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GIS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論文2.81W

一、氣候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GIS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一)討論世界城市分佈緯度與海陸特點。由學生自主讀取全球夜間燈光分佈遙感影像圖,教師引導得出規律,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集中分佈在中低緯度地區,而這些地區均有氣候適中、降水適度的氣候特點。很多沿海地區分佈的城市密度大,規模也比較大,在中低緯度和沿海地區幾乎分佈着世界上大多數的城市。

(二)繪製我國400mm等降水量線。課堂所用降水數據爲我國454個測量站點常年測量所得年降水量數據,數據中包含各站點的經緯度、海拔及年降水量數據。在Arcmap中載入中國國家邊界線圖層,以及測量站點數據。對測試站點數據按照設定區間進行分級,由站點分佈情況繪製粗略400mm等降水量線(同時可繪製200mm、800mm及1600mm等降水量線)。由圖可得我國降水由東岸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特點,而我國的城市分佈密度也正是與之相隨。以400mm等降水量線爲界,將中國地圖面要素分爲兩部分(本操作與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劃分相同),將得到的兩個面圖層分別與中國地級以上居民點點圖層相交(Intersect),其中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城市,共有49個,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城市,共有275個。我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降水在400mm以下的只有包頭、烏魯木齊和蘭州3個城市。

(三)高緯寒冷地區與熱帶雨林地區的城市分佈。高緯寒冷地區人口分佈少,很難形成很大的城市。熱帶雨林地區過分溼熱,不適於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少,城市密度小。過分乾旱、寒冷、溼熱的地區都不適合人類居住,不利於城市形成和發展,分佈規模較小。

(四)歸納填寫表格。

二、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一)處理初始數據。在Arcmap中加載一級河流線圖層,利用的融合(Dissolve)功能將NAME字段爲相同名稱的數據條合併,可得長江包含的四段河流,依次爲: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以及長江。選中屬性表中相應內容,匯出長江線圖層。選中四段河流,使用merge功能合成一個字段,以便進行下一步操作。

(二)對河流進行緩衝區分析。對長江線要素進行緩衝區分析(Buffer),緩衝半徑爲1千米,將緩衝區間與我國地級以上居民區圖層進行交叉(Intersect),得到緩衝區內的城市點圖層,這個點圖層裏的城市代表位於長江兩岸的較大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以及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蕪湖、南昌、長沙等中等城市。

(三)河流交匯處形成城市。高亮顯示長江與主要支流交匯的城市:岷江流入長江,交匯點宜賓;嘉陵江流入長江,交匯點重慶;漢江流入長江,交匯點武漢。河流交匯地點人流物流集散中轉頻繁,頻繁的河流水運也帶來了城市的繁榮。

(四)河流的其他影響。河流兩岸也會形成城市,如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在多瑙河兩側一端叫布達,另一端叫佩斯,兩邊的地區同時發展,共同繁榮,形成了匈牙利最爲繁華的城市。另外河流的河口也是影響城市區位的重要因素,河流入海口,支流入主流的河口都是如此,由於腹地非常寬廣,如我國廣州位於珠江入海口,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天津位於海河入海口河口的位置,這些大城市正是藉助河港、海港得以發展壯大。

(五)課後練習。對照課堂中對長江及其支流的數據分析,對黃河進行類似的數據分析,熟悉課堂中涉及的相關Arcmap操作流程,同時複習課堂內容。

三、結論

GIS工具爲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學習空間,在課堂中利用GIS技術教學可以把學生領入一個嶄新嚴謹的數據時代,學生在逐漸熟練GIS軟件數據分析操作以後,可以自行探究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培養較高的地理素養。本文對GIS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作了一個簡單的探索,實際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以PPT作爲輔助工具,具體的授課流程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標籤:地理 教學 GIS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