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熱門】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集合八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請一起努力,寫一份教學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爲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集合八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爲“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2、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透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應變能

4、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5、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教學設想

教學時力求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學生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1.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分數四則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數四則運算在計算方法上與整數、小數計算有一定的區別,在算理上比整數、小數計算稍顯複雜,所以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更困難一些。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在計算方法上與整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雖有區別,但是在算理上與整數、小數的加、減法又有聯繫,都是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爲了突出這一共同的規律,加之學生已學習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所以,教學分數除法需要有分數乘法作基礎;而且分數乘、除法的內容比較多,學生理解它們的算理也更爲困難些。

2.注意知識的遷移和聯繫實際,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

有關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和小數來算;解決含有百分數的實際問題在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上與解決分數問題基本相同。因此對求百分率的問題,特別是求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適當舉例加以教學,然後加強百分數實際應用方面的教學。例如,結合求百分率,出現求達標率、發芽率等的計算(還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紹折扣、納稅和利息等知識中有關百分數的計算知識等。放手讓學生自己討論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學生所學的知識範圍,加深學生對百分率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3.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學“位置”時,首先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用“第幾組第幾個”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學習新知識,並及時對已有經驗進行提升,迅速將具體的情境數學化,抽象成學習如何在平面圖上確定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現豐富的生活情境和現實素材,幫助學生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對用數對確定位置內容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鍛鍊空間想像的能力。

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它同直線圖形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圓”的教學是學生系統認識曲線圖形特徵的開始。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雖然也出現過圓,但只是直觀的認識,本冊的教學要認識圓的特徵、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等。從學習直線圖形到學習曲線圖形,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學時透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內在聯繫。教學圓的面積時,教材啓發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回憶以前用過的轉化方法,從而把圓的面積轉化爲熟悉的直線圖形的面積來計算。教材還注意透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滲透數學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

4.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教學時,一是注意與先前學習過的統計知識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凸現統計的實用價值。更好地體會統計知識和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5.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透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用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解決問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注意將解決問題的教學融合於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透過各部分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6.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強調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慾望,此時需要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啓發與引導。在教學中,要透過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同樣是學生學習、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本冊實驗教材不僅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爲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了豐富素材,而且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複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衆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同學: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

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資訊,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透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

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同學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同學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同學透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透過簡單事例,使同學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資訊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同學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習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同學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同學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同學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整理和複習單元是在完成小學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同學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透過整理和複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同學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爲初中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進一步提高同學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同學45人,大部分同學對數學有上進心;有些同學的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同學自覺性不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還有個別同學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學習數學有很大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同學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同學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啓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五、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提倡

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同學的個人體驗。

2、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還應同年級老師交換聽課,及

時反思,真正領會教學設計意圖,提高駕御課堂的能力。教師應轉變觀念,採用“激勵性、自主性、創造性”教學策略,以問題爲線索,恰當運用教材、媒體、現實材料突破重點、難點,變多講多練,爲精講精練,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調動同學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3、不增減課程和課時,不提高要求,不購買其他複習資料,不留機械、重複、懲罰性作業和作業總量不超過規定時間,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同學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爲同學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同學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同學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同學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同學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透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同學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同學的應變能力。

6、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同學,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同學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同學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同學熱愛數學的情感。

7、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家長遵循教育規律和同學身心發展的規律、科學育人。引導同學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勇敢戰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習和生活的強者。

學習方式:

①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透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②透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 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同學自主學習爲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④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同學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啓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鐘錶》的內容有認識鐘錶、認識整時(鐘錶和電子錶)、認識半時(鐘錶和電子錶)。《認識鐘錶》屬於準備性筨,爲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如二年級的時、分、秒,三年胡學習的24時計時法做了鋪墊。

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

第二、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透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

數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2)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

(3)能爲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

(4)能估計運算結果。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

(2)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第四特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

第五個特點: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過程性目標

1、透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透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

1、認識鐘錶,區別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難點

半時的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鐘錶(整時)…………………1課時

認識半點…………………………1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教學計劃的重要性對小學數學教師們來說不言而喻!下面要爲大家分享的就是三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希望你會喜歡!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爲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爲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爲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並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複雜性和熟練程度",《標準》中還提出:提倡算法多樣化、避免程式化地敘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注意體現《標準》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順序、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展的規律。實驗教材仍然根據計算教學的基本順序安排教學內容,但是根據《標準》中有關計算教學的改革理念和教學目標(複雜性和熟練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學的具體步驟,因而減少了教學的課時數和例題數。筆算加減法教學,從現行教材的23課時減少爲9課時,例題也從5個減少爲2個;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從現行教材的17課時減少爲13課時,例題也從9個減少爲7個。這樣就明顯加大了筆算教學的步子,節省了教學的時間,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因此,在筆算教學中,本冊實驗教材根據學生已有基礎,提出一些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拾級而上"逐步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如整理和複習時),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筆算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計算法則",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與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多樣、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所以,應該把計算與實際問題情境聯繫起來,將計算作爲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才能使學生較爲深刻地理解爲什麼要計算,知道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方法進行計算更合理。這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冊實驗教材的計算教學部分,仍然與前幾冊教材一樣,注意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教學計算,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所以,估算是《標準》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本冊實驗教材中大多數計算教學的例題都展示了筆算和估算兩種算法。這樣的安排,既適時地教學了估算,體現了"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養學生"能爲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本冊實驗教材中,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四邊形和測量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內容的編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獲

得對知識的理解。幾何形象直觀的探索活動不僅爲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這部分內容安排另一個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是加強了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人們對一個量進行估測的機會常常比精確測量更多。根據《標準》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目標,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因此,無論在"測量"一章還是在"四邊形"一章,實驗教材都安排了有關估測長度的內容和訓練。

三、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六年級數學的教學任務。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紮實,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勤於動腦,樂於探究。但有幾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穩定,作業需要老師不斷督促,思維反應慢。這就要求我在新學期裏,不斷探究、完善教法,激發學生興趣和潛能,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在面向全體的同時,要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靈活性、發散性和獨創性,使之善於思維,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學段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以及簡單數量關係的過程,瞭解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會解簡單的方程。

(2)經歷探索事物與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係的過程,瞭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發展測量、試圖、作圖等技能。

(3)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技能。

2、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

(3)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4)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5)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學會初步與他人合作。

(6)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意識。

3、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2)透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3)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二)具體目標

1、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的乘法、除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2、會進行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4、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工具畫圓;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透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5、透過大量的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理解軸對稱的意義,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6、能夠解答比較容易的一到二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三、教材知識結構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分數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圓,百分數。

這冊教材總的編排是:在前冊已有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分數四則運算,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開始認識曲線圖形——圓及其周長、面積公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認識軸對稱圖形,進一步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開始教學百分數及其應用;結合所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中分數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百分數及其應用,分數的簡易方程,列方程解分數應用題等屬於“數與代數”領域。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扇形的認識x,對稱的初步概念,軸對稱圖形等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實踐活動課“量一量,算一算”與“調查利率,計算利息”,分數四則應用題屬於“實踐和綜合應用”領域。

本冊的重點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百分數應用題。難點是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四、完成任務的具體措施

1、 認真備課,精心上課,及時反饋,有效輔導,實現“三清”。

每講一節課前,要依據新課程標準,鑽研教材,翻閱教參,疑難探討,瞭解學生,有效地吸收各方面備課資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寫出切實可行的教學預案和適合的教學方法,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實施素質教育。我們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以達到樂學、愛學、學好的目的。教師要以導爲主,學生要以思爲主,多給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學會學習。結合課堂測試、大作業、家庭作業和單元測試,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個別輔導,有效實現“三清”。

2、繼續加強培優補差工作

課堂上要注意抓兩頭,帶中間。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輔導、多提問、多鼓勵,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發揮同學間的團結友愛的精神,成立同桌“一幫一”活動,嘉獎活動中成績突出的小組。對於學習優異的學生,要使之在課堂上吃飽,課後參加數學興趣小組,充分開發其智力潛能,實現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大力發展數學實踐活動

本學期安排了兩次數學實踐活動,一是“量一量,算一算”,二是“調查利率,計算利息”。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實際問題中所包含的數學資訊,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能和他人進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意識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用數學的意識。每一次實踐活動後,要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報告,進行優秀活動小組評選,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以上就是我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在具體實施中將不斷完善。有不足之處,請領導提出寶貴意見。

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 教學要求

全級組老師應以高度的集體神相互促進。認真細緻備好每一章節的課,全面透析知識與能力要點,歸納概念規律,總結方法技巧,精講精練,突出重點知能的整理與提煉。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 本期教學任務

透過本學期的學習,學生在數學的認識與理解上應該要上一個臺階。在情感與態度上,透過本期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認識現實生活中圖形間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在民主、和諧、合作、探究、有序、分享發現快樂,感受學習的快樂。在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積極參與對知識的探究,經歷發現知識,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經歷發現知識道路上坎坎坷坷,達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達到“漫江碧透,魚翔淺底”的境界,在經歷這些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 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作爲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引導學生寫小論文,寫複習提綱,使知識來源於學生的構造。

4、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於一種思如泉涌的狀態。

5、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7、指導成立“課外興趣小組”的民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對奧數題的研究,課外調查,操作實踐,帶動班級學生學習數學,同時發展這一部分學生的特長。

8、開展分層教學,佈置作業設定A、B、C三類分層佈置分別適合於差、中、好三類學生,課堂上的提問照顧好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等到發展。

四 全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章節 課時 教學起止時間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4 第一週四~第二週三

第十四章 分式 25 第二週四~第五週一

第十五章 軸對稱 28 第五週二~第十週一

期中考試

第十六章 勾股定理 24 第十週四~第十五週一

第十七章 實數 14 第十五週二~第十七週二

第十八章 平面直角座標系 十八週——十九周

第十九章 隨機事件和概率 二十週

期末總複習 二十一——二十二週

數學教學計劃 篇7

高三數學下教學計劃這學期,可以說大多數的學生的成績基本定型,但是仍然還有一部分學生有可能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因此本學期不能因爲到了高三下學期就對自己和學生鬆懈。根據學科的特點,結合我校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高中數學所有內容: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數學的通性通法,即教材與課程目標中要求我們把握的數學對象的基本性質,處理數學問題基本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不變應萬變,使數學學科的複習更加高效優質。

研究《考試說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識,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全面複習。把握課本是關鍵,夯實基礎是我們重要工作,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我們目標。

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既要關心《課程標準》中調整的內容及變化的要求,又要重視今年數學不同版本《考試說明》的比較。結合上一年的新課改區高考數學評價報告,對《課程標準》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探求命題的變化規律。

二、學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兩個班的數學:(20)班和(23)班,經過與同組的其他老師商討後,打算第一輪20xx年2月初;第二輪從20xx年2月底至5月上旬結束;第三輪從20xx年5月上旬至5月底結束。

三、具體措施

(一)同備課組老師之間加強研究

1、研究《課程標準》、參照周邊省份20xx年《考試說明》,明確複習教學要求。

2、研究高中數學教材。處理好幾種關係:課標、考綱與教材的關係;教材與教輔資料的關係;重視基礎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

3、研究08年新課程地區高考試題,把握考試趨勢。特別是山東、廣東、江蘇、海南、寧夏等課改地區的試卷。

4、研究高考資訊,關注考試動向。及時瞭解09高考動態,適時調整複習方案。

5、研究本校數學教學情況、尤其是本屆高三學生的學情。有的放矢地制訂切實可行的校本複習教學計劃。

(二)重視課本,夯實基礎,建立良好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體系

課本是考試內容的載體,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學生智能的生長點,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三)提升能力,適度創新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點和永恆主題。教育部已明確指出高考從以知識立意命題轉向以能力立意命題。

(四)強化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思想。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數學命題的顯著特點之一。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最高層次上的概括提煉,它蘊涵於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過程中,能夠遷移且廣泛應用於相關科學和社會生活。在複習備考中,要把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每一章、每一節、每一課、每一套試題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編擬的數學試題,均蘊涵了極其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滲透,適時講解、反覆強調,學生會深入於心,形成良好的思維品格,考試時纔會思如泉涌、駕輕就熟,數學思想方法貫穿於整個高中數學的始終,因此在進入高三複習時就需不斷利用這些思想方法去處理實際問題,而並非只在高三複習將結束時去講一兩個專題了事。

(五)強化思維過程,提高解題質量

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要充分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解數學題要着重研究解題的思維過程,弄清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中的意義和作用,注意多題一解、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同思維;一題多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一題多變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構建知識的橫向聯繫,又養成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六)認真總結每一次測試的得失,提高試卷的講評效果

試卷講評要有科學性、針對性、輻射性。講評不是簡單的公佈正確答案,一是幫學生分析探求解題思路,二是分析錯誤原因,吸取教訓,三是適當變通、聯想、拓展、延伸,以例及類,探求規律。還可橫向比較,與其他班級比較,尋找個人教學的薄弱環節。根據所教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組題進行強化訓練,抓基礎題,得到基礎分對大部分學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這已是不爭的共識。

四、教學要求:

第二輪專題過關,對於高考數學的複習,應在一輪系統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專題複習,更能提高數學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這一階段,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應試技巧,不要重視知識結構的先後次序,需配合着專題的學習,提高學生採用配方法、待定係數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換元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針對選擇、填空的特色,學習一些解題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試中的對時間的掌控力。第三輪綜合模擬,在前兩輪複習的基礎上,爲了增強數學備考的針對性和應試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擬試題是必須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1、強化知識的綜合性和交匯性,鞏固方法的選擇性和靈活性。

2、檢查複習的知識疏漏點和解題易錯點,探索解題的規律。

3、檢驗知識網絡的形成過程。

4、領會數學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題和新穎的模擬試題時的工具性。

五、在有序做好複習工作的同時注意一下幾點:

(1)從班級實際出發,我要幫助學生切實做到對基礎訓練限時完成,加強運算能力的訓練,嚴格答題的規範化,如小括號、中括號等,特別是對那些書寫像霧像雨又像風的學生要加強指導,確保基本得分。

(2)在考試的方法和策略上做好指導工作,如心理問題的疏導,考試時間的合理安排等等。

(3)與備課組其他老師保持統一,對內協作,對外競爭。自己多做研究工作,如仔細研讀訂閱的雜誌,研究典型試題,把握高考走勢。

(4)做到有練必改,有改必評,有評必糾。

(5)課內面向大多數同學,課外抓好優等生和邊緣生,尤其是邊緣生。班級是一個集體,我們的目標是水漲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6)教研組團隊合作

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博採衆長,對工作是很有利的。校長一直強調團隊精神,所以我們要在競爭的基礎上合作,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合作也是我校的優良傳統。我們幾位老師準備做到一盤棋的思想,有問題一起分析解決,複習資料要共享。在工作中,教師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爲重要。

(7)平等對待學生,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宗旨是教出來的學生不一定都很優秀,但肯定每一位都有進步;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數學。力爭以嚴、實、精、活的教風帶出勤、實、悟、活的學風。

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是社會對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讓學生知道這是自己終身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

3、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愛數學,自主的學教學;

4、讓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每章開始時,都設定了導圖與導人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在教學中,適當設定如等以及等活動欄目,讓我們給學生適當的思考空間,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在教材各塊內容間,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數學史料、數學家、實際生活、數學趣題、知識背景、資訊技術、數學算法等等的閱讀材料,用好它,不但擴大了學生知識面,而且增強了學生對數學文化價值的體驗與數學的應用意識。該教材練習題更是體現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髮展的需要。

整個教材體現瞭如下特點:

1.現代性——更新知識載體,滲透現代數學思想方法,引入資訊技術。

2.實踐性——聯繫社會實際,貼近生活實際。

3.探究性——創造條件,爲學生提供自主活動、自主探索的機會,獲取知識技能。

4.發展性——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學生髮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潑,圖文並茂,趣味直觀。

三、課程的教學過程要求我們:

1.課堂教學從:,轉變爲:,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着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2、數學課堂由單純傳授知識的殿堂轉變爲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構建自己有效的數學理解的場所。

3.數學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爲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加師生互動、形象化表示數學內容、有效處理複雜的數學運算等。

5.給學生提供成果展示機會,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注意事項

1、要由轉變爲;

2、要由轉變到;

3、本冊內容較傳統,但教學方式不可以傳統,不要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活動;

4、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活動創設問題的情境;

5、應當讓學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斷,教師先不要作出相關的提示或暗示;

6、應設法讓學生參與到的數學活動中來並適當搭造的平臺;

7、重點應落在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和技能;

8、要深入鑽研,創造性的設計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