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當前家庭教育的特點論文

論文9.36K

教育是一個長週期的過程,家長卻總希望孩子的成才立竿見影,這種急功近利想法追求的是一種“短視效應”,不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當前家庭教育的特點論文,歡迎閱讀。

當前家庭教育的特點論文

摘要:當前,家庭 教育 出現了一些新特點,主要表現在家庭教育的 內容 多元、形式多樣、家長與子女關係多重、家庭教育差異性突出、功利性和外在性越來越明顯等。正確認識這些新特點,對引導家庭教育的健康 發展 有着重要意義。

關鍵詞:家庭教育;特點

隨着社會經 的發展,家庭教育的性質、形式和特徵也在不斷變化,當前,家庭教育主要呈現出以下五大特點:

一、家庭教育內容多元

家庭教育內容多元是指由重視德育轉變爲德、智、體、美各育並舉。自古以來,家庭教育以人格養成爲主要內容,重視對子女的倫理道德、交往禮儀、個人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兒童人格養成的主要場所。我國古代有關家庭教育的著述,從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到清朝的曾國藩對家庭教育的精闢見解,可以看出,都以性格培養和習慣養成爲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英國 哲學 家羅素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中指出:“早年教育的任務在於訓練本能,使它們能產生一種和諧的品格,這種品格是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熱情的而不是陰鬱的,它又是勇敢的,坦率而聰明的。”可見,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德育。這種德育爲先的家庭教育觀對我國的家庭教育產生了深遠的 影響 ,在塑造兒童的性格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強調競爭、注重效率已成爲社會主流的價值觀,而且在現實中逐漸強化。“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幾乎已成了廣大家長的共識。爲了增強孩子的競爭力,很多家長積極地給孩子創造教育條件,家庭教育已遠遠不僅是傳統的人格教育,家長對孩子智育特別是知識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家長熱衷於給子女選購教輔讀物,輔導功課,檢查和佈置作業,把本應主要由學校教師承擔的責任也攬了過來。家庭對孩子所進行的 體育 和美育主要是一種競技能力的教育,其主要目的除了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藝術 表現力和身體運動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讓孩子參加各種競賽,在同齡孩子中脫穎而出,爲今後參與更激烈的社會競爭打下基礎。家庭教育內容的多元化突破了過去家庭教育以德育爲本的局面,豐富了家庭教育的內容,但是也相對弱化了家庭作爲培育孩子人格的天然場所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形式多樣

當前,家庭教育的形式由單個家庭獨立進行轉變爲與聯合家教和請專門的家庭教師等形式並存。長期以來是以單個家庭內部進行爲主要形式,父母對親生子女施行家庭教育具有空間上和情感上的天然優勢。在兒童早期,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都無法取代的。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家庭教育理念和 方法 可能偏於保守僵化,家長素質的侷限性無法滿足孩子多方面智能的發展,孩子因交際圈子的狹小而不易看到自己與同齡人的差距等。現在,一種新的家庭教育形式——聯合家教正悄然興起。所謂聯合家教,是讓幾個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聯合起來,讓孩子們定期到家長具有某方面特長的家庭中去 學習 知識、技能,由這位家長擔當起家庭教師的重任。聯合家教是一種家長自發組織起來的教育聯合體。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家庭教育觀,能發揮多個家庭的教育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可有效地彌補單個家庭教育的不足,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作爲單個家庭教育的補充,聯合家教不失爲一種明智的選擇。當然,聯合家教對家長的素質要求很高,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嘗試。

給孩子請家庭教師非常普遍。這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是一個教師面對一個或多個學生,進行文化課的補習或特長訓練。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樣化爲兒童的發展拓展了空間,能適應兒童的個體差異性。但是,過多的家庭教育形式也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家長不顧子女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盲目給它們加壓,那隻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和精神負擔,導致厭學情緒,削弱教學效果。

三、家長與子女關係多重

家長與子女關係多重是指長幼關係、師生關係、陪練關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係、朋友關係等關係並存。在傳統的家庭裏,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主要是一種長幼關係,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並沒有過多地集中於成才上,主要是希望子女身體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將來能找到一份工作成進一步深造。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相對也比較鬆散,帶有明顯的順其 自然 的色彩。而現在的情況截然不同,升學競爭的激烈已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家庭則將子女考上大學作爲對子女的要求和家庭教育的目標,對子女的高期望值使許多家長與子女關係緊張。在不少家庭裏,孩子本應享有的玩耍、遊戲的樂趣被無情地剝奪,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也都由家長代勞了,家長希望子女專心學習文化知識。有的家長不僅平時經常充當“替補教師”的角色,爲子女輔導功課或在一旁陪讀,甚至還不惜犧牲“雙休日”和節假日,送子女奔走於形形色色的補習班、培優班、競賽班,這時家長又充當了“陪練”的角色。親子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被師生關係、陪練員和運動員的關係所代替。如果孩子不服從父母的意志,就有可能遭到打罵等懲罰。這又表現出一種強烈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

當然,與上述情況不同的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也存在。在一些較爲開明的家庭裏,家庭關係是民主平等的。家長能破除單純以家長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觀念、尊重孩子的人格獨立和正當權益,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對話、交流、協商的方式教育孩子,准許孩子參與家庭決策。在這種家庭裏,家長不是絕對的權威,他們與子女之間不是教育主體與教育對象的關係,不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子女對家長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出異議。這樣,家長與子女之間除了親子關係外,還有朋友式的關係。

四、家庭教育的差異性越來越明顯

首先,家庭結構的差異性帶來了家庭教育的差異性。由於 社會 經濟 和文化生活變化導致的傳統型家庭結構的改變,引起家庭教育背景的多元化,獨生子女家庭、離異家庭、殘缺家庭、隔代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空巢家庭以及打工家庭、下崗家庭等大量涌現。家庭結構、家庭背景的多元化和複雜化使家庭教育的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在城市,家庭結構日益核心化,獨生子女現象普遍,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具有下賭注的感覺,補償教育、代受教育、過度教育、神童教育等觀念 影響 着家庭教育。家長這種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兒童 發展 規律 。子女不在老人身邊的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祖輩對孫輩往往溺愛大於教育,包辦代替、百依百順的情況比較嚴重,導致這些孩子以自我爲中心,自私,孤僻,意志薄弱;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的家長心理失衡對孩子心理髮展產生消極影響,家庭教育在時間、精力、經濟等方面都跟不上。有 研究 表明,單親家庭對子女的教育質量低於完整家庭,單親家庭孩子性格發展的某些方面明顯滯後,表現力求知慾和奉獻精神較低,行爲的自覺性和自制力差,缺乏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而且在教育期望方面,單親家庭要求降低,在教育方式上,單親家庭簡單粗暴的現象更加突出。

其次,父母的文化素質的差異性帶來了家庭教育的差異性。父母的文化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文化素質較高的知識分子在家庭教育上有自身的優勢,表現在父母文化素質高,家庭氛圍好,重視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所以孩子一般身體素質較好,思想活躍,愛好廣泛,知識面寬。同時,知識分子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表現在對子女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對子女的教育過分專制,過分追求事業而忽視子女教育。由此導致子女不能獨立地觀察、思考、交往和處理 問題 ,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容易養成孤傲、怪僻、不合羣的性格。

再次,家長教育觀念的差異性帶來了家庭教育的差異性。有的家長主張應該讓子女過艱苦的日子,支援子女住校,培養獨立性。有的家長則認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願讓孩子受苦,樂於給孩子創造優越的 學習 和生活環境。有的家長堅信“棍棒出孝子”,經常體罰子女。有的家長則傾向於“無爲而治”,很少干預子女的生活,讓他們自由發展。由於觀念的不同導致了家庭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差異性,多種家庭教育方式並存有其合理性。但是那種過於主觀和武斷、單純以經驗爲依據的家庭教育方式顯然是應該儘量避免的,家庭教育的 科學 化是今後的一個重要走向。

五、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和外在性

受市場經濟效率意識的影響和短期利益的驅動,不少家長越來越追求家庭教育在短期內見成效。比如,家長讓孩子學鋼琴、小提琴、古箏等樂器,或者學外語和 計算 機,讓孩子提前參加大學 英語 四級 考試 和計算機等級考試,並引以爲榮。這種教育追求的是標誌着所謂教育成效的等級證書和獲獎證書。如果孩子的興趣能力適合學這些 內容 倒也無可非議,但是家長若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硬逼他們去學,那結果不是適得其反就是收效甚微。家庭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說逐漸異化爲 工業 化的生產,越來越功利化。

與功利化息息相關的另一特點就是家庭教育的外在性,即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外在因素的干擾。過去的家庭是一個相對封閉、有隱私的地方,家長素質決定着他們教育子女的內容和方式,家長有自己的較爲穩定的教育思路。現在,家庭教育的外在性特徵日益加強,這一方面反映了家庭教育突破了保守性和封閉性,具有了開放性。有些家長能積極吸收社會上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不斷改進。有些家長卻變得缺乏主見,喜歡“扎堆”,喜歡從衆,社會上什麼熱門、什麼時髦就讓孩子學什麼。家庭教育不再是單門獨戶的獨家經營,更像輻射面廣的規模化經營。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既有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因素,也有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家長要權衡利弊得失,理性思考,明智選擇,發揮家庭教育的最大效益。

參考 文獻 :

[1]初德和.聯合家教——家庭教育新選擇[J].山東教育,2002,(12).

[2]繆建東.試論我國轉型期的家庭教育[J].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1).

[3]張潔等.單親家庭與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發展的比較研究[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

標籤:論文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