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濟源市農村產權法制改革不足及推進建議論文

論文2.97W

一、濟源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濟源市農村產權法制改革不足及推進建議論文

1、主要做法。

(1)健全體制機制。成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市委副書記、分管金融、土地、城建、農業的副市長任副組長,金融辦、國土、農業、林業、住建等相關職能部門爲成員。各職能部門、鎮(街道)和行政村也相應成立了改革工作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實施和監督本單位的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建立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臺帳管理制度、工作督查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推動機制,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2)規範操作程序。一是出臺《濟源市農村產權確權工作流程》、《濟源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導具體工作推進的規範性檔案,確保改革工作符合政策要求和法定程序。二是理出“七步 56 字工作法”並在全市推廣實施。即:成立機構,制定方案;宣傳動員,開展培訓;收集資料,確認權屬;實地調查,測量成圖;張榜公示,填寫表證;整理資料,分級建檔。

(3)試點先行。堅持區分輕重緩急、因地因村制宜、分步組織實施,在試點基礎上以點帶面、紮實推進。在改革試點的佈局上,重點突出不同地區試點在不同地區的代表性和試點結果的可推廣性。如:在全市選取了 10 個行政村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按照“有法依法、有政策按政策”的原則,兼顧集體與經濟組織成員的切身利益,積極開展資產清理覈實、資產量化折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組建等工作。

(4)堅持問題導向。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梳理歸納出羣衆關心的39個土地確權熱點問題,如家庭承包方的代表如何確定?

農戶流轉的家庭承包地如何確權?對出嫁女和入贅男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登記?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解決辦法;結合政策法規,編寫出《濟源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知識問答》,讓基層幹部在推進確權頒證工作中有據可依,讓羣衆明白確權頒證工作的內容、流程和意義。

(5)完善配套政策。一是搭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2014 年 5月,河南省首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在濟源掛牌。該中心實行監督管理、交易規則、資訊發佈、交易鑑證、收費標準、平臺建設“六統一”管理模式,建立覆蓋全市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二是創新農村金融改革。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援農業發展,制定了《新型農村社區房屋抵押融資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管理辦法》等;探索土地與農村金融結合的“土地信託”模式。濟源市與中信信託公司合作成立“中信-濟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合信託計劃”,是河南省首單土地流轉信託項目

2、取得的成效。

(1)明確了農村“六權”歸屬。2014 年底,全市“六權”確權頒證已完成 83.19%.其中,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確權頒證已全部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完成 78.2%,宅基地上房屋確權已完成近6萬戶。透過確權頒證,解決了農村產權明晰問題,實現了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使長期難以流轉的生產要素實現了流轉。

(2)培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確權頒證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土地流轉,培育了一大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股份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進了良種良法的示範應用,提高了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目前,濟源市耕地流轉率達 83.9%,53 個村實現了整村流轉,千畝以上的種植大戶 21 個。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 780 家,農業龍頭企業 57 家。

(3)加速了農業產業化進程。透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爲高效農業、設施農業規模化和都市農業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特別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成立,建成覆蓋全市的農村產權交易網絡,爲大中型企業介入農業提供了便捷規範的服務平臺。

二、濟源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產權評估機制不健全。

目前針對農村市場的專業評估機構較少,加之符合農村特點的評估指標體系尚未建立,農村產權評估難度較大,評估收費普遍偏高。由於正規評估機構收費較高,一些村在推進股份經濟合作制時沒有能力承擔高額的評估費,導致評估中缺乏科學度量標準,主觀判斷成分多、隨意性大,產生估值不準的問題。

2、產權交易平臺不統一。

目前涉及農村產權交易的部門較多,土地、農業、林業等部門都有自己的交易流轉平臺,普遍存在資訊發佈渠道有限、交易範圍小、交易總量小、交易規則不統一、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增加了產權交易成本,制約了農村產權交易發展,影響了農民透過產權流轉增加財產性收入。

3、部分農村產權主體不明晰。

因歷史、主觀等原因,部分產權在確權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由於繼承、分家、結婚等原因,存在一些一戶多宅及不符合房屋建設標準的現象;由於農村人口更迭、以前產權意識淡薄等,造成農村房屋的權屬不清,歷史遺留問題較多。

三、推進濟源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相關建議。

1、培育和發展農村產權評估機構。

制定前瞻可行的產權評估指引,透過市場交易的試錯更正,最終形成具有市場公信力、客觀反映產權價值的評估標準和體系。要發揮評估的關鍵作用,必須注重兩個認可。一是注重農民認可,可透過行業部門出具指導性意見和評估辦法,農民、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民主討論自評,決定資產價值;二是注重金融部門認可,在羣衆自評的基礎上,讓金融部門全程參與,認真參與資產評估覈定,並最終認可評估結果。

2、建立統一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建立統一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指標、農村房屋租賃、農村集體經濟股權轉讓、農機具交易、知識產權轉讓等各項農村產權交易統一到一個平臺上,不再重複建設各職能部門的交易平臺。加快本地產權交易平臺與其他地市、省級產權交易平臺聯網執行,實現資訊共享,推動農村產權在更大範圍的交易流轉。

3、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

建議設立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用於補償因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產生的不良貸款損失,市財政給予適當補助。鼓勵和支援已經出臺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相關辦法的農業銀行積極開展相關業務,鼓勵和引導各商業銀行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金融服務。探索農民合作社聯合會擔保貸款機制,培育發展農村互助擔保。

4、建立健全風險共擔機制。

要確保農村產權經濟價值的實現,風險共擔機制的建立是必要保證,可以借鑑成都和重慶的成功經驗。成都成立了“現代農業發展投資公司”和“小城鎮投資公司”,用政府有限的啓動資金撬動金融及社會各方面的資金投向現代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慶的“八大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改革的快速推進。濟源除了充分發揮好“土地信託”模式的優勢外,可以根據實際成立農業融資擔保公司,開展抵押擔保業務,從而撬動銀行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