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試論學校體育教學評價的論文

論文2.08W

論文關鍵詞:評價方式;教學組織;教學改革

試論學校體育教學評價的論文

論文摘要:隨着體育機制的不斷完善,體育教學已向多元化發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實施,推動了教學評價觀念的發展。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主要目的之一是促進教師不斷提高體育教學水平,評價性質是積極性的,評價特點是發展性的,評價方向是面向未來的。其重點不在於評價教師的運動能力,也不在於鑑定某一節課的教學結果,而在於強調課堂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互動,以培養學生朝終身體育這一方向發展爲目標的體育教學。

1具有與時代同步發展的教學思想

1.1堅持“健康第一”指導思想

體育教學不僅要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要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將這一思想落實到實處,貫穿於整個課堂,樹立“以育人爲主”的原則。

1.2體現教學主體

傳統的體育教學都是以教材爲中心,教師唱主角,這種教學思想忽視了學生的發展,只體現了教師講、學生學的單項資訊傳遞,忽略了學生自我目標的提出和目標追求的動力機制。將學校體育“三大任務”中的“增強體質”作爲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去考慮學科教學的特徵,這是造成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在體育課堂教學評價中表現爲,將人體機能活動規律的表現與人的認識活動規律的表現混爲一談,以脈搏測試和密度分析作爲評價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那一張張脈搏曲線圖、密度分析統計圖就成了評價體育教學的主要依據。而對體育課心理氣氛、教學方法、教學步驟、學生能力培養等卻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新《課標》強調“要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纔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1.3樹立情感教育意識

體育教學中應貫徹“情知”教學原則,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條件,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優良學習品質;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克服體育教學中的“情”“知”分離,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教學目標、內容及組織的和諧統一

2.1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評價體育課的主要尺度,因此,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段來參照學習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在重視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同時,還要對能力與情感目標提出明確要求,不能忽視情感、個性、意志等其他方面的學習內容,目標要體現新《課標》,符合學生實際。

2.2優化的教學內容

新《課標》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的選擇。因此,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應淡化“學科體系”,走進學生的現實生活,充分體現情境教學的優勢,發揮學生想象力、發展其創造性,根據學生年齡階段與學生心理髮展水平,設計新穎、樣式多樣的教學內容,做到所選內容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要考慮其操作的便利性,尊重學生建議,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的空間。

2.3可行的教學組織

體育課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很難體現主體意識,通常要使同質分組、興趣小組、行政小組等組織形式協調統一,儘量體現分層教學的新思想,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此,合理有效的組織形式要思路清晰,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有一定獨創性,與教學和學生實際相符合,注重多方面聯繫,能夠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機會,加強情緒的體驗。

3變通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容易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傳統的評價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簡單的定性描述,二是偏重於定量分析,三是不同場合或不同課型執行統一的定性定量要求。這三種情況,都有礙體育教學評價的完善,達不到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和相對的準確性,因此信度、效度都不令人滿意,重結果輕過程是應試教育對教學的.評價方式。

新《課標》的實行,開拓了教學方法的新思路,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教學環境的差異作出相應的調整,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堅持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創造力,啓發學生思維,尊重其人格,開發其潛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苦中有樂,樂在其中的體驗。

教學手段的應用要充分體現體育課的活動性、遊戲性和娛樂性,使每一節課都能有創新,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教學中多采用“目標設定法”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最優發展,感受成功的喜悅;也可採用“啓發式”教學方法,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爲學習的主人。

因此,靈活有效的的教學方法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瞭解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目標追求的動機。

4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首先要使學生在多方面受益。體育蘊含着多種價值和多種精神,能使學生受到啓發,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其終生受益。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視對過程目標的評價。教師要經常應用激勵性評語及時評價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

新《課標》下的體育課堂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完全是以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爲主了,更多地強調了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與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情境交融的情況下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同時,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創造活動的能力,使學生在身體上、精神上多方面受益,這樣才能使體育課發揮更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體育課堂教學評價中,必須充分考慮本校、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形式和內容上要加重對教師如何有效利用現有條件的評價;加重對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生理心理指標、班級人數等情況而合理有效地搭配教材內容組織教學的評價。這樣才能發揮體育教學評價的導向性,確保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潘紹偉、於可紅主編《學校體育學》(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008年

[2]楊文軒、楊霆主編《體育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