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旅遊活動中的跨文化交流論文

論文1.15W

摘 要:以跨文化交流爲主題,透過對旅遊過程中文化資源的相互傳播以及跨文化交流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形式的分析,詳細論述文化交流對於旅遊目的地文化的影響。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創新旅遊業的發展理念,打破行政地域限制,進而推動我國旅遊產業的跨文化發展。

旅遊活動中的跨文化交流論文

關鍵詞:旅遊;文化資源;跨文化交流;表現形式

旅遊成爲當前人們放鬆心情、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之一,已融入全球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成爲人們日常的生活的重要部分。就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來看,旅遊業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和社會就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旅遊過程中文化資源的相互傳播

透過對旅遊地異質文化的體驗,遊客們不僅開闊了視野,還能從中獲取另一種文化資訊,這種資訊包含歷史文化、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並且大多數來自於與客源地居民的交流和日常生活中。與此同時,客源地居民也能透過與遊客的接觸,從旅遊客體和旅遊媒介中接觸外來文化[1]。

二、 跨文化交流在旅遊活動中的表現形式

旅遊活動中跨區域、跨文化的交流,主要表現在發達國家之間的跨文化旅遊、發展中國家的跨文化交流、國家內部文化區域之間的交流以及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文化交流。近年來,民族文化的興起,很大程度地推動了區域旅遊的發展。在我國,以新疆、西藏等民俗風情爲代表的跨文化旅遊活動,成爲當前國內重要的旅遊線路。[2]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使人們在旅遊活動中接觸到不同民族之間的異域文化。

三、跨文化交流對於旅遊目的地文化的影響

旅遊活動推動了不同區域之間人們的交流,遊客作爲文化交流的載體,在旅遊活動的過程中對異域文化的取捨都或多或少對客源地產生影響。第一,客源地文化被無止境的包裝銷售,文化交流的商業化趨勢明顯。被包裝後的文化傳播儼然喪失了客源地的原有風情,這種商業模式在損害自身文化的同時,也無法滿足遊客的需要;第二,目的地的逆文化遷移。“企業以服務爲舞臺,以商品爲道具,以消費者爲中心,創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3]。在跨文化旅遊接待中,應保持自己的地方特色文化,不能一味地迎合強勢文化旅遊者的需要。尤其是當前“體驗已經逐漸成爲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後的一種主導型經濟形態”;[4]第三,目的地文化的“涵化”。只要發生文化接觸,其社會文化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併發生變化。可以說,旅遊是不同文化背景、文化特徵的人交流和接觸的重要途徑

四、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

(一)創新旅遊業的發展理念

我國的旅遊文化產業開發還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最爲典型的是將旅遊發展視爲精神享受,忽略了文化傳承和文化交流在旅遊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旅遊產業發展方面,可以學習西方先進經驗,在自然景觀中融入人文元素,如對山水地貌的講解,對民俗風情的介紹等,加強旅遊客源地的跨文化傳播,改變以往旅遊發展輕文化交流的現狀,推動我國的旅遊產業朝着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二)打破行政地域限制

由於民族地域的差別,不同地區的文化存在差異。對旅遊業的新定位,使旅遊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拓展和延伸,爲行業發展提供新的助力。目前,以上海爲客源集散地的華東旅遊專線,以文化和自然景觀爲依託,建立板塊旅遊的經濟理念,把旅遊中心城市——上海,作爲旅遊經濟的空間載體,憑藉周邊的蘇州、南京等城市,優化升級省市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這一先進的旅遊產業發展模式一經推出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僅有效帶動客源地在第三產業的經濟收入,也使得其原有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播。

旅遊活動正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一切旅遊活動必將與文化交流產生密切的聯繫。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時接納和借鑑其他區域獨特的文化,實現不斷的交流和融合。想要做到這點,首先,對旅遊業所處的產業地位要有新的認識,從轉變觀念和形成共識上實現突破,進一步促進旅遊客源地的文化發展;其次,在深化改革體制創新上要有新突破;最後,在宣傳促銷和服務管理方面也要實現新突破,以旅遊活動爲主線,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着力挖掘文化資源,把文化旅遊這一目標做好,拉長旅遊產業鏈條,實現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劉偉,朱玉槐.旅遊學[M].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1999.227-230.

[2]餘青,吳必虎.中國城市節事活動的開發與管理[J].地理研究,2004,(11):845-855.

[3]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體驗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鄒統釺.體驗經濟時代的旅遊景區管理模式[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