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如何讓小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論文

論文1.57W

[摘要] 隨着社會的發展,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已成爲社會的共識及注意的熱點。關注少年兒童,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在小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兒童的內在心理需要。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做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的心理從小學生開始培養對人的一生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讓小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論文

[關鍵詞] 關注 心理健康 小學生 需要

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做了明確規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爲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作爲21世紀的主人,也就是現在的小學生,如果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這對他們將來在人生成長、學習的路上跨出充滿希望的一步奠定紮實的基礎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此以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具有歷史和現實的意義,因爲它立足於學生未來的成長,造就於國家未來的建設。

如何使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使之得到發展呢?如何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呢?如何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呢?

一、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歸屬、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發育和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個小學生,作爲班級和夥伴中的一員,如果長期得不到認可,不被接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總是受到排斥,體驗不到集體的溫暖,他就不會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壓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對、攻擊等消極心理,心理健康就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傾情投入。

作爲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紮實的教育能力,有輔導學生的基本技巧,如傾聽、共鳴等。當教師和學生在一起時,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護,坦誠地面對自我和學生,努力調節好自己的心境。面帶笑容,傾情參與學生的各項活動中,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體會到教師真摯感情。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形象思維豐富,感性認識充分,教師的思想、情緒的輕微變化都能給他們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教師傾情投入是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

二、提供指導

指導包括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集體輔導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性,是指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輔導,使之對自己成長髮育中必定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認識,有所準備,能以積極自覺的心態有效地面對。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傾訴真情,引導學生說真話、吐真心、訴真情,體會情感交流帶來的滿足感。

比如新入學的小學生,由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了學校的小學生,隨之而來的是主導性活動的變化,由先前的做遊戲爲主變爲以學習爲主。隨着社會角色的變化、主要活動的變化,家庭與社會的要求也不同。小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爲規範》,要寫作業,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已成爲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所有學童來說都會遇到對學校生活的心理適應問題。再比如高年級小學生,面對青春期的提前到來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也有心理準備問題、心理適應問題,所有這些共性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或其他人員有計劃地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否則就會遇到困難,就可能出現困擾,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

個別指導主要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比如,對個別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方法上的幫助,針對個別小學生存在的某些消極的不利於其身心發展的問題,如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點所給予的幫助、所進行的調整等均屬個別指導。

當然,因爲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那麼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談論和學生有密切關係的、學生最需瞭解的話題,才能使學生對活動感興趣,從而使活動起到良好的輔導作用。這就要求輔導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情況,以選擇恰當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

三、及時調治

我們知道,學校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機構,有許多工作要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小學生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不可能都用於此。同時由於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教育的複雜性,個體間的差異性和家庭生活、環境影響的多樣性,因而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麼重視,工作多麼細緻,效果如何顯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能達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總會有少數或個別小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以及班主任和輔導員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並能隨時與有關家長取得聯繫,提供建議,及時送醫療性心理諮詢、心理治療機構,由專業人員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和治療。由於小學生的心理髮展尚未定型,各種心理問題即使比較嚴重,只要及時發現,善於識別,及時送醫療性心理諮詢、治療機構,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和調治,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後效果良好。

由此可見,作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點不在於治療而在於識別,要能及時發現,以保證及時有效地得到醫療機構和專業人員的幫助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