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建議論文

論文1.11W

美國著名的政治哲學家沃爾夫(f)在《大學的理想》一書中認爲:“既然所有政府的合法權利都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那麼所有與學生有重要關係的決策都應該徵求學生的意見”。這爲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供了一個基本依據。當前,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本文擬透過分析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現狀,提出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政策建議。

關於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建議論文

1、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必要性

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對於維護學生自身的合法權益、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以及順應高等教育轉型發展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維護學生自身合法權益的需要

依法維護學生自身的合法權益是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基礎。在我國,特別是2005年教育部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和完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組織形式,支援和保障學生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這一條例的頒佈爲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供了法規保障。同時,在當前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新形勢下,學生參與高校管理也成爲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學生作爲高校的主體構成之一,參與高校管理體現了其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學生有權對學校重大發展戰略規劃等提出自己的建議,並能夠依法維護涉及學生自身的合法權益,比如教學改革等決策,同時透過監督學校黨政權力的行使來履行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充分實現自我的價值。

1.2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需要

高校的持續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高校管理體系。大學內部治理結構要求構建學校內部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學生和教職員工,共同參與大學管理,形成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大學治理體系。這表明,治理理論充分肯定了學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從治理的角度來看,學生作爲大學內部治理的主體性力量之一,對於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生透過參與高校管理,可以準確瞭解學校的治理狀況,與高校的管理人員、教師共同探討大學內部治理的方法途徑,用親身體會評價大學內部治理的成效,不斷提升大學內部治理的水平。而且,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學生主體的治理價值,使得學生這個治理主體的作用得到切實的發揮,從而推動多元治理,進一步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

1.3順應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需要

當前,隨着學生參與高校管理領域的增多和覆蓋面的擴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既是學生服務高校發展大局的重要責任,也成爲了實現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有效切入點。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是在高校的人才培養等職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高等教育發展方式的轉型來看,我國高等教育已從以往的外延式發展逐步進入到以提高質量爲核心的內涵式發展的轉型階段。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及教育質量,達到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高等教育結構,從而推動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同時,學生參與高校管理也符合了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的轉型,從一元、單向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轉型,透過多元化方式,擺脫“被動的客體”這個身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生參與高校管理面臨的困難

2.1對學生參與管理的認識有待提高

雅斯貝爾斯曾說過:“大學的理想要靠每一位教師和學生來實踐”。這充分肯定了學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體性地位。但是,受傳統教育管理理念的制約,高校中的行政管理者及教師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生在參與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視了學生在高校管理中所應具有的主體地位,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在我國高校內部管理中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此外,從學生自身方面來講,學生的責任意識、權利意識還比較薄弱,“主人翁”的積極性不高,且大多數學生缺乏對高校管理目標的認同感,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對參與高校管理的意識不強,認爲參與高校管理是學校領導和老師們所應做的事,與學生自身無關。

2.2“以生爲本”的民主參與環境尚待深化

管理人員、教師以及學生作爲高校的三大主體,在高校內部管理中應是一種平等和諧的關係。但是,長期以來,受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官本位”、“師道尊嚴”等思想觀念的影響,高校內部管理中行政權力氾濫,學生權力被忽視,學生通常處於不平等的地位,導致學生缺乏興趣來參與高校管理。此外,中國的文化傳統與政治體制十分強調社會本位的價值導向,政府出資辦學,人才培養需着眼於國家的計劃和宏觀調控,滿足於社會、政府的需求。除了政策法規做出明確規定外,學生個人的特殊需求是不會被考慮和支援的。因此,在實際的高校管理中,學生一直處於弱勢地位,“以生爲本”的教育觀念得不到貫徹,民主的參與環境也得不到保障。2.3對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信任與互動不足學生作爲大學中的主體之一,在參與高校管理中長期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而這種“尷尬”主要是由於缺乏對參與主體——學生本身的信任。大多數高校管理者及教師只是把學生當作大學中的“受教育者”、“學習者”等這樣的一個身份主體,認爲學生在參與高校管理中存在着因年齡、知識結構欠缺而帶來的考慮問題不成熟、眼光不長遠等不足,且學生在校時間短暫,不能夠充分了解學校發展的方方面面,也就提不出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建議,這些都充分表現出對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缺乏信任。此外,學生也普遍存在着對自身能力的不信任,認爲自己在高校管理方面缺乏經驗,實踐能力不足,且認爲高校管理者不可能聽取自己的意見,也就不願意參與到高校的決策中去,這些不信任也就導致了學生與高校管理者、教師之間缺乏互動,學生也就不可能充分的參與到高校管理中去。

2.4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制度保障有所欠缺

雖然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但是卻缺乏有效的保障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相配套的制度。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學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種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制度造成了“上傳下達”的管理模式,阻礙了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有效性。此外,我國現行高校也缺乏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具體制度,雖然現行的法律規定了學生參與的'權利,但是有關如何去參與、參與的內容及程度等都沒有做出明確、具體的說明。大學中也沒有相關的條例來說明這些問題,即使有的大學章程中對學生參與高校管理作了簡要規定,而這些簡要規定卻也不具有多少可操作性,無法起到保障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作用。

3、完善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機制的政策建議

3.1加強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引導機制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提高對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認識,首要的、基礎的、長遠的工作還是要加強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引導機制,樹立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正確認識。首先,引導機制要注意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高校中的管理人員及教師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承認學生在參與高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正視學生在參與高校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其次,引導機制要注意把握科學的方法。根據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採取正確有效的方式對學生參與進行合理的規範和引導,增強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後,引導機制要注意提高學生主體的參與能力與自身素質。結合學校的辦學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參與水平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參與管理的意識,充分發揮學生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參與性。

3.2創設“以生爲本”的民主參與環境

《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要採取學生爲中心的新思路以及新模式,國家和高等院校的決策者應把學生及其需要作爲關心的重點。因此,要發揮學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就應切實樹立“以生爲本”的管理理念,營造“以生爲本”的民主參與環境。首先,創設“以生爲本”的民主參與環境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學生的訴求。“以生爲本”就是以學生的需求爲本。在參與高校管理中,高校管理人員及教師要注意貼近學生的心理和生活,採取最貼近學生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在參與高校管理中的各種心理和需求,並及時給予理解和滿足。其次,“以生爲本”的核心就是激發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興趣。利用參與高校管理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創設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去參與、去表現;最後,要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參與權,合理地分享權利。在涉及學生利益和學生所關心的管理事務上,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及建議,並及時向學生提供反饋意見。

3.3建立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信任與互動機制

學校對學生的普遍信任是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參與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參與工作充分信任的基礎上。因此要促進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必須建立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信任與互動機制。首先,要建立起學生與高校管理人員、教師之間的相互信任關係,首要的任務是要增強學生的參與知識與能力。學生要重視自身能力建設,努力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提高參與能力。同時學校也要多提供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爲學生更好的理論聯繫實踐創造機會和條件;其次,在參與高校管理的過程中,高校管理人員及教師要學會尊重和賞識學生,消除學生與高校管理人員、教師之間的隔閡。教育者不能無視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而認爲自己比學生優越,對學生耳提面命,不能與學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最後,在信任的基礎上,要拓展高校管理中的管理人員、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形式,加強主體間的溝通與融合,及時瞭解學生的參與情況,鼓勵學生對高校管理的各項事務提出不同的意見及建議。

3.4完善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保障機制

完善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保障機制,對於促進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推動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有效實施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義。因此要促進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必須完善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保障機制。首先,建立健全學生參與的規章制度,增強對管理人員及教師的約束力。根據學生實際參與情況,修訂具體的有關參與的規章制度,對學生參與的內容、層次、方式等做出明確說明,爲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供明確的制度依據;其次,建立合理的組織管理形式,改變以往強制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透過學生組織協調學生與高校管理人員、教師的利益關係,使學生能夠有機會、有組織來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及建議;最後,把學生參與與學校的日常管理相結合,將學生參與融入到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透過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實學生參與的各項內容,從而加強學生參與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