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物理教學模式探討論文

論文1.34W

1大學物理教學要求與現狀

大學物理教學模式探討論文

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基本要求規定[2],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分爲A、B兩類。A爲核心內容,B爲擴展內容。以機械振動與機械波部分的內容爲例,其振動與波部分的內容和要求見表1。高中選修模組3-4部分涉及到振動與波[3],其內容和要求基本上是透過實驗、觀察和分析,理解振動與波的特徵。需要說明的是,在高中階段由於振動與波部分的內容位於選修模組3-4,可能只有少部分高中生選修了該模組。因此,許多理工科學生是第一次學習該部分內容。對於大學物理其他部分的教學內容,也會存在類似的問題。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基本要求規定[2],大學物理教學的最低學時數爲126學時,對於理科、師範類非物理專業和某些需要加強物理基礎的工科專業,其大學物理課程的學時數不應少於144學時。然而事實上,由於面臨着較大的就業率壓力,各個高校越來越加大專業課程的學時數,通識類基礎課程大學物理的學時受到了非常大的壓縮。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學時數不足100學時,甚至一些高校壓縮到了40-70學時[4]。

2大學生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現狀

在課堂學習效果方面[5],大學物理課堂裏集中精力聽課的學生相對於中學生下降了約34%,課堂上能夠聽懂的學生爲43.42%,即大學物理課堂的聽課效果不是很好。在課前預習方面,相對於中學生,大學生的預習狀況更差。在筆者大學物理的教學中,同樣發現許多理工科學生上大學物理課時基本上不預習。在課後整理複習方面,大學生基本上不再整理錯題集,已認識到解答題不是學習物理的目的;遇到問題或者做習題時,大學生更傾向於透過自己查閱資料來解決,也有部分學生的作業存在抄襲現象。此外,在同老師的交流方面,相對於中學生,大學生同老師的交流大大減少了。對於課堂上的遺留問題,很少有學生在課後和任課教師主動聯繫解決的。

3對大學物理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3.1教學內容改革方面

針對目前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人認爲應該根據不同專業開設相應的大學物理課程[4]。比如,生物學、化學專業對熱學等理論要求較高,計算機、數學等專業對力學、電磁學要求較高。因而不同專業不能完全依靠統一的一門公共基礎課。針對不同的專業,應設計相應的大學物理基礎課程,即認爲對於不同專業,教學內容應該有所取捨。然而,筆者認爲大學物理課程的內容是一套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只有透過系統的學習,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科學觀察和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對於不同的專業,也不能隨意刪除講授內容。當然,對於不同專業的大學物理課程,講授內容可以有所側重,在整個課程學時壓縮的情況下,對於本專業要求較高的部分內容,講授的學時可以相對增加。但是一定按照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基本要求,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3.2教學手段改革方面

首先,如果採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手段,那麼就應該有效地融合新的科學技術,特別要融合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在學時普遍壓縮的情況下,只有結合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才更利於保障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這是因爲藉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可以增大教學的資訊量。此外,在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還有以下優點。多媒體技術可以形象直接地展示物理現象及實驗過程,這樣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與網絡平臺相結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比如,筆者所在學校購買了超星學術視頻以及中國高等學校等,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學習。利用網絡平臺還可以架起老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樑。現在大學生廣泛使用的QQ、微信等網絡通信工具。利用這些網絡通信工具,老師可以快速有效的得到學生的資訊反饋,進一步改進教學中方式方法。其次,可以嘗試新的教學手段,即翻轉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翻轉課堂三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分別是課前預習,課堂自主學習和知識總結。翻轉課堂非常注重課前預習,這主要是因爲在該模式教學中,在課堂上教師講的少,而學生討論和練習的多。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必須得課前預習。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並不是意味着教師可以輕鬆些了,相反教師的工作量可能會增加。因爲教師在課前必須佈置學生的預習內容,並且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的進行預習;教師還要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教學視頻、教材和微課程等。在課堂自主學習環節,主要是激勵學生參與,可以把課堂學習進行量化並計入平時成績來實現。課堂學習的最後部分是知識總結,這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整合到一起。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可以有效的克服目前大學生大學物理課程學習時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