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析《趕牲畜人的妻子》論文

論文2.96W

 [摘要]短篇小說《趕牲畜人的妻子》是澳大利亞著名的短篇小說家和詩人亨利·勞森的代表作。本文將從主題、人物刻畫和語言風格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探究這部作品的傑出之處。

淺析《趕牲畜人的妻子》論文

 [關鍵詞]《趕牲畜人的妻子》 主題人 物刻畫 語言風格

亨利·勞森是澳大利亞著名的小說家、詩人,澳大利亞現實主義文學與民族主義文學的開創者。他的主要成就在其短篇小說。在其一生創作的300多個短篇中,都成功地塑造了叢林勞動者的形象。其中《趕牲畜人的妻子》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傑作。

《趕牲畜人的妻子》敘述的是一位趕牲畜人的妻子在丈夫離家趕牲口的漫長日子裏,帶着四個幼子在澳大利亞荒蕪偏僻的叢林中,艱難度日的故事。故事以一條蛇在屋內地板下出現,威脅到家人爲開端,以婦女勇敢滅蛇爲結尾,中間在守候滅蛇的畢業論文等待中,以倒敘的手法,展現了該婦女經受過的多重磨難與考驗。《趕牲畜人的妻子》是一篇篇幅不足10頁的短篇。然而在其短短的篇幅中,透過亨利·勞森的巧妙的構思、對人物的精心刻畫和精煉幽默的語言,使澳大利亞叢林婦女的高貴品質、堅韌性格躍然紙上。下面,本文將從主題、人物刻畫和語言風格三個方面探析這篇小說的過人之處。

一、主題

《趕牲畜人的妻子》中的主角是一位婦女,作者對她的描寫可謂精心。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故事中的唯一主角,作者卻沒有提起她的姓名,這不能不說是作者有意爲之。透過這樣的手法,亨利·勞森希望提醒讀者的是:他所描寫的不是某個特殊的女性,而是廣大叢林婦女中的一員。作者想要展現的是澳大利亞叢林婦女的優秀品質,讚揚的是澳大利亞民族精神在這些叢林婦女身上的體現。短篇中的“妻子”並非一個個例,因而也就賦予了整篇小說深層次的內涵。

此外,小說中除了回憶部分,亨利·勞森都使用了現在時來描述整個故事,使用現在時來描寫故事更能讓人身臨其境。讀者可以隨着故事的發展而跟進思緒,從而心潮起伏。並且,亨利·勞森也透過現在時告訴讀者,這就是當時的現實,真實的現實——惡劣的環境、驚險的磨難,從而讓讀者體會到故事的真實性。

二、人物刻畫

小說對女人形象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除了滅蛇這一主線,作者還透過女人回憶的方式,充分展現其叢林婦女的性格特徵。

勞森創作了一個獨立、勇敢、能幹的女性形象。在沒有丈夫陪伴的日子裏,她經受並戰勝了一系列嚴峻的考驗:差點燒燬了房子的叢林大火,包圍了房屋一整天的瘋牛,沖毀了重要堤壩的洪水。除此之外,她還要經常對付一些遊民的糾纏。當她丈夫回家時,女人非常高興,然而她所做的不是抱怨和訴苦,而是勤勞地做好吃的給丈夫,梳洗穿戴好孩子們。在隔絕、孤獨、單調、缺乏食物、藥品和關心的歲月中,女人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戰勝了一切困難。

當然,勞森是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他的人物雖是崇高但也是真實的。趕牲畜人的妻子同樣也是位多愁善感的女人。“翌日早晨,堤壩被沖毀了,她的心都碎了,因爲她想到了她的男人,若他回來後,看到多年的勞動成果就這樣付之東流,該做何感想啊。接着,她哭了起來。”這樣一位勇敢能幹的婦女,在無法保護堤壩,想到丈夫時的哭泣讓人心酸,也讓人感同身受。

三、語言風格

儘管《趕牲畜人的妻子》是一篇篇幅簡短的短篇小說,但是勞森透過精心安排,用簡練、含蓄而又幽默的語言,賦予了小說豐富的內涵。

篇中,勞森使用了很多合成詞,例如“ex-squatter(前牧羊場主)”,“dried-up looking children(瘦癟乾巴的'孩子)”,“the gaunt sun-brownedbush woman(骨瘦如柴、面板黝黑的叢林女人)”,“a gallows-faced swag-man(一個吊死鬼模樣的流浪打工漢)”。這些合成詞的使用,使得文章極其簡練。

勞森用含蓄的語言不動聲色地敘述着故事,儘量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感受。在很多嚴峻的場合,勞森卻點到即止,因爲此時更多的闡述只會是多餘。當女人長時期被丈夫丟在家中獨自照料孩子時,勞森僅描述了一句“她已經習慣了孤單的生活了”。僅此一句簡單的語言,卻飽含了無奈和辛酸。無需多言,讀者已能深深體味。在描述叢林女人單調的生活時,勞森寫到:“她回憶着自己的生活,然而卻少有其他可回味的。”的確,除了磨難與困難,在叢林中還有什麼其他的生活可供回味呢?這樣簡短的一句話卻意味深長,極具分量。

此外,勞森在篇中多處用到了幽默的語言。當女人掏出手帕擦拭眼淚時,“但碰到眼睛的卻是她的手指頭,手帕上到處是洞洞。”“這使她失聲笑了起來。”這樣的幽默幫助女人舒緩了所承受的艱辛,更展現了叢林婦女堅強和樂觀的性格。

透過以上對主題、人物刻畫和語言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篇文章的過人之處。蘊含豐富的主題,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以及簡練但有力的語言,使得這部短篇小說在現今讀來仍生動感人。正如愛德華·加內特之評價:“這一樸素無華的速寫可謂概括了一個女人的一生,以短短10頁的篇幅,即使托爾斯泰也不能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陳正發,張明.大洋洲文學選讀[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2]黃源深.澳大利亞文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