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試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的論文

論文2.55W

[摘 要]在語文的學習中,閱讀與寫作有着密切的聯繫,只有當學生有着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夠在寫作時找到良好的寫作素材,提升寫作水平,而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反之亦能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初中生的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願意花時間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制定科學的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寫作水平。

試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的論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27-0021-01

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都有其相應的作用與功能。閱讀教學是爲了讓學生能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文章的寫作手法與技巧;而寫作則是學生自身情感的表達。讀與寫之間關係密切。學生透過閱讀獲得大量的資訊,不但可以增加自身的見識,還能夠豐富生活體驗,加深對生活的理解。透過讀寫結合的形式,使學生的自我表達更加順暢。那麼,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寫作呢?

一、在閱讀中巧做寫作小練習

寫作水平的提升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與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適當的寫作小練習來讓學生完成,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課堂內容。

例如,朱自清的《春》,這篇散文用了大量的語句來描寫春天景色的美好,像“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就使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將春天的生機勃勃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文章中的寫作手法,採用擬人的修辭來寫出心中的美麗景象。在模仿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描寫自己家鄉的山:“在冬天,家鄉的山就會戴上一頂雪白的帽子,陽光照耀下,就像是慈愛的老爺爺在向我們招手。”有的學生這樣描寫秋天:“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嘛,她告訴大家,冬天就要來啦。”……學生對擬人手法的學習進行了延伸,將來在寫作中碰到類似的寫作題材時就會得心應手。

二、在閱讀中分析總結寫作方法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着不同的文體,每一種文體都有其獨特的寫作方法。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與學生一起總結不同文體的寫作手法,並對文章中的優美詞句進行分析,使學生在遇到相同題材時能夠熟練地運用學到的寫作方法。

例如,《背影》是一篇記敘文,作者透過刻畫自己父親的不同細節,來描寫父愛的偉大。記敘文是初中作文中最常出現的題材類型。很多學生在寫記敘文時,就像是在記流水賬,寫不清事情的起因經過與結果。在學習《背影》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作者是透過怎樣的描寫來突出主體的。從最初思念父親,到看到父親的背影,再到父親爲自己買橘子,到最後的惜別與別後,都深刻地刻畫了父親的背影。透過四次描寫父親的背影,讓父親背影的細節在讀者心中印象深刻,使讀者感受到父親對作者濃濃的父愛。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學習文章中對情感的刻畫方法來提升自己寫作中的情感表達。

三、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

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採用統一的教授方法,班級的整體水平無法提升。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可以採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寫作水平,以及在寫作上會遇到的難題,然後根據不同情況,制定解決方案。例如,有的學生寫作時容易超出字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列好作文提綱,再根據提綱中規定的字數寫作,這樣就可以在規定的字數內寫好一篇文章;有的學生的作文常常“頭重腳輕”,教師可以介紹學生閱讀優秀範文,爲學生分析如何進行結構分層,明確文章結構的重要性;有些學生對作文完全不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活動豐富自身感受,再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學生認爲有東西可寫,纔會對作文充滿興趣。

四、理論聯繫實際

寫作源於生活,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受自然,讓學生透過與自然的近距離接觸,找到寫作的靈感。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當學生看到美麗的桃花、涓流的溪水,耳邊傳來清脆的鳥叫聲,會感到渾身愜意,自然想寫點什麼來表達自己此刻的心情。此時教師佈置一篇題爲“我眼中的春天”的作文,學生就能夠依照自身的感受,交上滿意的答卷。

總之,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反思,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技能,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無從下筆”變爲“下筆如有神”。同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制定科學有效的寫作提升計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