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有關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

論文2.39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

【摘要】感恩是對他人的幫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我們應該反思當前的教育方式,喚醒學生的感恩情懷,讓學生學會感恩。

【關鍵詞】感恩;感恩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椐報道:蘭州女子楊麗娟自16歲始,一相情願地瘋狂追逐男明星已13年。此期間不僅荒廢了學業,而且不找工作不談戀愛,一心癡迷於劉德華,因而陷入走火入魔難以自制的非理智狀態。女兒在追星上的偏執、自私和不可救藥讓她父親徹底絕望了。已心力交瘁、窮困潦倒的他,也沒有能力再幫她二見“偶像”,只能以一死來解脫。這一切包括其父之亡,都是由於楊麗娟失去理智地狂熱追星所造成。父親自殺後,楊麗娟竟然冷漠地不予理睬,棄屍於港而偕母回甘。如何對得起父親對她的愛以及對她追星的無條件支援?爲人子者如此不孝和冷血,怎脫得了“無恥”之謂?

一、“感恩”由來

感恩節源自美國。據說,感恩節的設立,最早是用來感謝北美印地安人的。感恩,在西方應該算是有比較長的歷史了。在我國,自古就有“羊跪乳,鴉反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古訓。“感恩”的解釋:“對別人所施的恩惠表示感激。”人們是因爲得到他人的幫助受了恩惠而由衷表示感激,是出自對人類共通的一種本性的感激之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一種自發行動。它既是一個系列的心理過程,又是一個行爲過程,就是意識到今天自己獲得的一切,不是憑空而來,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許多人在背後的創造和奉獻。感恩絕非“感恩戴德”的臣民心理,因爲從人格上來說,感恩者和被感恩者是平等的,只不過出於各種原因前者產生某種匱缺需要後者援助。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天生就是和貪婪,吝嗇,冷漠對立。

“別讓中國現在孩子成爲不懂感謝、不願感激、不會感動,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這是某政協委員在兩會上的觀點,建議中國設立自己的感恩節。“感恩教育”應勢而生。這也許算是一個嘗試,也使人們對年輕一代“多點人情味”有了些許希望。這不僅僅要求社會的警惕,也警告包括父母們在內的一羣人,別再對孩子們的道德滑坡視而不見,因爲他們關係到的是整個民族的未來。

 二、學生缺少感恩心的現狀

作爲一名職高的教師,,我敬業愛生,每逢農曆“三月三”,都會自掏腰包給我班學生煮雞蛋,但學生中總會有“這蛋不是土雞蛋,不好吃”的說法;“中秋節”到了,給學生精心挑選的月餅,也有同學說:“這月餅不合我的口味”;我班一男生,由於自幼家境困難,父母被迫雙雙外出打工,無法照看他,16年後,父母接他到城裏上學,在他父親出差,母親急性闌尾炎住院,需要人照看時,他竟然離家出走20多天,目的是爲了報復父母當初沒有照看小時侯的他,他現在就是要讓父母難受等。像頂撞老師,學生不服家長的管教,要離家出走……這些種情況不僅僅存在於現在的職高,類似情況媒體上常有報道。

身邊所見讓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缺少了最基本的感恩之心,作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和義務來培養學生的感恩心,於是我在班級里布置了一個小任務:讓學生回家洗一次碗,體會一下做家務的`辛苦,也讓學生了解家長們的感受。當即就有一部分學生不以爲然,更不屑去做這樣的事。第二天,只有小部分家長覺得這樣的作業很有必要,他們難得看到孩子們主動要求勞動,並對他們的勞動加以了肯定。這樣的結果讓我大失所望,也沒有達到我之前想要的基本教育目的。雖然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有所保留,可在他們的回答和對完成這一任務表現中也不難看出某些事實:他們覺得家務是家長理所應當的事,與他們無關,他們參與家務是額外勞動。

三、學生缺少感恩心的原因

首先,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長輩們把他們當作寶貝,從來不讓他們吃苦,而享受過度寵愛和溺愛的孩子有可能養成掠奪式的生活態度,以自我爲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與他人難以合作等等。而父母如果以民主、理性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孩子會變得富有愛心、開朗活潑、健康樂觀。從小孩生下來一直到十二三歲,父母是孩子學習的第一榜樣。如今,不少家庭急功近利,在孩子教育上重學習、輕品德,把分數、升學、上重點學校得至高無上,嚴重忽視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加之,一些家長受自身文化素質、道德修養的限制,缺乏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可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待問題,也不會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感受,自然談不上感恩。

其次,社會感恩教育缺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卡通、網絡、新聞媒體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經濟利益,忽略了對孩子的基礎教育。

再次,學校過於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道德教育真正缺乏的是實效。與其先治國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齊家,因爲直觀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更好理解。而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愛家、愛父母”也遠比“愛祖國、愛人民”實際得多。

此外,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接觸到的諸如文章開頭所描述的事實,如果沒有得到糾正和正確的教育引導,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對此種現象的認可性,以爲原本就該如此。這些不良社會現象或多或少都對孩子們產生着負面影響。

四、學生缺少感恩心的拯救措施

孩子們的行爲習慣的養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沒有權利去責怪現在有道德缺陷的孩子們,但我們有義務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漸漸淡化的道德觀念和日益冷漠的心。只有社會的各個部門都行動起來,社會中的每一份子都重視起來,我們的和諧社會關係才能建立起來,我們的未來纔有希望。

(一)作爲孩子最初教育者的家長們,應該以身作則,從小就培養孩子們的感恩之心

愛孩子,就要習慣讓孩子幹一些家務,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要讓孩子瞭解家裏的難處、父母的辛勞,從而珍惜眼前擁有的幸福,對父母產生尊敬、愛戴和感激之情。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是因爲愛他纔會爲他付出這麼多,讓孩子瞭解父母生活、工作的壓力和艱難。

我在家訪、電訪和家長會上特別加入了加強孩子們“感恩教育”的內容,描述了在完成感恩任務後學生的表現,並把班級調查的結果反饋給了家長,當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最不願與自己傾訴時甚感失落。並和家長們協商在以後的學習教育中如何融入這方面的教育,家長們也表示會配合學校的活動,更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和措施。如,在家裏安排孩子一定量的勞動要求;有機會帶孩子深入貧困山區,體會那裏孩子生活的艱辛;暑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辛苦等。愛的規矩,是需要從小訓練的,不要讓孩子覺得,所有的人爲他服務,都是理所當然的。愛孩子要讓孩子懂得體驗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

(二)學校和老師要清楚基礎教育固然重要,道德教育更不能鬆懈

1.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一位合格的班主任,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對學生加以關心和引導,但這並不表示班主任在生活中擔當“保姆”角色。班主任要學會“偷懶”,平時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鍛鍊學生做事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學生完成得出色時,班主任要及時鼓勵,予以肯定。讓學生明白“有付出纔有收穫”的道理,從中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勞,老師的苦心。

2.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楷模。愛的傳遞永遠不可能靠說教來實現,榜樣的表率作用是最奏效的。教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的,它不是貼在牆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它體現在教師的品格之中,由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點一滴注入學生的心靈。教師必須隨時隨地加強自己的修養,以身立教。教育講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感恩並不是簡單的行爲習慣養成,急於讓孩子感恩而進行嚴格要求,急於將責任的擔子壓在孩子身上,都是不切實際的。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效仿的楷模。在品德教育中,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並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他人和社會的感激。

3.舉行感恩活動,加強感恩意識的宣傳。

(1)在班會課中結合社會中的感恩典型事例(這些典型事例都要求由學生自己去尋找)展開討論,在班級中樹立感恩的基本意識。

(2)尋找身邊值得感恩的小事,如班級衛生委員雷康晚自習後,默默無聞爲班級關門窗,從無失責,確保班級教室裏的財務安全;班裏的盛燦煒同學長期負責了教室裏黑板的保潔工作,確保老師上課舒心等等。對類似這樣的同學予以肯定,這正是大家值得感恩和學習的鮮活事例。

(3)感恩從身邊小事做起,明確自己在班級中的責任與義務。作爲學生履行學生的基本義務,遵守學校基本規範;在班級大掃除中,要求學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自己承包打掃任務,並對自己的勞動負責;要對保潔的同學感恩,不隨地亂扔垃圾;要對幫助自己的同學感恩,多說謝謝。

(4)在週記中回顧和記錄自己的感恩心得,發現身邊的感恩事件。從中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過程及對感恩教育的接受程度。

(5)回報父母養育恩,爲父母做一件事,如整理房間、洗碗、給父母捶背、爲父母倒茶等,從中體驗父母的的艱辛和不易。尋找父母身上讓自己感動的東西,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付出。

(6)對同學對他人,可以開展“同學的愛”“同學給我的關心或幫助”等系列徵文活動、演講比賽;對老師,可以從“難忘師恩”作文比賽、黑板報出版、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感恩”活動。另外班級經常有意識地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如籃球、接力等比賽,讓學生懂得要想取得勝利,必須團結合作,齊心協力,克服自私、斤斤計較、不願合作的缺點,感受愛和團結的力量,感受互相尊重、謙讓、寬容、友好合作的快樂,激發感恩的情感。

同時,我們在開展感恩教育工作時,可以收集一些與感恩教育有關的傳統故事、中外經典故事,在班團活動課、團隊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感恩”的善根,使學生在故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啓發道德的自覺,促使學生感恩心理的養成;可以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與感恩教育主題相關的古詩詞或中外名人名言,以張貼在教室牆壁上,以朗誦比賽,以寫感想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感恩的情結,積極營造出“感恩”的教育氛圍,以氛圍來影響人培養人塑造人;可以創設一些活動情景,用“心理換位”的方式讓學生去積極參與“感恩”活動中,在親身體驗中感悟着“父母的養育恩、老師的苦口婆心教導、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幫助與友善”,引導學生在相互理解中體驗“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美德。經過一系列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生的“感恩”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尊重別人,學會感激,學會回報,學會做人。

另外,傳統評價體系也做出適應性調整,在評比優秀的時候,那些雖然學習不優秀,但對父母很有孝心,喜歡幫助同學的學生,也應肯定其閃光的一面。學校在評優時就設立一些肯定品德優秀的獎項,如愛校之星、奉獻之星、團結之星、勤儉之星等等。

(三)社會正面感恩教育必不可少

第一,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賦予感恩教育的內容,比如兒童喜歡的動畫片。

第二,在輿論方面造成正面的宣傳,發揚二十四孝等傳統思想中好的一面的教育,對於社會中出現的過河拆橋,落井下石等與感恩之心背離的行爲給予嚴厲的批判和打擊。

中國有句俗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是中國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感恩教育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纔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還是一個人之所以爲人的基本條件。

五、結語

我們社會、家庭、學校要意識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的今天,我們要把感恩教育作爲榮辱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感恩報德”爲榮,以“忘恩負義”爲恥,努力營造一種全民知恩圖報的良好社會氛圍,爲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玲.感動,班主任之友[J].2006,(2).

[2]林雲霞.系列活動促感恩,班主任之友[J].2007,(2).

[3]笨子.孝道漫談,班主任之友[J]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