人數迅猛増加,而當代大學生又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生力軍和後備人才,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素質如何,是當前教育界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大學生要面對不同的羣體處理相對高中時期較爲複雜的人際關係,更要在大學尋找自己的角色定位。大學生肩負着社會、親人的期望,實現自我成功的慾望也異常強烈,同時其心理髮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種現實與心理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下是筆者對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關於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對策的思考論文

1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1環境變異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問題

由於生活環境、學習條件、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變化,大學生入學後很容易產生多種適應性心理問題。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便茫然無措,產生挫敗感、自卑感和焦慮情緒。這個問題很容易在學生剛進入大學後的一段時間產生。

1.2戀愛與性方面的情感激盪問題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考慮問題比較簡單感情容易衝動,在如何處理戀愛的問題上常常感到困惑,以致引起心理失調。另外,在性心理方面上許多大學生對性知識缺乏健康、科學的認識,出現性認識偏差,以至於產生諸如單戀、對身體變化過分關注、性早熟等一系列問題。

1.3人際關係問題

所謂人際交往,是指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過程,是透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處於青少年期的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與穩定的關鍵時期,他們與人溝通,渴望被人理解。但是,有些同學由於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致使人際關係不和諧,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情緒;有些同學由於口頭表達能力差,缺乏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思想的勇氣,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有些同學由於家境貧困或成績不夠理想,也不願意與人交往,因而感到孤獨、寂寞,認爲生活空虛、無聊、乏味。這些都不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可見,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大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必備條件,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質量乃至身心健康。

1.4情緒問題

大學生入校後,社會角色的轉換引起許多的心理衝突。易出現的情緒困擾主要有:

1.抑鬱。主要表現爲對任何事都悲觀失望、意志消沉、內疚等。輕度的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而嚴重的往往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焦慮。通常包括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罪惡感的増加等。有些同學在入校之後發現大學並非是像他們憧憬的那麼美好,開始感到失望,過分擔心將來,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3.自卑。常表現爲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而這些大多是由於缺乏社交能力,學習及戀愛遭受挫折,家境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2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21普及心理學知識,奠定心理教育的基礎

普及心理學知識有利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瞭解自身的心理狀況和特點,也有利於加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高校應透過進修、培訓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心理學知識的教育和再教育,使他們能更準確地把握教育對象,提高教書育人的效果。目前我國高校開展心理教育最大的困難是缺乏受過專門訓練的教育者。爲了儘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據現有的人員實際採取邊工作邊學習的形式,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對於大學生,可以透過開設心理學課程,舉辦心理學專題講座,利用各種傳媒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學知識。開設心理學課程可以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心理知識,瞭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學會心理調節,保持自身的心理衛生,塑造自身健康的人格。目前各高校開設的心理學課程主要有“大學生心理學”、“青年心理學”、“大學生心理衛生”、“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心理學講座是當前一種有效的心理教育形式,它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內容,如對新生可舉辦“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專題講座,對中年級學生可舉辦“心理健康與成才”專題講座,對畢業生可舉辦“擇業前的心理準備”專題講座等。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宣傳陣地多、宣傳形式靈活等優勢,廣泛宣傳心理學知識,拓寬心理教育渠道。

2.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造心理教育的氛圍

校園文化是大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它對大學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其中心理教育功能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離不開校園文化。在新的世紀,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提高校園文化品味,増強校園文化心理教育功能,是當前高校面臨的新任務。校園文化在高校中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教育,規範自身的行爲。健康的校園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鍛鍊大學生的意志,形成樂觀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也有助於培養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高校應結合新時期的特點,充分發揮自身文化氛圍濃、人才雲集的優勢,開展豐富多采的校園文化活動,並注意突出校園文化的心理教育功能,爲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氛圍。目前,許多高校正在舉辦的“藝術節”、“科技節”、“文化節’、“文學節”、“體育節”等活動都是很好的校園文化形式,很受大學生的歡迎,它們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課堂教學在育人方面的不足,也是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3廣泛開展知識宣傳,普及心理衛生常識

注重多種形式的心理素質教育輔助活動,可透過給學生開辦講座的形式告訴青年大學生心理上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以及預防和矯正辦法。也可利用牆報、廣播、電視、報紙、小冊子等多種形式的媒體和手段讓學生初步瞭解自己的心理,掌握和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應對挫折、表達思維和情緒的能力,以及各種心理求助的能力。有效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活動可以及時疏通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衝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

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調查與研究工作,做到心理問題及早預防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爲了對學生心理狀況有一個全面的瞭解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來源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心理問題研究。採取積極、主動的辦法和措施處理好可能出現的情況。我校每年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測試系統對學生進行測試,從中篩選出有症狀的學生,主動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診斷。根據面談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初期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