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提高教師情感教育能力的必要性與方法論文

論文2.67W

論文摘要:在我國學生心理危機日趨嚴重的形勢下,教師應對處理學生情感問題的能力亟待重視和提高。同時,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三種提高情感教育能力的有效方法:情感交流方式的有效運用,情感教育過程的科學設計以及教師創造力的培養。

提高教師情感教育能力的必要性與方法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育;心理危機;情感教育;方法;個案研究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在書中提及:“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爲一個幸福的人!並讓每一個人都能幸福的度過自己的一生,現在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爲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由此可見,教育必須跳出狹義的學習“知識”的範疇,學生才能全面發展,教師必須懂得體會“人心”,學生才能收穫幸福,教育必須注重提高教師情感教育能力,教師纔能有效應對學生心理問題。

爲了進一步瞭解如何纔能有效提高教師情感教育的能力,筆者選定一位優秀英語老師的個案進行研究,對其開展情感教育的整個過程做分析歸納,並總結出三種有效提高情感教育能力的方法,即情感交流方式的有效運用、情感教育過程的科學設計以及教師創造力的培養。希望基於個案的研究,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點借鑑。

一、提高教師情感教育能力的必要性

(一)應對日趨嚴重的學生心理危機

現今我國學生普遍缺乏幸福感,據調查,存在個人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近年來呈快速上升趨勢。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面,比如:學生要面對日趨嚴重的升學就業壓力,部分學生還要面對父母感情不和甚至離異等家庭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在學生身上的具體表現就是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疲勞、不自信等,比較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暴力或自殺等極端行爲。面對目前學生紛繁複雜的心理現狀,考慮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必須對有情感和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有效有針對性的情感教育,幫助他們保持一種良好的生活學習狀態。可是,由於現今的學校教育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頗深,與學科知識教育能力相比,我國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開展情感教育的能力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進一步提高。

(二)科技進步轉變教師職能

古人云:“師: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在傳統觀念中主要把教師職能歸結爲傳授知識,由於受此觀念影響,長久以來一位“好老師”的標準總是和其學生的成績劃上等號,以致我國的教師教育也一味只注重教師個人學識能力和品格修養的提高。但是,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網絡全球化的實現,已經徹底打破了學生單一地從老師、從書本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今後很有可能會逐步被高科技所取代,“老師是知識權威”的傳統理念也會被打破。一方面,不斷有更多的學生正在向老師的知識權威發起挑戰;另一方面,向老師發出心理危機信號、希望得到情感救助的學生的數量也在猛增。順應這種時代局勢和學生需求,學校教育開始提倡以人爲本,教師職責和工作重心開始逐步轉向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換句話說,今後優秀教師的標準以及教師素質的培養方向,除了個人學識和修養以外,還必須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溝通能力和對學生開展必要情感教育的能力。

二、個案研究提高教師情感教育能力的方法

“化解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恐懼”①的個案主要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詳述了某小學英語教師張愛勤透過開展有效的情感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小P克服恐懼的成功經歷。

(一)情感交流方式的有效運用

對話、眼神、表情、傾聽、肢體動作等都是人類表達和傳遞情感常採用的方式。這些多樣的情感交流方式也常被教師用來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開展情感教育,治療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危機。以下將着重對個案中張老師所採用的兩種情感交流方式(對話和眼神)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它們各自的特點以及功能。

案例:對話

第一次,張老師抓住課堂外一次與小P閒聊的時機,圍繞小P對自己以及英語學習的態度展開了一次輔導性談話。談話中出現一些反應小P內心活動的行爲語言,包括:點頭,羞澀,沉默,搖頭,眼光中流露出委屈等。

第二次,張老師在隨後的一節英語課上,圍繞“like”一詞與小P展開一次英語對話練習,並且小P的正確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案例中張老師正是透過先後兩次不同類型的對話有了對小P更深的瞭解,並在此基礎上幫助小P緩解對老師的信任危機。由此可見,對話作爲情感交流方式的一種,其優勢在於爲師生搭建一個平等互動的平臺,有效拉近師生距離,較直接地反應了學生的心理狀況,有助於老師及時準確地找到並解決問題。

案例:眼神

張老師課上要求學生舉手與自己對話練習時,自然地走近小P,用鼓勵的目光期待她。小P慢慢將小手伸出桌面……

可見,眼神交流不僅幫助張老師默默地鼓舞了小P,而且避免了言語鼓勵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有的不便。一方面,假如當時張老師直接點名要沒舉手的小P回答問題,顯然這對其他積極舉手的同學略有不公。另一方面,小P也會對毫無預兆的點名產生恐懼,反而會因爲緊張而回答不好問題,甚至心理危機有進一步加重的可能。所以說,此處眼神的運用,真可謂一舉三得。

縱觀以上對話和眼神的個案分析,可得啓示如下:第一,不同的情感交流方式,其特點和功能各有不同;第二,情感交流方式是教師開展情感教育活動的有效手段;第三,教師若能適時、恰當地選用正確的情感交流方式,將提高教師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二)情感教育過程的科學設計

教師開展情感教育絕不僅是任意簡單的聊天關心或說心裏話,情感教育也是學校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和學科教育一樣,有其明確的目的性,即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正因如此,教師必須像對待學科教學過程一樣地對待情感教育過程,對其進行科學嚴謹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目的的實現,否則就是無效的。縱觀個案發展的'整個過程,顯然張老師已經有了一番精心的預設,歸納分析如下:

案例:張老師對小P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設計

1.診斷原因:因不愉快的經歷,小P對老師產生恐懼心理。

2.明確目的:消滅恐懼,恢復小P對老師的信任及自信心。

3.選擇方式:以對話爲主。

4.設計實施步驟:1)先贏得小P對“我”的信任,再擴大到對全體教師的信任;

2)個別對話(緩解恐懼爲主)——課堂公開對話(增加信心爲主)。

由此,我們可以明確兩點:第一,對過程進行科學的預設是有效實現情感教育目的的前提保障;

第二,教師教育若想提高教師的情感教育能力,就必須加強教師對情感教育科學化的重視,使其上升到和學科教育一樣的理論水平。

(三)教師創造力的培養

與學科教育相比,情感教育對教師的創造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爲與理性的認知活動相對,人的情感是感性的,具有極端抽象性、複雜性和個別性。所以,面對不同的學生個體,教師必須開展因人而異的情感教育活動,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爲學生量身打造,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個案中張老師的創造力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教學資源的利用和對話的設計。

案例:教學資源利用中的創造力

張老師在對小P開展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多種不同類型教學資源。第一,是英語課:張老師與小P進行英語對話,利用學科教學的過程幫助小P克服恐懼,恢復了自信。第二,是張老師自己和班級同學:張老師透過自身的言行與同學們的掌聲,對小P達到潛移默化鼓勵和肯定的效果。第三,是小P的父母:張老師讓小P在校外也能得到進一步的關懷和愛。

個案中張老師積極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不僅善於將學科知識教學作爲一種情感教育的有效資源和手段,而且更不拘一格地把小P周圍的環境也作爲一種重要的情感教育資源加以充分的利用。

案例:對話中的創造力

(第一次)(第二次)

張:小P,喜歡學英語嗎?張:DoyoulikeEnglish?

P:……(點頭)P:Yes.

張:喜歡張老師嗎?張:Doyoulikeme?

P:……(點頭)P:Yes.

張:Doyoulikeyourmummyanddaddy?

P:yes.

比較分析以上案例中張老師與小P的兩次對話,我們發現特別之處有以下幾點:第一,兩次對話內容重複;第二,英語對話中多次重複使用以Do開頭的一般疑問句句型;第三,兩次對話核心詞“喜歡(1ike)”的重複。

以上三處看似偶然的重複,其實都是張老師的創造力在對話設計上的表現,分析如下:第一和第二點,即內容和問句句型重複,目的都在於降低迴答問題的難度,確保小P回答的正確性,爲進一步表揚並幫助她樹立信心、克服恐懼埋下伏筆。Do的一般疑問句,其簡便回答只要說yes或no,即便對於勇氣缺乏的小P來講回答起來也很簡單。反之,‘如果採用問題和答案都相對複雜的特殊疑問句提問,小P很有可能由於緊張而不敢回答或回答錯誤。第三點,爲何選like作核心詞?要知道理由,不妨先找到小P的心理癥結:不喜歡老師,害怕老師,不喜歡學習(doesn’tliketeacher,afraidofteacher,doesn’tlikeschoo1)。因此,張老師的出發點是想透過反覆強調核心詞like來淡化小P對老師和學校的恐懼心理,起到一種心理暗示的作用。

縱觀以上兩處個案分析,我們可得啓示如下:第一,創造力可以使情感教育的形式多樣化,其形式可以是對話,是學科教學,甚至可以是一句話、一個詞、一個人;第二,創造力可以使情感教育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可以透過發揮創造力,爲不同的學生和心理問題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法案。

四、結語

迫於學生心理危機的嚴峻和教師職能的轉變,教師情感教育能力在教師教育中的地位將日漸重要,這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其次,情感交流方式的有效運用、情感教育過程的科學設計和發揮自身創造力可以綜合提高教師的情感教育能力。最後,教師應該是一個對話者、策劃者、創造者,而不是一個命令者、執行者。今後教師教育有責任促成這一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校教育更具人情昧,使學生身心能夠伴隨知識的增加而健康發展。

願未來教師教育能夠使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成爲蘇霍姆林斯基筆下的幸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