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醫療環境下兒科學教學模式探究論文

論文3.32W

【摘要】兒科學是臨牀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又有自身的特殊之處。兒科學所面對的患者是非成年人,其語言表達往往不準確或不能表達,因而其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就較以成人爲服務對象的其他科室更爲棘手。鑑於此,兒科的教學及兒科醫生的培養也就較其他學科更爲困難。探究能有效提高兒科學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是提高兒科教學質量及醫學生兒科學理論及實踐水平的重要方式。

新醫療環境下兒科學教學模式探究論文

【關鍵詞】兒科學臨牀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R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221-01

1.兒科學教學的特點

兒科學是臨牀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與其他學科相比,又有明顯的特殊性,即:兒科學的研究和服務對象是兒童,年齡分佈跨度大,從出生到14歲,期間經歷身體及生理上的巨大變化,情況複雜、病情多樣,上至中樞神經系統,下至泌尿生殖系統,各系統可能出現的問題均是兒科學所要顧及的範圍。兒科教學模式同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有許多相同之處,其主流的教學模式仍是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爲主,教師爲教學的主體,學生則以被動記憶及知識灌輸爲主,知識理解程度有限,學習記憶過程枯燥,缺乏樂趣。此外,兒科患者多爲年齡較小的人羣,語言系統發育不完善,對疾病所造成的不適以及對醫生問診的內容常常表達不到位或不能完全理解,因此,臨牀見習和/或實習階段、不同疾病的臨牀實踐環節,醫學生很難準確的就課本所描述的理論知識在患兒身上實踐驗證,理論知識由於得不到充分的實踐印證而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此外,近年來,日趨嚴峻的國內醫療環境,致使易患矛盾時有發生,作爲以小兒爲服務對象的.兒科更是易患矛盾的重災區。所以,如何行之有效的提高兒科的教學治質量,培養診斷水平高的兒科醫生,是每當前個兒科教學工作着值得着力探討的問題。爲此,筆者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經驗及已有的教學改革相關模式,探討其在兒科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以期探究適用於兒科學教學的臨牀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提高兒科教學質量及醫學生兒科學理論及實踐的水平。

2.理論教學模式的改變

2.1引入案例式教學法

傳統的教學形式是“灌輸式”或“填鴨式”的被動教育,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這樣不但容易遺忘,也不能激發學習興趣,更不利於臨牀思維的培養。由於學生在學習兒科學時積累了部分臨牀知識,因此在兒科學理論教學中可嘗試採用案例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爲基本素材,把學生帶入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並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種方法。以兒科常見的熱性驚厥教學爲例,教學大綱要求學生熟悉熱性驚厥病因,發病機制,發病年齡,分型,掌握熱性驚厥的臨牀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我們可以選取一例典型熱性驚厥病例,告訴學生患者的主訴、年齡、發病時間,實驗室檢查情況及既往病史等資訊,要求學生根據這些資訊作出診斷,制定治療策略,評估預後發展。透過對典型病例的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進行引導,授課結束前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加以概括,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2.2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隨着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包括微信羣的廣泛使用,已經滲透各個領域。根據兒科學的教學特點,可將網絡技術應用於兒科學教學中。醫學視聽教育能將複雜、抽象的知識直觀、生動地展現出來,給學生全面、直觀的視聽感受,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例如,製作氣管插管的Flash動畫,可直觀反映氣管插管的過程、易發生誤插的原因及避免措施,給學生留下深刻記憶。將臨牀操作的網絡視頻連結到幻燈片中,在講到相關內容時可直接點擊連結播放視頻,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身臨其境的體會。建立兒科學微信課程,將課件、視頻、練習題等放入微信羣中,學生可隨時在微信羣中請教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及時給予解答。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突破時空的限制,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

3.改革教學模式,培養臨牀實踐能力

3.1實踐教學的規範管理

實習生由專門老師管理,包括實習生接納、分組、出勤檢查、出科考覈等,督促實習生嚴格遵守科室各項規章制度,按時查房、規範書寫病歷、參與病例討論、參加教學和科研講座等。帶教老師輪流定期爲實習生開展臨牀知識講座,介紹規範的操作過程,如心肺復甦、氣管插管、呼吸機的應用等,學生產生的疑問可透過老師的解答和實際操作過程的觀察得到解決。結合臨牀給學生介紹急診醫學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科研熱點、新技術、新方法等知識,鼓勵學生透過各種途徑查閱文獻資料,從中獲取知識和靈感,培養科研思維能力,開拓視野,爲今後成爲一名集科研、醫療技術於一身的綜合型高素質急診醫生打下基礎。

3.2仿真模型模擬及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

兒科病人發病急、危重、病情變化快,加之現在小孩寶貴,大多家屬不肯讓學生在患兒身上進行技能操作,尤其是搶救時病人家屬情緒容易激動,若讓實習生操作,因操作不夠熟練,可能耽誤病情,也易引起醫療矛盾。因此,在實踐能力培養中引入仿真模型模擬教學和標準化病人的教學方式可有效提高學生臨牀實踐能力,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這也是當前醫療環境複雜、醫患關係敏感時期鞏固和提高醫學生臨牀實踐的重要途徑。仿真模型是指用特定的材料製作的人體模型模具,可供醫學生在上面進行臨牀相關操作的模擬演練。在模擬教學中,利用模擬人掌握胸穿、腰穿、腹穿、骨穿、氣管插管、心肺復甦術等兒科急診操作技術,並有帶教老師逐一進行考覈。在進一步的臨牀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在患兒身上進行實際操作,使學生熟練掌握胸穿、腰穿、腹穿、骨穿、氣管插管、心肺復甦術等兒科急救技術,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而標準化病人模式,在兒科學教學及實踐中的使用受限較成人科室明顯。不同於成人科室的標準化病人,其言語症狀均可由成人在特定培訓下完成,兒童表達的特殊性,使得兒科標準病人的培訓和現場模擬均很難和現實接近。目前,在兒科教學中以仿真模型模擬教學爲實踐途徑,是新形勢下提高兒科教學效果、提高醫學生理論及實踐水平的有效也是最爲可行的方式。

3.3加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兒科工作是風險性較大的工作,極易引發各種醫療糾紛,甚至引起法律訴訟,因此應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向學生普及法律及相關醫療法規知識,增強防範意識;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學生在實習中要學會傾聽家屬對患兒病史的敘述,掌握與家屬溝通的技巧以取得信任;加強紀律觀念,明確實習生的法律身份與責任,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明確自己的職責範圍;加強證據意識,讓學生參與實際醫療事故、醫療糾紛的分析活動中,透過具體事例,讓學生生動、形象、具體地認識到證據對於自我保護的強大作用。同時,加強對學生醫療文書的書寫管理,使學生認識到病歷書寫的法律性和重要性,增強規範意識。帶教老師應將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貫穿臨牀實習教學的全過程,提高學生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的能力。

4.結語

總之,兒科學的教學方法還在不斷探索中,隨着醫療環境的改變,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高,以培養出適應新醫療環境需要的兒科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