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2.71W

1現代遠程教育概述

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跨入二十一世紀,已成爲以資訊技術爲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現代遠程教育是以資訊技術爲教學手段,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資訊技術在遠程教育的應用而興起。“現代遠程教育是基於現代資訊和教育技術的遠程教育,更確切的說,現代遠程教育是在衛星電視網絡、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這世界上的三大通信網絡環境下開展的遠程教育,它具有數字化、多媒體和交互式等顯著的技術和教學特徵”。定義表明了現代遠程教育是以三大通信網絡爲技術特徵發展的教學方式。隨着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已成爲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新型教育形態,是人們構建學習體系的重要手段。現代遠程教育理念實現了對現代教育方式的突破,對現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對現代教育目標的重新審視。現代遠程教育是一個系統體系,探索出一套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開展教學的教學模式,以適應人才教育對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要求。

2混合式教學模式理論建構

2.1定義

“混合式教學”的定義是由斯密斯J與艾勒特馬西埃將傳統學習理念與E-learning純技術學習理念相結合提出的。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結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其中混合式教學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很大。布魯納的教育理論認爲,學生是主動地接受知識,是接受資訊的加工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調動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習者能夠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和發現。這也與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特點極爲符合。混合式教學是對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兩種教學方式的混合,以其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混合式教學模式引起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國內首次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概念的是北京師範大學何克抗教授,他的觀點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啓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爲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2.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網絡資源建設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利用網絡在線教學的優勢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網絡資源建設是面授教學必不可少的補充和延伸。1)構建網絡平臺。在網絡技術、虛擬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教學網絡平臺的搭建應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創造學習的網絡環境。首先建立起教學資源庫,將教學內容碎片化,以知識單元爲單位,例如微視頻的視頻庫,構建起網絡平臺的素材資源庫。其次,設計教學網絡平臺的結構框架。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課後跟蹤服務等幾個環節。每個環節設計爲一個模板,每個模板要實現網上教學互動與學員互動。最後,完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資源服務網絡的技術支援,使學員可在家中、上班路上、休閒場所等場所都可以隨時登入資源服務平臺開展自主學習。2)建立學習內容技術支援。網絡學習的一大弊端是師生之間缺乏交互與溝通,學生面對枯燥的課本內容,會產生焦躁、乏味、孤獨的心理。針對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必須對學生的學習形式進行創新。“美國心理學家馬騰斯(Martens)指出可以在印刷教材和電子教材中採用內置的支援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可採取紙質教材內置二維碼的形式。將每個章節的'內容設計成一個二維碼,對應網絡資源平臺上相應的視頻、題庫等。另外,還可以附加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擴展、補充的學習資源。3)提供個性化服務。爲了學生可以在學習平臺中迅速定位,可以透過跟蹤學習者平時網上學習行爲,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思想狀況等,結合個人的年齡、興趣、職業等個性化特點,對其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包”,並且設計“點餐式”的學習推薦服務,使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多方面、多角度地進行學習。

2.3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設計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的第一步是教學準備,包括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課前教學設計,分別爲網路資源建設、課堂教學設計、實踐活動設計,爲之後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援。第二步包括網絡教學、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網絡教學是將課程內容、教學資源或教學活動呈現在資源平臺上。課堂教學側重於對課程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和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可以運用創新理論解決實際的創新問題。第三步是考覈評價,是形成性評價成績與總結性評價成績之和。

3創新教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

3.1創新教育的教學準備環節

網絡資源建設爲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援,將教師的教學行爲由課堂擴展到了課堂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了學習效果,即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課堂教學以教學活動設計爲主,是教學準備環節的重要部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再以教師爲中心,而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對創新內容的熟練掌握,完成課堂中的創新任務。創新教育的實踐活動設計透過讓學生根據學習到的創新知識完成創新成果,達到突破常規思維,善於創新,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3.2網絡教學

學生以在教學資源平臺上自主學習爲主。創新教育課程的網絡教學形式包括課程視頻庫、PPT課件、測試題庫、網上教學輔導、在線評價等。課程視頻是將教學內容以小節爲單位,每一節內容錄製一個視頻資源,緊扣教材的教學內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點播視頻學習。教師將教學活動設計爲教學目標、步驟、任務三個模組內容,學生可以參照模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平臺還將設定討論和答疑區,學生之間結成學習小組在線學習和交流,師生在平臺上進行即時的互動和指導。教師佈置作業和任務,學生要及時完成作業並提交到平臺上,教師應對學生上傳提交的作業進行評價與反饋。此外,可將與創新有關的視頻、時事動態、學術研究做成專欄,並設計成APP,學生可隨時隨地瞭解創新。

3.3課堂教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環節要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創新教育的課程中,透過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做創新遊戲、展示創新成果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培養創新思維的活動中。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給學生灌輸課本知識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難點、學生在線測評反饋等安排課堂教學內容,而不是教師一味地對課本知識的全部講解,對學生在創新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除此之外,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點撥。

3.4實踐活動

創新課程是以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造力、增強創新實踐能力爲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實踐活動的環節,要以創新理論的實踐爲主。在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中都要設計創新實踐的內容,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定式,能夠熟練掌握創新的方法。此外,還要關注創新與企業、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運用創新理論解決社會的實際問題,真正達到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3.5總結性考覈評價

根據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創新教育課程的考覈評價分爲形成性考覈和總結性考覈。“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對學生的表現,態度觀察,利用提問或測驗獲得反饋,考察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以修正、修改後來的教學活動而形成的評價,也稱爲學習中評定。”創新教育課程的形成性評價包括網絡教學中的測試題庫、平時上交的單元練習、網上討論的表現等,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成果展示、小組討論表現、創新遊戲等。這些數據都會在網絡平臺上記錄,是成爲形成性評價的依據。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隨時瞭解之前教學和學習的情況,爲之後的教與學提供參考。總結性評價是在課堂教學的最後一節課,把之前佈置的創新作業在課堂上展示,發給每位學生一份互評表進行互評,作爲終結性評價的依據。學生的最終考覈成績是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成績之和。