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培養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論文

論文3.08W

論文摘要:本文只從高職高專(筆者所在的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角度,去論述培養文化意識與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問題。教學實踐表明,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密不可分。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培養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論文

論文關鍵詞:培養;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引言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涉外交際活動也越來越多,與世界接軌已成定勢,社會生活和實踐證明,僅僅掌握語言知識並不能保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成功的交際,我們應該認識到必須把語言知識和文化意識結合起來才能順利進行交際。一個對於英語國家的文化不瞭解或瞭解很少的人,即使語音,語法正確,擁有幾千個詞彙,不瞭解文化背景,沒有文化意識,猶如只抓住了外殼而不領悟其精神(胡文中,1995)0因此,作爲英語學習者來說,在與來自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往時,不僅僅要掌握目的語正確的語法,地道的語音,語調和一定的詞彙量,還應該瞭解他們的社會習俗,價值取向,言語規則甚至非言語交際方式等,否則會產生誤解和矛盾,影響和妨礙人們正常的交際。

二、什麼是文化意識?

所謂文化意ip(culturalawareness),指的是對文化多元性的意識和對差異的寬容態度,對文化成員的共情能力,以及對自身文化價值觀念及行爲方式的覺察和反省。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目的語使用的適宜性是在跨文化交際的框架中定義的,“學生需要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他們能夠受益於語言文化教育”(Byram&Morgan,1994)(高一虹2002)。

三、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請看,蘇:一頓便飯,爲您洗塵,請。沃爾夫:噢,這簡直是一次盛宴,每個菜都是佳餚,我很喜歡,不過,我覺得這些菜對我們來說太多了。蘇:哪裏哪裏,實在是算不了什麼,不過一點小菜和薄酒,不成敬意,以後有機會可以好好安排,讓您更滿意。

飯後,沃爾夫馬上給總公司寫了一份備忘錄:蘇先生不是一個合適的合夥人,他的管理不切實際。在我看來,他更願意把資金投資在飯桌上而不是工廠的產品生產線。

蘇先生的盛情款待得來的是這樣出人意料之外的結果。

爲什麼要有文化意識呢?這是因爲,像發生在蘇先生公司的這起事件一樣,文化上的誤解會妨礙公司在跟外商合作時順利開展商務活動。人們在文化方面犯錯誤可能不是故意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但有些很可笑的文化方面的失誤卻使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有些致命的失誤幾乎使企業瀕於破產。往往是因爲其決策者不瞭解文化的奧祕。他們需要了解人們的語言和行爲背後的原因。只有在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之後,羣體和個人語言,行爲方式才能被他人所理解甚至被他人所預見。也惟有如此,公司纔可以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或免於破產的命運。

我們在和來自其他文化的人交往的過程中,或者在和其他的文化價值觀接觸的時候,要清楚自己傳達給對方的文化價值觀,同時也要了解對方的文化價值觀。除此之外,還要認識到,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存在“鴻溝”。亨德里克.謝里(HnedrickSerrie)曾寫過一篇文章,探討了解他人視角的必要性,他指出,“把握好行爲的分寸比掌握語言還重要,可是很少有人懂得這個道理。

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義

賈玉新認爲如果把幾乎所有的、不同程度的交際都認爲是跨文化交際,那麼,跨文化交際將包括:跨種族交際,跨文化交際,同一主流文化內不同羣體之間的交際,以及國際性的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1)建立和維持良好關係的能力;(2)以最少的`損失和曲解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3)在適當程度上順從別人並與人合作的能力。以上這些方面的能力明顯地體現在各種行爲特徵上,例如領會、尊敬、靈活性、對模棱兩可事物的容忍性,及與別人在互動中的操縱能力等。

五、注重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只注重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聽讀),而忽視跨文化交際能力(說寫譯)(曲政、俞東明1997)Wolfson(1983)指出,“與外國人交往時,本族人對外國人在語音和句法方面往往比較寬容。而違反講話規則卻常被認爲是不懂禮貌,因爲本族人不太可能認識到社會學的相對性”。由此可見文化方面的錯誤可能會引起更爲嚴重的交際失誤。

請繼續看,一位中國女士在宴會上聽到別人稱讚她的衣服樣式時說的一句話:

That’salovelydressyouhaveon.

No,no,it’sjustaveryordinarydress.

在漢語中,當聽到別人的稱讚時,人們常說:“過獎過獎,慚愧慚愧”之類的自貶的詞語,以示禮貌,謙遜;而在西方文化中,在這種情景下,受讚揚者直接用"Thankyou",“Iamverygladtohearthat”之類的話語應答即可。否則,聽話人會認爲這種答話暗示着答話人在嘲笑說話人不懂衣服樣式的好壞,缺乏審美觀和鑑賞力,嚴重的後果是會引起對方不快,導致交際中斷。

六、寓文化教學於語言教學中

(一)注重文化意識匯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許國章先生曾經說過: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當作用於文化的時候,它是文化的資訊的容器和載體。概括的講就是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則是語言的底座或環境(束定芳,莊智象1996)。聯繫到外語教學,既然語言和文化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在外語教學中導人文化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美國社會學家Hymes認爲交際能力有四個重要參數,即語法性,適合性,得體性,和實際操作性,其中適合性和得體性的實質就是語言使用者的社會文化能力。也就是說,使用者應能在英語環境中遵循一定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恰到好處地同他人交往,遵循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不冒犯別人的隱私和忌諱等。例如,不能在葬禮上說“Alovelyday,isn’tit?”不能問外國人“Whereareyougo-ing?”也不能問女士“Howoldareyou?”或"Areyoumarried?”等關於個人隱私方面的問題。Canale和Swain認爲交際能力包括四方面的,其中社會語言能力是指在各種不同的交際場景下,語言使用者能根據話題,說話者的身份,交際目的等因素,恰當地理解和表達話語。這與Hymes的適合性和得體性有着相似的內容。由此可見,在中國的英語學習環境裏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就包括培養他們的社會文化能力,或者確切地講,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利用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由於我們的學生母語文化根深蒂固,用母語的邏輯進行思維和表達已成定勢,所以學生習慣於把母語的文化習慣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學語言中去,從而發生文化干擾。

筆者在校園裏不止一次地經歷這樣的問候語:"Goodmorning,teacherChen”,"Helloteacher""Hi,teacher”…在我們的文化裏,老師,主任,院長,經理等表示職業,職務的名稱,在日常交往中常作稱呼語來使用,以示尊重,直呼其名,是不恭不敬的行爲。但在大多數的西方國家裏,人們推崇平等主義,崇尚個人成就而忽視個人在團隊中的地位,因此除了MsDr.等之外,人們是不會用工作名稱或職務來作爲稱呼語的。同樣,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同輩,孩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摯友之間往往直呼其名;更有甚者,孩子對父母,長輩,老師也都可以直呼其名,以示親切,接納,否則就覺得被拒千里之外。如西德影片《英俊少年》中的孩子海因切,直呼其父爲卡爾,呼其外公爲威廉;美國連續劇《我們的家》中媳婦潔茜也直呼其公公爲格斯,這在中國人的交際中是絕對不允許的。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利用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他們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

文化意識中的許多內容回會激起學生們的強烈興趣,又特別實用,學生對於這些知識的歡迎程度往往大於普通的語言知識。英語教師如果能在課堂適當融人這些內容,不僅不會影響教學進度,反而能從主觀上增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並同時幫助他們瞭解西方人的價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社會規範。

七、結束語

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的要求。認識到己方文化和異域文化之間的相互生存關係是參與文化交流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前提,我們要有“着眼於全球的思維和落實於局部行爲的意識(thinkgloballyactlocally),要重視“inter”一詞原本所包含的“之間”和“相互”這兩層含義,培養學生既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又具備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即具備“人鄉隨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