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探討分析電梯安全與事故論文

論文2.63W

【摘 要】目前我國在用電梯保有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並且還在快速增長,但是人員、管理、技術、服務等資源嚴重缺乏,造成電梯事故頻發,乘客傷亡事故劇增,使電梯成爲社會輿論持續關注的焦點。面對這令人堪憂的行業現狀,我們急需加大電梯安全知識的宣講力度,提高公衆安全意識,減少事故,提振公衆對電梯安全的信心。

探討分析電梯安全與事故論文

【關鍵詞】電梯;安全;事故

1.電梯是安全的

電梯是高層建築不可缺少的垂直運輸工具,長期地頻繁的載人或者貨物在空間上上下下的執行,必須有足夠的安全性。爲了確保在執行中的安全,它即有一套機械安全保護裝置,還有一套精準的電氣安全保護裝置,兩者結合,共同組成了完善的電梯安全保護系統,充分保障了電梯的安全;同時電梯作爲一種特種設備,有一系列的國家安全標準和安全規範,爲電梯的安全執行又多了一份法律途徑的保護。

1.1電梯是一種高安全係數的機電設備

電梯作爲特種設備,爲防止發生使用人員、電梯維護或緊急操作相關的事故的危險,從保護人員和貨物的觀點,我國制定有乘客電梯和載貨電梯的安全規範GB7588-2003 《電梯製造與安裝安全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爲電梯的安全執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該規範也爲設計人員提供了相關設計準則,爲後期電梯的安全執行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2.電梯事故分析和預防

電梯作爲特種設備,儘管國家出臺有各種安全規範標準,從設計製造到安裝,嚴把電梯質量關,預防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者安全意識淡薄,維保單位對設備的維護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事故頻頻發生,甚至呈現上升趨勢。

2.1電梯事故的分析

電梯事故的種類按發生事故的系統位置,可分爲門系統事故、衝頂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據統計,各類事故發生的起數佔電梯事故總起數的概率分別爲:門系統事故佔80%左右,衝頂或蹲底事故佔15%左右,其他事故佔5%左右。門系統事故佔電梯事故的比重最大,發生也最爲頻繁。電梯事故的種類按發生事故的系統位置,可分爲門系統事故、衝頂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門系統事故之所以發生率最高,是由電梯系統的結構特點造成的。因爲電梯的每一執行過程都要經過開門動作過程兩次,關門動作過程兩次,使門鎖工作頻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門鎖機械或電氣保護裝置動作不可靠。若維修更換不及時,電梯帶隱患執行,則很容易發生事故。衝頂或蹲底事故一般是由於電梯的制動器發生故障所致,制動器是電梯十分重要的部件,如果制動器失效或帶有隱患,那麼電梯將處於失控狀態,無安全保障,後果將不堪設想。要有效地防範衝頂事故的發生,除加強標準的完善外,必須加強制動器的檢查、保養和維修。

2.2電梯事故的預防

電梯事故的發生有時看似偶然,其實有其必然性。電梯事故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掌握其規律,事故是可以預防的。比如墜落事故,許多事故類型、發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層門可以開啓或已經開啓的狀態下,轎廂又不在該層時,誤入井道造成墜落事故,如能吸取教訓,改進設備使其保持安全狀態,可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預防電梯事故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技術和管理3個方面的工作。

(1)教育工作是指透過教育和培訓,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目前實施的電梯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覈管理辦法,就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知識更新教育也是培訓內容之一。

(2)技術工作是指對電梯設備、操作方法等在設計、製造、安裝、改造、維修、保養、使用的過程中,從安全形度應採取的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有:執行國家專業標準,滿足安全要求;產品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提高安裝質量,堅持驗收、試驗標準和檢驗標準;安裝維保人員有完好的安全裝置和防護裝置;做好維修保養工作,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部件或電路,及時予以技術改造,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3)管理工作是指國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門制訂和頒佈的有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企業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都必須予以認真貫徹執行。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機構,明確安全管理人員的職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組織學習有關法律、法規,使作業人員瞭解、掌握、執行標準;制定安全計劃、開展安全活動,對電梯事故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3.結束語

面對不容樂觀的電梯安全形勢,必須加大公衆的電梯安全教育,提高電梯安全使用意識,將事故率降到最低。 [科]

【參考文獻】

[1]吳國政.電梯原理?使用?維修.電子工業出版社.

[2]GB7588-2003《電梯製造與安裝安全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