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熱門】數學教學計劃模板合集6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數學教學計劃模板合集6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爲指針,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的改革觀。透過教育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轉化爲抽象的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強化基本計算能力和歸納的能力,培養其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同時提高知識應用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發現班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後進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偏差。部分學生在解題時比較粗心,不能很好的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透過上學期的學習,不少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對於所學知識能較好地應用到解題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學章節的內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

本章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實際應用。

本章難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

本章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實際應用。

本章難點: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八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本章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簡單應用。

本章重點: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與簡單應用。

本章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與應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九章:多邊形。本章主要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內容。

本章重點:三角形有關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性質與應用。

本章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性質並能作圖,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與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

四、教學目標

透過本期教學,學生應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相應的數學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一定的數學素養,爲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繼續做好培優工作,並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學風,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構建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教材,精選習題,精心備課,做好教案,上好新課。

同時仔細批改作業,作好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作認真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進教學媒體進行教學,設定教學情境,結合日常生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學習和討論,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與規律的總結。

3、營造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發現的快樂。

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精心設計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繼續堅持課改,開展分層教學,成立互助學習小組,以優帶良,以優促後。

同時狠抓中等生,輔導後進生,實現共同進步。

六、教學進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3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4~7周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8~10周

期中複習檢測第11周

第九章:多邊形第12~14周

第十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第15~17周

期末複習及考試第18~20周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三峽工程(一)------小數乘法;三峽工程(二)小數除法;珍稀動物------簡易方程;團體操表演------因數與倍數。

(2)空間與圖形:圖案美------對稱、平移與旋轉;水產養殖場------多邊形

面積。

(3)統計與概率: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統計。

(4)實踐與綜合應用:聰明的測量員;關注我們的活動空間。

二、教材分析

1、小數乘除法之間摻上了對稱、平行與旋轉的內容。在以往的小數乘法教

學中,小數點位臵的錯誤一直是課堂上屢見不鮮的問題,而乘法在沒有完全熟練的情況下接着學除法,更給一些學生帶來困難,以至於兩個單元結束,一部分學生感到特別吃力。而青島版將乘除法分散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小數乘法進行消化吸收,也避免了長時間學習計算帶來的枯燥,這樣會更利於孩子接受。

2、教材將因數與倍數從人教版五(下)調到五(上),這無疑是把難點分散

開來,減輕了五(下)的負擔。

3、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原來解方程的侷限性,而青版教材則在

方程的學習中,引進了等式的性質,這是多少年來小學教師和學生一直盼望的事。

4、教材還注重了細節的改動,體現了教材爲學生服務的意識。例如:將能

被2、5、3整除的數特徵改爲2、3、5倍數的特徵,意思沒變卻更加明瞭,減輕了學生理解上的負擔,和因數、倍數吻合起來,使教材更加人性化。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4、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數學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是本冊教材的難點教學內容。 教學措施:

1、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品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題、練習題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及思品教育因素,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適度的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透過計算和應用題的解答,培養學生仔細的良好學習態度,以及題後驗算的良好習慣。

2、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數乘除法要求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關鍵是理解意義、掌握方法。重點要讓學生知道積的小數點的位臵是根據積德變化規律來確定的。

(2)重視基礎,要求適度。小數乘除法的計算要求“比較熟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只要求達到“正確”。同時對口算的訓練要給予一定的重視,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3)運用規律,合理計算。整數的運算定律對小數的計算同樣適用,教學時要培養學生觀察題中的數據,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合理運算的意識,並注意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體驗計算教學的開放性。

(4)驗算檢查,養成習慣。小數的乘除法計算可以進行相互驗算,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要進行“步步爲營”或者“一步三回頭”式的檢查,重要的是使檢查和驗算成爲學生的習慣,透過檢查和驗算,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認真、塌實的學習態度和作風,讓學生終生受益。

3、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能力。

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能力,是小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蘊含的因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五、班級情況

本學期教五年級,有兩個平行班級,總計68人。總體上說比較愛學、會學,對一些基礎的知識大部分學生能紮實的掌握,並

且能靈活地運用,特別是朱城志,周忠豪等同學基礎紮實思維活躍,數學基礎知識、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強,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的方法。但是,學生的組織紀律較差,班集體沒有形成一定的凝聚力,不能爲數學教學創造有利的內部環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兩極分化較大,有個別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學習基礎又不紮實,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如李小靜等同學成績太偏低,比較粗心,馬虎,而且學習態度較差,對提高全班整體成績有比較大的難度。

總的來說,學生的基本情況有利因素居多,不利因素也不少,關鍵在於教師如何靈活、正確地利用各種因素,變不利爲有利。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引導者,是學生行爲的指引者。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學習能力的高低、品質的好壞,需要教師耐心細緻地教育、正面的誘導、不斷的培養。我一定要全面去了解每一位學生,深入細緻地開展教學工作,多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圓滿完成本學期教學任務。

六、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在本學期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研修計劃: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不斷學習當今社會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思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學習貫徹“新課標”的實踐中力爭上游,搶佔教學改革的制高點。

2、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措施: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透過表揚、激勵的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擬開展“優秀作業明星評比”、“每月上課之星”評比,併發送小喜報的形式,讓學生們在競賽評比和表揚中獲得進步。

3、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4、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十分明顯。因此,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課件設計,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效率。

七、潛能生輔導計劃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上課時對學困生多加註意,有針對性地提問,找到他們學習上的難點,予以解決。

3、爲了做好抓好兩頭,保住中間的工作要點,努力設計讓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學手段。設計提問、設計練習、分析內容注意選擇性問題。同時明確練習題的難度的層次性,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較好的全面的完成練習題。

4、重視差生的錯題訂正,不厭其煩的反覆地幫助差生完成基礎性作業,直至學生真正弄懂爲止;對差生的作業保證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幫助潛能生從態度到習慣,從上課到家庭作業的指導形成合力。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①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③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④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⑤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資訊,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⑥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⑦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透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⑨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⑩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教學重點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⑤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⑥瞭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⑦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資訊,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⑧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⑨對小學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

4、教學難點

①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③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④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⑤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資訊,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⑥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⑦透過對小學階段所學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熟練掌握和運用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

5、教具和學具:三角板 直尺 圓柱、圓錐的實物及模型 方格作圖紙

二、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爲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鬆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以積極認真的態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願學、樂學。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課時安排

一、負數(3課時) 第一至二週

二、圓柱與圓錐(9課時) 第二至五週

1.圓柱…………………………………………6課時左右

2.圓錐…………………………………………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比例(14課時) 第六至九周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4課時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4課時左右

3.比例的應用…………………………………5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自行車裏的數學……………… ……………1課時

四、統計(2課時) 第十週

節約用水…………………… …………………1課時

五、數學廣角(3課時) 第十一週

六、整理和複習(27課時) 第十二至二十一週

1.數與代數……………………………………10課時左右

2.空間與圖形…………………………………9課時左右

3.統計與概率…………………………………4課時左右

4.綜合應用……………………………………4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1、 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乘除混合運算。

3、 使學生能正確地解答分數(百分數)除法的應用題。

本單元內容包括: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分數,帶分數除法,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一個數除以分數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特別是已知一個數的幾(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是本單元的另一個重點,關鍵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數量關係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任務非常艱鉅。九年級畢業班總複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九年級下學期的複習教學,是整合昇華學科知識、培養提高應試能力的重要環節。複習教學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中考的成功與否。爲保障畢業班複習教學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今年中考勝利的基礎,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對九年級複習教學工作制定以下計劃。

一、 指導思想

以複習課型模式研究,提高課堂效益爲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優生優培,中等生提高,困難生穩中求進;依綱據本,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強化薄弱環節;加強教情、學情研究,強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促進九年級複習教學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工作及要求、措施

1、周密計劃,科學安排

本學期完成教學進度後,即轉入總複習階段。總體時間安排是開學—4月中旬爲第一輪複習,以課本知識的疏理、歸納、總結爲主;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課外拓展爲主,5月下旬—6月中考前,主要是整合昇華階段,訓練應試能力與技巧。

三輪複習的具體思路是:

一輪複習本着全面、紮實、系統、靈活的指導思想,一是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把複習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堅持補弱糾偏,重在一輪;堅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複習效率;堅持面向全體,實現大面積豐收。二是落實“四個爲主”,即以基礎知識的複習爲主,以低中檔題目的訓練爲主,以學科內綜合爲主,以小綜合訓練爲主。三是處理好“三個關係”,即:基礎和能力的關係(強化基礎,提升能力),揚長與補弱的關係,複習知識與做題的關係(做題的目的是回扣知識提升能力)。四是確保兩項常規的落實,即教師的教學常規和學生學習常規的落實。

二輪複習本着“鞏固、完善、綜合、提高”的指導思想,採取“專題複習加綜合訓練”的複習模式,突出“五個強化”,即①強化時間觀念;②強化研究:③強化訓練:④強化應試技巧與規範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識性丟分;⑤強化學生心理調控,加強心理輔導,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複習,以必勝的信念參加中考。

三輪複習以“回扣、模擬、完善、調整”爲指導思想。抓回扣做到“四化要求”,即:回扣教材提綱化、回扣基礎系統化、回扣形式習題化、回扣時間具體化;抓模擬做到“四性要求”,即試題體現基礎性,考試體現模擬性,答題體現規範性,講解體現系統性。逐步達到完善知識體系,適應考試要求、調整教與學的方向、昇華應試技能的目的。

3、細緻研究教材、考試說明、中考試題,做到有的放矢。

《考試說明》或學科新課程標準,是中考命題的基本依據。今年中考改革力度大,研究透徹《中考說明》及有關學科課程標準,是獲取中考資訊的捷徑,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關鍵。教師要明白並教學生明白中考內容的範圍及試題結構,搞清“考什麼,怎麼考”的問題。 密切注意中考動向,注重中考資訊的蒐集與整理,保持與教研室、中考改革先進縣區、兄弟學校的密切聯繫,提高應試指導的科學性、時效性。

4、組織好大型考試,搞好質量分析

綜合拉練、模擬考試,要做到考務嚴密,分析透徹,補漏措施具體,使每一次考試成爲學生學習的加油站,教師教學的里程碑,教學質量的大會診。

5、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加強學法指導

要從只重視學生的智力因素轉移到重視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上來,特別應突出對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激發、學習習慣與品質養成、理想教育與成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強化。要系統有序地教給學生本學科的學習方法,並注意跟上個別指導。

6、因材施教,加強學生的分層次教育。

切實貫徹“優生優培,中間生提高,困難生穩中求進”的原則。要增強優生優培意識,調整優生優培策略,要特別關注第一名,將其作爲重點中的重點悉心培養。在課堂提問、試卷批閱等環節要注意對中程生傾斜,使其儘快優化,以提高平均分,增加其升入高中的機會。對學習困難生,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想方設法鼓舞其信心,利用複習的機會掌握一些基本知識,提高平均分,順利完成學業,以此提升平均分。

教學計劃安排:

第一~二週 新授: 圓,統計與概率初步。

第三週 基礎知識複習數與式。

第四周 方程與不等式。

第五~六週 函數。

第七~八週 圖形的初步認識與三角形、四邊形。

第九周 圓。

第十週 圖形與變換、統計與概率。

第十一週 知識的拓展複習。

第十二週 針對專題複習(數學思想方法專題、規律與猜想專題、閱讀理解專題、決策與應用專題、操作探究專題、探索與證明專題、圖形與運動專題)

第十三週~中考 回扣教材,針對不同的學生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迴歸基礎知識複習,強化基礎知識應用

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銜接內容

1、乘法公式:①兩個數的立方和與立方差公式;②兩個數的和與差的完全立方公式。

2、公式法,分組分解法與十字相乘法,三種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5、絕對值不等式|a-b|c與|a-b|0,ab0)。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8課時。

2、上述五個內容的要求,分別爲對四個乘法公式不僅能認清它們的結構而且能夠理解它們的意義;三種因式分解法要重點突出公式法與十字相乘法能夠靈活應用;對韋達定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兩類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要求理解它們的意義,掌握它們的用法。

3、對於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兩類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因爲是提前教學內容,所以只需介紹其解法,而不要涉及程序框圖。

4、對於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時不要過多地與其它兩個二次糾纏,更不要涉及參數問題!關於三個二次之間的聯繫以及含參問題到模組必修5中的第三章不等式中重點教學。

(二)必修1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5課時。

2、對於集合部分:①要把握好難度,只要求理解集合的描述性定義,不要求對集合的嚴格的數學概念和特徵進行討論,不要求嚴格討論是不是集合等理論較深的問題;②對較複雜的集合不要求從理論上嚴格證明兩個集合相等③只要求瞭解教材中給出的集合運算的最基本性質,不要求補充集合運算的其它基本性質及其證明。

3、對於函數部分:①函數值域的討論不宜過難,或在今後的教學中結合後續內容再逐步加難;

②本章函數的教學應基於具體的函數,有關抽象函數(指不給出具體的對應法則,只給出抽象的符號f(x)的函數)內容不宜引入;

③複合函數也不宜過多引申;

④對分段函數只是透過一些簡單實例瞭解基本概念和簡單應用即可;

⑤對有關求函數表達式的問題不作要求;

⑥研究函數基本性質應侷限於具體的簡單的函數,不要求討論有關抽象函數的奇偶性;

⑦對,奇偶函數圖像的對稱性不要求作嚴格證明。

(三)必修1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數(2)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8課時

2、有關根式的運算和化簡不宜過繁過難。

3、關於指數函數的複合函數,分段函數問題的討論不宜過繁過難。

4、對一般的形式化的反函數定義和求法都不作要求;

5、簡單介紹指數與對數的概念及相互關係的發現發展歷史,提高對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和廣泛應用價值的理解;

6、可以簡單討論函數y=X+ 的一點性質,不要求系統討論,主要是從中體驗討論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

7、不要求在一般的冪函數上作引申推廣。

8、注意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讓學生感受基本初等函數的演變過程,把握難度和標高,不要刻意追求討論抽象的理論問題以及盲目引申過多過難的內容。

(四)必修1 第三章 函數的應用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對連續函數在閉區間上存在零點的判斷方法,只要求直觀理解和簡單應用,不需要給出證明,但要告訴學生僅是直觀理解而不是嚴格證明。

3、在實際應用和學習數學建模的過程中,要把培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自覺意識作爲重點。

4、體會現代資訊技術對學習、研究數學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五)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數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20課時。

2、關於弧度制的概念只要求學生理解弧度也是一種度量角的單位,隨着後續內容的學習他們會逐步加深理解,在此不必深究,對弧長公式,也不必在應用方面加深;

3、用同角關係證明三角恆等式和進行求值計算,教學中不必作太多地拓展、補充。

4、突出三角函數的工具性,重點是引導學生建立三角函數模型;

5、注意新舊教材的差異及課標內容的變化,突出函數味道

6、注意重點解決好幾個具體問題:

一是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性;

二是利用相關知識的聯繫,引導學生類比學習,加強教學的思想性;

三是充分利用幾何直觀,加強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運用;

四是重視學科之間的聯繫與綜合;

五是把握教材要求,不搞複雜的技巧性強的三角變換訓練。

(六)必修4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5課時。

2、向量的線性表示應控制在基本要求的範圍內,不宜作太多的擴充。

3、對於運算只要求會用即可,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介紹證明方法。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作嚴格的證明。

5、平面向量的應用主要在平面幾何和簡單的物理學這兩個方面不在其它方面拓展。

6、準確把握教學尺度。

瞭解:向量的實際背景、光線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線性運算性質,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意義;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幾何表示,向量的加法、線法、數乘運算的幾何意義,光線向量的含義,共線條件的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和含義及其物理意義。

掌握:向量的加法、減法、數乘運算、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座標表示,數量積的座標表達式,向量垂直、平行的主要條件,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夾角公式。

7、注意突出向量的實際背景,將抽象問題具體化。

8、 注意突出向量的工具性,增強學生自覺應用向量意識向量的重要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向量的語言功能,二是向量的應用功能:向量不但是刻畫物體位置、物理 量、幾何圖形性質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刻畫代數中量與量關係的主要工具,因此向量具有幾何,代數雙重語言功能。是一種重要的數學語言,在用向量解決實際問 題時,必須實現向量語言和其它數學語言的相互轉化,消除學生對向量語言的陌生感和神祕感。

向量的應用功能:在高中主要指用向量解決與長度,角度有關的幾何問題,處理幾何中的平行或垂直關係,在立幾中尤爲廣泛。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向量法的思路、方法和步驟,並加強運算能力的培養,體會向量法的優越性。

9、突出向量數形的雙重性,有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七)必修4 第三章 三角恆等變換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2課時。

2、除掌握基本要求以外應有所提高,具體體現在下面方面。

①理解在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所體現的向量方法。

②理解和、差、倍角的相對性,能對角進行合理正確的拆分,但要控制拆分的難度。

③瞭解公式特點能進行逆用、變用、活用。

④瞭解變換中蘊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3、和差化積與積化和差、半角公式等只作爲練習,不要求記憶。

4、把握新老教材的異同。

從知識內容看基本相同

從數學變換角度看有同有異

從思想方法層面看新教材更多體現多種思想方法

從教學方式看新教材更強調自主探究,動手實踐

從順序上看新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數,向量之後仍作爲知識的延伸和發展,也是後續內容的基礎,因此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把握本章的關鍵點公式C-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八)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不必增加立體情況下求解三角形的問題,這類問題可在立幾學習中適當拓展,此時過早。

3、應用問題應限制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的簡單應用上。

4、可以利用計算器進行近似計算,但不要求太複雜或繁鎖。

5、要注意體現例題的教學功能。

6、要突出問題性和探究性。

7、要重視實習作業。

二、高一年級20xx年春季學期教學內容與建議

(一)必修5 第二章 數列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6課時

2、複雜的遞推關係不作要求。

3、已知數列前n項寫出一個通項公式,習題不必太難。

4、等差與等比數列的性質及其應用應重點加強。

5、重視等差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推導方法,能利用這些公式以及求證方法求一些特殊的組合數列的前n項和。

6、理解Sn與an的關係,會處理與之相關的問題。

7、重視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8、重視探究題、練習題、閱讀與思考等內容的學習。

9、重視縱橫聯繫,既突出數列的個性特點,又要體現數列的函數特徵。

10、控制難度,淡化特技。

(二)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8課時。

2、加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過程。

3、加強從具體到抽象地呈現內容。

4、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繫,強調思想性。

①本章內容雖在代數變換上的要求有所減弱,也沒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過多展開,但在知識的聯繫和思想性方面有較多的加強。

②突出三個二次之間的聯繫,強調函數與方程的思想以及數形結合的思想。

5、不等式的學習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後續內容導數及其應用,推理與證明,不等式選講中不斷推進與加深,因此,本模組對不等式的推理與證明要求不高,有關含參問題,不要過分展開,只要達到最基本要求即可,不要在用最基本不等式證明上加大要求,也不要在等號成立條件等細節上過分糾纏。

6、有關線性規劃的教學要求

①瞭解抽象模型的過程,會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並加以解決,要選擇恰當的案例,透過案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解決簡單線性規劃問題的基本方法。

②瞭解有關概念:線性約來條件、目標函數、線性目標函數、線性規劃、可行解、可行域、最優解。

③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以及它們的幾何意義,理解邊界的概念及實路虛線邊界的含義。會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能畫出平面區域。

④掌握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的解法:抽象模型畫可行域數學化解析化具體化圖解法

⑤不必將後續內容,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提前。

7、關於基本不等式的教學,重點突出用此不等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廣到三個變量以上的情形。

(三)必修2 第一章 空間幾何體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要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利用感性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重視實物與圖形,空間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相互轉化,不僅會畫三視圖,而且要能用結構特徵想象出空間幾何體;由三視圖、直觀圖想象出空間幾何體。

4、柱、錐、檯球的結構特徵只需透過實例概括,不必證明,空間幾何體的性質也不必深入挖掘。

5、對複雜物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要適當控制難度。

6、關注新舊教材的三個變化。

①內容的變化:三個角安排在選修2-1中,多面體及歐拉定理安排在選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視圖。

幾何定位也發生了變化,課標教材定位於培養和發展學生把握圖形的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與幾何直覺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

②教學要求的變化:

(Ⅰ)《大綱》教材要求瞭解概念掌握性質。《課標》教材要求認識柱、錐、臺、球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徵,把重點放在了空間想象能力上,對概念性質則降低了要求。

(Ⅱ)對知識發生的過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③處理方法的變化

《課標》教材:從整體到局部,從具體到抽象。

柱、錐、臺、球點、線、面

大綱教材:點、線、面柱、錐、臺、球

(四)必修2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4課時。

2、課堂教學要求遵循: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的認識過程展開。

教學中應認長方體模型中的點、線、面關係爲載體,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再認識空間中一般的點、線、面關係。

3、教學中應特別重視文字元號圖形三種語言的轉化,這是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着力點。

4、關於空間中的角與距離。

瞭解:①異面直線所成的角。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③線面距。④面面距。

理解:①線面角。

對於這些角與距離的度量問題,只要求在長方體模型中進行說明即可,具體計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關於平行與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①有關性質定理要求證明和掌握並會用,而有關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證明不作要求。

②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補充。

③兩條平行直線的公垂線、距離及有關概念不作要求。

6、有關課本中例題,習題的結論以及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爲解題中推理的依據!

(五)必修2 第三章 直線和方程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1課時。

2、貫穿座標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幾何解決問題的五部曲:建系:座標表示建立幾何關係直譯:幾何問題代數化化簡:透過代數運算簡化方程形式翻譯:把代數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結論。

3、關注重要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座標法應貫穿始終、數形結合要不斷體會,感受運動變化問題中的函數思想,善於用好方程這一工具來定量。

4、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教學應突出數與形的特徵,能用三角函數描述斜率。

5、關於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

①要求掌握點斜式、斜截式(特別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幾何意義),兩點式並能熟練運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義,能將其它形式化爲一般式,知道各種形式的侷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爲了解,直線與直線方程的對應關係要求瞭解。

6、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公式不必記憶。

7、關注資訊技術的運用,能借助資訊技術探求軌跡的形狀等等。

(六)必修2 第四章 圓與方程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2課時。

2、繼續貫穿座標法思想。

3、注意加強與實際問題和其它學科有關問題的聯繫,體現其應用價值。

4、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幾何圖形圓與代數方程二次項係數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間建立的聯繫,並且瞭解這一聯繫在研究、解決問題時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還要求學生能夠研究圓上任意點與直線上任意點之間距離的最值問題,體會數形結合,化歸轉化的思想方法,透過圓與直線對稱問題的研究進一步體會解析法思想。

6、關於空間直角座標系,重點應放在對座標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間中點的座標的意義會表示,會用兩點間距離公式,能建立空間座標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幾何體(如正三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