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探討論文

論文3.16W

一、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探討論文

(一)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是適應複雜經濟環境的現實需要

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日趨複雜,成爲企業必須面對的新經濟常態。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

(1)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爲產品市場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企業不僅要面對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進行跨國投資,也要遭受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以分散風險,爲了適應這種變化,企業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模式都出現了全球趨同的趨勢。

(2)需求多樣化,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是多變的,企業要圍繞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重新規劃其生產經營模式,生產經營週期也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加快。

(3)經營網絡化,電子商務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半徑擴大,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

(4)競爭規模化,技術進步使技術合作成爲可能,產業協作增強,企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化,企業很難獲得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必須專注於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專業領域,形成規模化的競爭優勢。

爲了應對多變的經營環境,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採取主要依靠品牌和核心技術、依靠核心知識和競爭力,透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發展模式,也必然要求其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斷創新。會計作爲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不斷創新和變化,特別是在戰略管理、成本管理、風險控制、投融資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應發揮主導作用。因而,企業需要大量既懂會計覈算,又懂得管理的會計人才。

(二)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是適應資訊技術發展的需要

首先是業務處理的自動化,海量日常業務的處理,需要自動化,資訊技術使這種自動化處理成爲了可能,也成爲了現實,業務處理自動化必然要求與之相應的會計資訊處理自動化,以業務驅動財務進行會計覈算。其次是財務與業務一體化聯繫更加緊密,會計資訊系統只是企業資訊系統的一部分,大數據時代來臨,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越來越依賴於會計資訊系統之外的其他資訊,會計資訊系統不能也不再獨立於企業其他資訊系統。第三是會計共享服務,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另一個後果是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距離增加,財務人員對業務的核算和監督都不再需要與業務人員面對面交流,財務人員依靠業務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資訊進行覈算和監督,財務系統從業務系統中獨立出來,會計共享服務應運而生。資訊技術的發展,給會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在這種趨勢下,傳統的財務會計覈算大部分將實現自動化,甚至是日常的財務分析和納稅處理也將實現自動化,會計行業的核心業務將受到嚴重地削弱。會計要生存和發展,轉型成爲唯一出路:一方面,是財務會計的轉型,財務會計應將覈算的重心轉移到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業務處理上來,更多關注企業未來事項的處理;另一方面,是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資訊技術爲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數據和技術支援,會計人員應該利用會計資訊系統反映了企業價值運動這個獨特優勢,進行數據分析和應用,對企業的風險進行有效管控,引領企業專注於價值創造。要實現這種轉型,會計人員也需要轉型,企業需要大量既懂財務會計又懂管理會計的會計專業人才,加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

二、管理會計人才的內涵及知識結構

(一)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誤區

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明確管理會計人才的內涵。目前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認識,存在幾個誤區:

(1)將財務會計人才和管理會計人才嚴格區分開來,認爲財務會計人才不需要進行管理,而管理會計人才不需要進行覈算。

(2)矮化財務會計,拔高管理會計,認爲財務會計中低端人才即可勝任,而管理會計則需要中進階、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3)片面強調企業中高層會計人員在企業重大經營決策中的作用,忽視普通會計人員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基於這些認識,通常認爲管理會計人才應該是高端人才,應該掌握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或技能,在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中發揮作用。

(二)管理會計人才的內涵

會計是一個管理資訊系統已經成爲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共識,會計的本質就是資訊的加工和應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源於同一母體,共同構成了現代企業會計系統的兩個部分,其中財務會計側重於資訊的收集、加工與提供,而管理會計則側重於資訊的分析與利用。在實踐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對象都是企業的資金運動,都屬於價值管理的範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資訊是共享的,管理會計所需的許多資訊都來源財務會計。因而,實務中的會計人員,只是因爲崗位的設定而導致的分工不同,工作的側重點不同而已,無法完全將兩者職能分開———從事業務覈算的會計人員也要負責進行日常管理,而從事專門管理的會計人員也需要進行會計覈算或利用會計覈算的資料。目前,在實務中,我國企業財務人員超過85%的`在從事財務會計工作,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主要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隨着我國企業會計轉型,會計工作要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服務,目前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人都將轉型成爲從事管理會計的人,那麼,我國緊缺的不僅是300萬高端管理會計人才,更爲缺乏的是數量龐大普通管理會計人才。綜上所述,本文認爲,財務會計人才主要是從事數據收集、加工和提供的人才,而管理會計人才則是透過對資訊進行分析與應用,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決策、計劃預算、組織實施及控制的人才。

(三)管理會計人才能力與知識框架

在確定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框架時,我國學者和實務界人士較多地從人才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專業)的角度來闡述管理會計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框架。黃培(2014)認爲會計人員崗位層次不同能力要求也不一樣,但一般應具備財務基礎工作能力、財務管理及規劃能力、稅收籌劃能力、預算管理能力、參與決策能力、非財務分析能力、內部控制與風險管控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與職業競爭力等九項能力。但是,經濟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新的知識層出不窮,工作崗位也是不斷變換的,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固定的,因此,單純從工作內容的角度來界定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框架是不能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對此,餘緒纓指出,管理會計人才要實現從“硬人才”向“軟人才”轉變,“軟人才”是知識廣博,能將相關學科領域的成果融會貫通、創造性地靈活運用的“通才”,而不是隻在一個狹隘的專業領域術有專精的“專才”,即“硬人才”。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認爲“進入會計職業的核心能力框架,包括一般教育、商學教育和會計教育三部分”,管理會計師協會(IMA)也明確指出“會計人員未來應該具備的能力包括計算機能力、運用科技的能力、網絡應用能力、會計軟件、教導、說服和溝通的能力”,同樣體現了管理會計人才首先應該是通才,然後纔是專才。基於此,本文認爲管理會計人才能力與知識框架主要包括五部分:足夠深度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足夠廣度的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和法律等綜合知識;卓越的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深厚的人文和科學素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如何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爭議很大,第一種觀點認爲,管理會計人才不是僅靠學校就可以培養的,會計人員只有與企業的管理實踐相結合,在實務中採用師傅帶學徒的方式才能培養;第二種觀點認爲,學校應該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畢業生招之能用,企業不願意招聘沒有經驗的會計畢業生進行鍼對性的培養,也不對在職人員的進行後續培養,有關調查顯示43%的企業沒有針對管理會計的年度培養計劃。這兩種觀點都過於偏激,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和企業經營模式的不斷創新,使師傅帶學徒方式培養的管理會計人才只能停留在過去的經驗框架中,難以應付未來多變的管理需要;而高校的培養給予了畢業生豐富的理論知識,卻無法讓學生真正體驗變化萬千的商業環境。因此,只有以學校的優質教育爲前提,繼以企業的崗位培養,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另外,考慮到我國在崗的1600多萬會計人員中,將有相當比例將轉型成爲管理會計人才,針對這些人的繼續教育也非常關鍵。綜合這些因素,我國現階段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基本體系是:在政府的積極導向下,以高校教育爲基礎(特別是本科教育)、企業的崗位培養爲主導、職業團體的職業培訓爲補充的綜合人才培養體系。

(一)政府積極導向

政府應在推進全面建設管理會計體系的過程中,繼續“堅持人才帶動,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強宣傳引導,以會計職稱考試爲突破口,將管理會計的相關內容正式納入考試內容,形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新的會計人才評價體系;將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納入後續教育課程體系,對在職會計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全面提升會計人才隊伍的整體管理會計水平;繼續推進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總會計師提升工程等項目,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管理經驗的高層次管理會計人才,形成示範效應,使全社會都重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二)高校教育爲基礎

高校教育,首先是本科教育,應以“管理”爲立足點,推進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爲社會提供大量能夠成長爲高素質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後備人才隊伍。要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管理會計人才能力和知識框架爲基礎,推進課程體系建設,形成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通用能力;要推進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隊伍;要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其次,應繼續推進會計專業碩士教育改革,使專業學位教育與企業人才培養形成良性互動,在廣大的在職會計人員的素質提升中發揮主導作用,促進財務會計人才轉型,培養高端管理會計人才。最後,高校教育應注意與職業團體合作,將職業課程體系納入高校課程,聯合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三)企業的崗位培養爲主導

企業的崗位培養是具備良好基礎的後備會計人才能夠成長爲合格、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的關鍵,企業應堅持自我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人才聘用模式,讓後備人才經過崗位的歷練,獲取足夠的管理實踐經驗,使其成長爲既熟悉企業的情況,又具備較高理論水平和較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會計人才,爲企業所用。企業崗位培養過程中可以繼承傳統師傅帶學徒的模式的優點,但一定要突出創新,不能墨守成規。另外,企業應制定管理會計人才的培訓計劃,結合企業的管理轉型,對現有會計人員進行專項培訓,使其轉型爲管理會計人才,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四)職業團體的職業培訓爲補充

管理會計屬於企業的內部會計行爲,職業管理會計師爲企業提供服務,並不涉及第三方利益,應由雙方自主協商決定。國家已經設定了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會計人才也屬於會計人才,只要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即可,無需額外增加管理會計職業資格認證。但是,企業在聘請管理會計人員時,仍需要判斷其能力水平,職業管理會計人才也需要向企業證明其能力水平,因而客觀需要一種標準來判斷職業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在西方國家,形成了一些頗具聲譽的管理會計師職業團體(如CIMA、CMA),實行嚴格的會員資格認證,在企業與職業管理會計師之間建立了一條橋樑———如何評價職業管理會計師的能力水平,值得我國借鑑。作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補充方式,應堅持市場導向,一方面加強與國際知名職業團體的合作,進一步開放國外管理會計師職業團體進入中國市場,開展職業培訓,提供會員服務;另一方面,借鑑國外職業團體的運作模式,允許在我國成立競爭性的管理會計師職業協會,讓這些協會自主進行會員認證和培訓,這種協會區分其他全國性的協會的關鍵是競爭性,也就是說並不唯一,也非政府主導,當然,這些協會必須符合我國法律的規定,如應經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批准後納入國家統一規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